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方法將某個社區的糖尿病患者分為健康教育管理組和對照組,然后對兩組樣本的評價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健康教育管理實驗證明教育管理組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比對照組的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并且可以增強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結論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社區慢病管理具有重要的價值,是一種十分有用的糖尿病治療方法。
關鍵詞:糖尿病,社區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作用
0引言
糖尿病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和老齡化的趨勢,近年來其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糖尿病作為一種內分泌疾病,其病情控制情況和并發癥的發生率與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認知以及是否積極配合治療的關系十分密切。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以生活在社區的老人為主,因此對這些患者的慢病管理以社區為基礎顯得十分重要[1]。健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糖尿病干預和管理模式,通過在社區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宣傳機構,讓患者積極參與,綜合運用多種治理手段,讓患者實現自我管理。
1糖尿病患者樣本數據和管理方法
1.1糖尿病患者樣本數據。
以某個社區所包含的297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健康教育的實驗樣本,使用隨機方法將樣本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是健康教育管理組,一組是對照組。健康教育管理組有患者165名,男85名,女80名,年齡區間為[45,86],病程區間為[1,22],對照組132名,男性71,女性61,年齡區間[43,85],病程區間為[2,21]。
1.2管理方法。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進行常規門診慢病管理,教育管理組糖尿病患者參加社區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由全科醫師對患者制定規范的干預方案并對其血糖濃度進行定期檢測。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心理輔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藥物指導以及自我血糖監測。心理輔導主要是消除糖尿病患者的憂慮感并培養其樂觀態度,提高其自我健康意識;飲食指導主要是控制患者的總熱量攝入,選擇低蛋白、低糖、高維生素的食物;運動指導主要是慢跑、散步、太極拳等活動,餐后間歇性運動1個小時;藥物指導主要是根據患者病情調整藥物種類,指導患者掌握藥物用法及識別不良反應;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教育形式以講座、座談、文字宣傳、電話訪問、門診訪問、聯誼會等形式舉行[2]。
1.3構建評價指標。
(1)糖尿病認知程度:
兩組糖尿病樣本患者分別在健康教育前后填寫問卷,借以考察其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
(2)生活方式改變程度:
考察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在運動、飲食等生活方式方面的變化。生活方式改變程度的標準分三個級別,分別是良好、一般、差。良好是指飲食遵照醫生要求控制攝入的總熱量,每周運動在5次以上,每次能夠在30分鐘以上;一般是指飲食方面可以控制主食的攝入,每周運動在3次左右,每次能夠持續30分鐘以上;差是指對飲食基本不加控制,每周運動在3次以下或基本很少運動。
(3)服藥遵醫囑改善程度:
分為兩個級別即良、差,良是指健康教育期間95%以上的概率遵照醫生囑咐用藥;差是指遵照醫生囑咐用藥的概率在95%以下。
(4)血糖控制達標比率:
分為三個級別,即理想、良好和不良。理想是指空腹血糖濃度在4~6mmol/L,用餐后2小時血糖濃度小于8mmol/L,良好是指空腹血糖濃度小于7mmol/L,用餐后2小時血糖濃度小于10mmol/L,不良是指空腹血糖濃度大于7mmol/L,用餐后2小時血糖濃度大于10mmol/L,血糖濃度控制在理想和良好狀態的患者為達標。
(5)指標檢測方法:
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檢測使用靜脈血漿全血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測定,日常檢測通過采集末梢全血拜安易血糖檢測儀進行測定,使用高壓液相標準方法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健康教育前后對肝腎功能和血脂水平進行測定[3-4]。
1.4統計方法。
使用SPSS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認知程度、生活方式改變程度、服藥遵照醫囑比率、血糖達標比率的變化等評價指標均采用2χ檢驗,健康教育前后各項生理指標采用配對t檢驗。
2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社區慢病管理的結果比較
2.1健康教育管理組與對照組一般生理數據的比較。
健康教育管理組與對照組在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等一般生理數據上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即P值大于0.05。
2.2健康教育管理組與對照組健康教育后各項指標的比較。
在健康教育前兩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認知程度、生活方式改變程度、服藥遵照醫囑比率、血糖達標比率、空腹血糖濃度、用餐后2小時血糖濃度、糖化血紅蛋白、血壓、體質量指數等方面都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即這時的P值大于0.05;而采用健康教育后,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在上述統計指標上均存在了顯著差異,這時的P值小于0.05,健康教育管理組的各項指標表現出了優于對照組的特征。
3相關探討
糖尿病具有高發病率、低控制率、低知曉率等特征而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糖尿病的治效果除了與患者病情輕重和醫療條件有關外,還與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及時的體征檢查、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用藥規范性等密切相關,患者要想增強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識與技能,事實上,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的掌握是非常不夠的[5]。國外很多國家已經將糖尿病健康教育作為糖尿病治療的有機組成部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樣,國內外大量實踐證實,在社區中采取以健康教育為主的手段,能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從而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戴莉,孫黨紅.慢病管理模式對PCI術后患者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3).
[2]夏漫,李凌,熊莉娟.老年專科醫護患一體化管理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21).
[3]逯芳.護士在慢病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全科護理.2015(18)
[4]李蕙,屠艷梅,王秋池.醫護聯合門診對心內科患者進行慢病管理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5(07).
[5]汪洪水,阮百根,周偉.探討慢病管理模式在社區老年高血壓病中實施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4(01).
作者:李媛利 單位:棘洪灘街道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