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本科生物學教學討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優化教學方法,進行多種方式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核酸或基因等生物大分子,這些內容繁雜、枯燥、抽象,學生學習時都感覺混亂,難以掌握。因此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有信心、會學習、具有創新精神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專業人才。對于分子生物的基本知識和原理,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在講解的過程中,結合科學史講述,即偏重科學發現、假說以及驗證假說的實驗依據,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科研思維的建立與培養。在課堂教學時,實現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向“教師帶著學生走進教材”的轉變,教師可以自主選擇自己適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有信息量大、圖文并茂、形象生活等許多優點,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知識。同時,在講課過程中要適當放慢講課速度,對于重點和難點應當加以板書,以彌補多媒體教學速度快,學生難以做筆記的缺點。充分發揮學生們積極主動性。筆者曾嘗試在一個學期中安排一次課讓學生自己講解,在學期伊始便將全班學生分組,每5人一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利用6周的時間全面了解一種病毒(如HBV、HCV、SARS等),可以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來源,并要求每個小組制作一個15分鐘左右的PPT,在學期中的某一次課上,每個小組都要上來給其他學生們講解他們的作業,包括病毒性質、生活史、基因特性、引起的疾病有哪些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等等。學生們遇到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與教師溝通。這種方法既能夠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加強團隊合作精神,鍛煉學生說話能力,同時可以建立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以實驗室為平臺,深化了解理論知識,培養創新研究能力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培養高素質生物學人才,在分子生物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實驗教學,加大實驗課程比例,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曾設計“一條龍”實驗方案,用一個大的、完整的實驗就可以把整個分子生物學的內容有機連串起來,如基因組提取、NCBI數據庫的使用及引物設計、PCR擴增獲得目的DN段、目的DNA與載體連接、感受態細胞的制備、轉化、質粒的提取、酶切鑒定、誘導表達、重組蛋白提取、鑒定等。一個連續的“一條龍”實驗可以把分子生物學基礎知識、各種實驗方法有機串聯起來。當然,在“一條龍”實驗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檢查學生實驗的每個環境,隨時指正學生實驗中的錯誤,以確保實驗成功,因為每一個實驗既是上一個實驗的延續,也是下一個實驗的前奏,如果這個實驗出現錯誤,則需要學生在下個實驗課開課前補做這一實驗,以確保下個實驗的順利開展。對于一些時間長、較復雜的實驗,以及一些目前還沒有條件開設的新實驗技術,可以采用多媒體光盤演示、播放錄像觀看實驗流程,在觀看過程中教師實驗的關鍵點及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學生對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問,培養學生對科學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
把好考試關,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
分子生物學與各學科的緊密相關,發展迅速,更新快,不同教材的課程內容及重點也不盡相同,這給學生的考試帶來困難。由于多個專業都有開設這門學科,而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定位也各有側重,這就要求在考試內容有所區別,既要全面掌握分子生物學知識,又要突出專業特色,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筆者認為,對于新建本科高校來說,分子生物學教學的一個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應該是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可將平時作業、課堂討論等納入評價范圍,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創新性思維。同時,教師應該是學期開始就將評價體系及其相應的考核方式預先告知學生,讓學生做好準備,打消學生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搞突擊等短期行為。
不斷提高自身知識能力,優化授課質量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其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教學過程。所以,教師應努力提高自我專業理論。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驗技能。只有自己具有豐富的實驗操作經驗,才能夠在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實現知識由教師到學生的傳遞。
本文作者:張連營作者單位:德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