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以人為本精神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10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80例精神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35.00±5.26)歲,病程5個月~16年,平均病程(5.00±6.43)年,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實驗組40例患者,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32.00±6.62)歲,病程9個月~12年,平均病程(4.00±5.13)年,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以及病情等資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護理方法保持常規不變,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及時妥善處理患者的突發狀況;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日常護理,幫助患者學會生活自理。實驗組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結合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時時為患者考慮。首先,在治療環境方面為患者創建良好的治療環境,盡可能滿足患者對治療環境的要求,讓患者的身心處于放松狀態,有利于其積極配合治療早日康復。其次在心理方面,適時的針對患者的個人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加強醫護人員與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同時對患者家屬定期邀請心理學專家開展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讓患者及其家屬清楚的認識到只要堅持合理的治療方法,疾病可以戰勝。最后,在友善真誠的對待患者的同時,定期為其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鼓勵患者培養自己的生活樂趣。
1.3評價指標
比較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的康復狀態及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調查采取問卷調查與口頭詢問的方式,綜合得出結論。
1.4數據處理
實驗中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的康復狀態比較
在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康復狀態的結果比較中,對照組(n=40)非常好10例(25.00%),很好19例(47.5%),好11例(27.5%),一般0例;實驗組(n=40)非常好15例(37.5%),很好23例(57.5%),好2例(5.00%),一般0例。可見,實驗組患者的康復狀態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對醫護人員滿意度調查結果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對醫護人員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中,對照組(n=40)很好5例(12.5%),好13例(32.5%),一般14例(35.0%),差8例(20.0%);實驗組(n=40)很好10例(25.0%),好19例(47.5%),一般9例(22.5%),差2例(5.0%)。可見,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滿意度相對較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病患者是一類特殊的患病群體,在成年人中患病率較高,但由于社會壓力的增大,患病人群已涉及到各個年齡階段。由于精神病患者病理的特殊性,光靠簡單的藥物治療顯然不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此時醫護人員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住院期間,醫護人員除促使患者按時接受藥物治療外,更應協助其恢復自理能力與社會生存能力,幫其樹立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早日康復。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更多程度上能照顧到患者的感受,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關懷,切實考慮到患者的所思所想,為患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的精神狀態均有所好轉,但對比發現,實驗組患者康復狀態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家屬對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更為滿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于常規護理模式,融入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更易被患者及其家屬接受,對患者的早日康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朱麗 單位:吉林省延邊社會腦康醫院六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