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PBL教學法在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PBL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應用尚處在初步嘗試階段,目前僅局限在一個學科領域[3],這樣不利于各學科交融,不能真正體現PBL教學的優(yōu)勢。因此,只有在整個醫(yī)學教育中打破學科界限,編制涉及多學科的綜合課程,對于課程做出著眼于總體的設計與研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PBL教學,充分體現其優(yōu)越性。此外,由于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文化、教育、思維方式及醫(yī)學生知識結構、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差異[4],在我國現階段的特殊國情下PBL教學模式應用所適宜的人群與西方國家亦有所不同,表現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培養(yǎng)目的更適合PBL教學,而本科生對于該模式的適應性還有待研究。
2現階段影響PBL在我國實施的主要不利因素
我國有自己的國情,長久以來一直實行傳統(tǒng)的課程教育體系的現狀和經濟發(fā)展狀況,讓我國在實行PBL教學方法時需要面對新的難題。因此我國實行PBL教學方法還存在著許多的不利因素,需要我們去面對和解決。
2.1內在不利因素
2.1.1傳統(tǒng)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PBL理解程度不足及PBL自身的多變性,使一些教師和主管教學的領導不知從何著手,甚至本身就從觀念上加以否定,對教學改革采取抵制態(tài)度,更拒絕教師培訓。而對學生來說,從高中階段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突然變?yōu)镻BL,會覺得無所適從。PBL的關鍵之一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調動自身積極性,與課程緊密結合。但是由于長期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的主動性普遍不高。師生雙方面對于PBL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均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準備,致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2.1.2學生自身能力不足由于文化背景和教學體制不同,我國學生的個人背景和學習習慣與發(fā)達國家有著很大差異。我國學生從小學起即接受傳統(tǒng)式教學,自學能力差,難以迅速適應PBL教學。我國在校醫(yī)學生幾乎全部是來自高中的應屆畢業(yè)生,升入大學后課程內容及所需思維方式與中學時相差較大,單純的PBL教學很難實施。此外,我國醫(yī)學生平均年齡較國外小,缺乏必要的社會經歷,交流、合作與搜尋資料、過濾信息等能力不足。因此,教學方式的改變可能造成學生對學習的不適應,當需要他們運用跨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時容易產生畏難甚至是焦慮和反感的情緒,影響教學質量。
2.1.3教學經驗缺乏PBL在我國仍然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人們對其不甚了解,也存在不少疑惑。在中國目前這樣的教育體制大環(huán)境下怎樣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克服我國目前存在的客觀困難與主觀困難,如何發(fā)展PBL教學,如何整頓PBL教學秩序等等問題,都是我們亟待解決但同時又缺乏經驗的方面。
2.1.4教學思路不清醫(yī)學知識博大精深。PBL教學要求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知識體系與結構,突然轉變方式為靈活教授,這需要一套完備而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5]。目前實施PBL教學的醫(yī)學院校在新模式下的教學思路尚不清晰,這可能會影響知識的完整性,導致教學漏洞增多,使學生獲得知識存在缺陷。因此,如何樹立PBL教學形象,構建PBL知識體系以使學生易于接受,目前仍然是值得深究的問題。
2.2外在不利因素
2.2.1現有教學體系不科學
現有課程體系制約了PBL教學方法的推廣,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由于課程多,學生缺乏自學和討論的時間,以至于往往為了完成任務而采取敷衍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6]。因此,科學的教學體系的改革是PBL教學改革能否實現的關鍵。
2.2.2師資力量匱乏及教師能力不足
一方面,中國高校的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教師隊伍的增加幅度明顯不足,且對于從事PBL指導教師工作的人數要求更為巨大,使這一矛盾更為突出。PBL小組人數的增多導致小組學習及師生溝通的減少,從而使教學質量與理想中應達到的水平產生了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PBL對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課堂組織駕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專業(yè)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僅有某一學科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滿足PBL對教師的要求,還應熟悉多學科知識,并具有較強的知識綜合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目前國內具有PBL執(zhí)行能力的教師還為數很少。
2.2.3合適教材缺乏
目前國內醫(yī)學院校大都沿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其編排體系一直適用于傳統(tǒng)教學體系及方法。單獨采用這些教材進行PBL教學難度較大,但目前還沒有用于我國PBL教學的合適教材。因此,如何構建合適于PBL教學的教材就成為了教學模式改革中的重要問題。PBL教材應該是打破各學科間界線,圍繞臨床問題而編制的綜合教材。其中,病例的選擇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當前我們大多是借鑒國外相應學科的病例,雖然它具有一定價值,但應用于我國時仍與國外存在一定差別。
2.2.4教學硬件條件與經費不足
在試行和推廣PBL教學的過程中,為保證教學效果,要求學生的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教科書,而是要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增加他們對各方面的感性知識,因此必須擴大圖書館藏書量,添置必要的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及電子工具等。我國大多數院校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足夠的教學資源,這也是PBL未能在中國全面實施的主要客觀原因。
2.2.5有效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PBL教學法是一項集過程和結果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其與全科醫(yī)學的結合能夠相得益彰。但是現有的對學生課程學習的考核方式只是注重了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目前尚無可以對全科醫(yī)學PBL教學效果進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評價的體系。3PBL教學方法的缺點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無缺的,PBL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PBL課程的內容含量少于傳統(tǒng)課程,學生可能將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上,而忽略了學習的目標[7]。其次,由于PBL教學方法取消了基礎學科的教學,改為以臨床問題為引導的基礎理論學習,這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醫(y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可能欠扎實[8]。第三,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很多經驗性的知識直接傳授給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少走彎路,而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自我學習,學生失去了直接接受經驗知識的機會,有經驗教師的知識及專業(yè)特長沒有被正確而充分地運用,而教師對不熟悉的內容又不能發(fā)揮其特長。此外,為了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學生必須在討論課開始前1周甚至更長的時間通過各種途徑搜尋所需要的資料。由于學生學習時間有限,消耗在該環(huán)節(jié)上的時間過多,會導致學生在其他學科上學習時間的減少,從而影響學生各方面的均衡發(fā)展。
只有清楚地認識到教育教學改革中所存在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最佳教育模式及該模式的最佳實施方式,醫(yī)學教育體系的優(yōu)化和改革同樣如此。為使醫(yī)學教育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使我國的臨床醫(yī)學教育能與國際接軌,我們必須順應國際教育的潮流,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國情等諸多因素的不同,醫(y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須實事求是。應根據國情,一方面兼收并蓄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的精華,另一方面吸取現代教育模式的先進理念,逐漸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