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人文環境規劃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理工類職業技術院校的人文環境特點
校園人文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綜合體現。校園整體環境、建筑的空間場所和建筑實體以及雕塑小品都是校園人文環境的物質載體,是標志化的校園精神象征。高職院校園的人文環境規劃設計,是通過對師生共同生活和學習的場所進行規劃設計,體現辦學理念和價值取向,使人文與職業教育得到和諧統一,從而培養出綜合素質與職業素質具備的人才。理工類職業技術院校的人文環境有著以下特點:建校時間較短,在校園歷史文化積累相對欠缺,難以形成普通大學的人文傳統;其次,高職教育學制較短,學生的綜合素質都不如普通高校;其三,理工類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設置以理工科實訓類為主,強調的是理性精神和實踐能力。
2理工類職業技術院校的人文環境規劃設計理念———秩序與實效
強調秩序性對形成文明的校園人文環境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多數高職院都是從中專或者成人高校轉變而來,在校學生年紀普遍較小,在學校度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轉變,其自制力和紀律性不如普通高校,因此學校職業環境中應更強調職業教學的秩序性。實效性是理工類職業技術院校治學和管理的一個重要理念。高職教育以行業與職業為需求的教育目標,強調實用的知識教育。因此形成一定的職業環境對一所高職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做規劃設計綜合考慮的時候,需要對學校教學內容一定的了解,并結合總體規劃和景觀節點合理安排和適當組織相關的場所。
3長沙市市技術學院新校園項目簡介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為主的國有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學院。為適應發展學校新校區選址于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雷鋒鎮,新校區西臨雷鋒公園,環境優美。基地內存在一定高差,有若干水塘和少量原有建筑。規劃校園總占地面積450畝。在校生規模達到8000人。
4總平面布局———軸線的秩序與自然環境結合
校園整體空間結構規劃為“雙心、雙軸、雙環、四片區、多模塊”的空間格局。雙心:由于學院由東、西兩部分組成,東西各有一“心”,分別位于兩個院的中心位置。西院的空間核心為教學信息中心,包括綜合教學樓和行政辦公圖書館綜合體,圖書館為校園制高點,統領全局。東院空間核心為生活服務中心,包括學生食堂、學生活動及綠地景觀,是生活區最具活力的中心。雙軸:由西院南北向的校園禮儀軸和連接兩院的東西聯系軸構成“T”型的軸線架構校園空間。校園禮儀軸南起校園主入口,經禮儀廣場、圖書館、中心湖景觀、北至教學樓和體育館圍合而成的景觀湖面,形成“前庭后院“”前動后靜”的空間序列。東西聯系軸連接東西兩校區的教學信息中心和生活服務中心,并在西院形成開放空間將東西軸延伸至基地外的雷鋒公園。雙環:東西兩院各有一個主要交通環疏導內部交通,串聯各功能區。四片區、多模塊:校園分為教學綜合實驗區、生活服務區、實訓區及體育運動區四大功能片區。每一功能片區由若干小功能模塊組成。功能分區:將校園分為綜合教學區、生活服務區、實訓區、體育運動區四大片區。綜合教學區:位于西校區,包括圖書館行政辦公綜合樓、綜合教學樓。校園主入口位于長川路,是校園主軸線的起點,進入校園即可見校訓墻及禮儀廣場,形成一種禮儀性的開敞空間。禮儀廣場北側為校園主體建筑———圖書館行政綜合樓,綜合樓與教學樓實訓樓構成“品”字形的空間格局,便于相互聯系。生活服務區:位于東校區,包括兩組學生宿舍、學生活動中心、學生食堂及中心綠地。生活服務區通過長月路的生活區北入口、雷高路的入口與外部聯系。生活服務中心包括食堂、小超市、儲蓄郵政、衛生所等后勤用房組成生活服務一條街,就近服宿舍區,基本滿足日常生活、娛樂需要。對外交流中心位于校園東北側長月與雷高路的交口,設有獨立出入口,便于對外接待經營。實訓教學區:靠近長川路與雷高路兩條主要道路,有效加強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實訓區包括實訓區與園藝場兩部分。實訓區建筑體量較大,以5層為主。實訓中心廣場可作實訓競技場,結合專業特點,可作為實訓表演、競技的場地,如舉行叉車表演等活動,激發學生做行業能手的信念和信心。園藝實訓場沿長川路布置,場內按園林布置,環境優美能成為社區的街心公園,達到社區共享的良好效應。體育運動區:體育運動區分兩片布置在東西兩校區;西區配置帶看臺的塑膠跑道標準田徑場一個,若干小球場。東院配若干小球場,滿足學生日常運動。西院的運動場及體育館布置在長月路與雷鋒河路交口,展示校園形象,并可對外經營。
5校園環境設計———緊密結合教學內容
設置形成主題性環境空間景觀規劃從理工類職業技術院校自身教學與專業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與實踐,創造出工業藝術與自然生態相結合的現代工業美感的校園景觀。校園的景觀特點可概括為“一軸一廊一水脈、雙園景觀為核心”,在校園中結合相應的教學區域,設置了各種主題的景觀節點如:工業景觀走廊、工業藝術博覽園、實訓競技廣場等,結合教學專業特點,讓校園主要開放空間成為工業器材展示、實訓表演競技的場地,使景觀、教學與課余活動緊密結合,有效促進了具有理工科職業院校特點的校園人文氛圍。校前區:校前區的禮儀廣場是從主入口進入校園的第一個開敞空間,通過水池、灌木、樹陣、兩側林蔭大道構成層次豐富的校前區。北側的升旗臺是禮儀廣場的一個主要節點。東園和西園是教學組團和實驗組團北側供課間休憩的小園林,同時也是展示學校百年歷史的場地。中心湖:中心湖是校園中軸線上的景觀核心,蜿蜒曲折的駁岸線為校園整體硬朗、理性的秩序增添了柔和、浪漫的人文情趣。利用校園基地內的水塘加以改造形成湖面,水質保證、維護方便。正對圖書館背立面的湖面設有景觀音樂噴泉,在節慶及活動時開放。工業景觀走廊:工業景觀走廊聯系東西兩院的空間核心,通過水軸線及濱水的帶狀小廣場打造一條富有特色的濱水景觀行走廊。與桃李相路交處通過過街天橋相聯系。濱水布置工業配件、構架等改造的小品雕塑、鋪地、景墻、座椅等,將工業美感與現代設計手法相結合,打造校園處最具職業特色的標志性景觀走廊。工業藝術博覽園:位于生活區中央的中心綠地,是工業景觀走廊的收頭。結合本學院的“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園林技術”等專業,以工業美感為主題,通過現代工業構架與生態型景觀相結合的手法展示工業浪漫。園藝公園:東院靠近雷高一側,利用現狀水塘改造設計為一處環境優美的園藝實訓中心也可作為社區公園,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
6建筑設計———剛強大氣凸顯現代工業美感
建筑設計以現代的設計手法創造出剛強大氣凸顯現代工業美感的建筑形態,建筑單體采用體形組合、虛實對比等設計手法形成現代教育建筑典雅、明快的性格。建筑形體的多層次組合形成一系列的院落空間,使校園湖面景觀在建筑組群中得到延續,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建筑景觀系統,從而創造出特點突出的理工類職業技術院校校園空間。在各個教學樓系統內部的教室之間,以及在兩個系統之間都有開放的廊道和庭院,能夠為教學之余的自由交流提供最舒適的場所;這是現代教學中的另一種極為重要的學習和鍛煉思維的方式,知識與智慧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思辨交鋒之中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