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游戲設計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教育科研論文的兩種基本類型
要弄清教育科研論文的常規寫作要求及方法,首先必須了解論文撰寫所服務或依附的教育科研的性質及其相應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屬性及方法論之下的教育科研直接導致不同的教育科研論文形式。相對而言,教育科研在研究性質上通常分為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兩種,與之相對應的研究方法分別是實證與理解,前者重事實觀測或現象分析,后者重價值判斷或價值選擇。相應地,也就有了兩種形式完全不同的教育科研論文類型及其撰寫要求。
一種是屬于量化研究的教育科研論文,也叫研究報告。常見的形式就有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基本內容包括具體研究方法的操作性說明、實驗或調查對象即樣本的選取說明及可行性論證、數理統計程序或原理方法的運用、研究結論的總結等。這種論文類似于某次研究活動及過程的“說明文”。其基本寫作思路依次如下:1.為什么研究這個問題,即對選題提出的緣由予以說明。2.研究中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同時對于樣本采集和研究工具(量表、問卷等)也要進行說明。3.呈現出記錄、調查的資料與數據等。4.對于調查或實驗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綜合等,得出研究結果及相關數據。5.根據實驗或調查的結論,提出相關建議等。另一種是屬于質性研究的教育科研論文,就是我們在閱讀諸多教育期刊中最經常碰到的文章樣式。其基本寫作思路為:針對某一個問題或圍繞一個主題或核心觀點,從幾個方面展開論述,講究內在結構的邏輯性、完整性和嚴謹性等,是真正以“論”為主要行文方式的文章。其中,有的側重理論性,有的側重經驗的總結,還有的是理論思考與經驗總結相結合。多情況下,教育科研專業人員的論文往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指導價值,而一線教師的論文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性經驗色彩,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強。因此,下面幾個問題主要是針對屬于質性研究的教育科研論文而言的。
二、撰寫教育科研論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質性研究的教育科研論文的基本格式主要包括:題目、作者、正文、注釋及參考文獻等,有時還需要包括摘要、關鍵詞等內容。
(一)關于題目的選擇與確定
一、系統知識化整為零
微課程的設計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來記錄教師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例片段,是對課程系統的一種化整為零。這種形式的授課思路比較適合成人教育的教學。因為大篇幅的金融理論講授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夠分步介紹,或者簡化理論知識,會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也在實踐中得到了證明。但微課也是“課”,如果只是簡單地把授課內容進行分段,把四十分鐘的課變成4個十分鐘的課,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對每個“十分鐘”進行再加工。教師可以引入動畫、視頻、音樂等元素,但這僅僅是體現在形式上的新穎,真正內容上的創新才是關鍵。在這里我們效仿了美國的社區學院,設計出游戲環節和游戲化的課程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人教育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只要能夠提高學習效果,當然可以把游戲的理念引入課堂。游戲化課程具體可以分為課程體系游戲化和課程內容游戲化:1.課程體系游戲化是指模仿游戲的某種規則來設計課程體系例如,可以在每一段微課程之后設置得分題目,學生答題以累積分數,當分數累積到指定值時,可以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同時,每學期設置一定次數的開卷考試,每次考試之后要進行論文寫作和答辯。開卷考試和論文答辯的成績加總作為期末總成績。這里的開卷考試不同于以往的考試,是在未進行學習之前進行的考試。在沒有進行全面學習之前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答卷,答案的內容在事先錄制好的微課中,考試過程中允許學生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在答卷過程中觀看微課。考試之后要求學生根據考試內容和相關論文要求寫出若干字的論文,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論文答辯。之后,進行補充式的教學活動,把學生不懂的知識點通過課堂面授進行強化。再如,可以設立虛擬“微貨幣”,對在微課學習中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獎勵,這些微貨幣可以在學生中間進行流通,可以用來購買其他同學的學習資料或者其他。2.課程內容游戲化是在錄制微課的時候進行游戲化的加工,也就是對授課內容進行游戲化有一些知識點本身可以被設計成小故事、腦筋急轉彎。如在金融基礎課程中,有一個“信用”的概念。這里的信用是指一種借貸行為,如何理解呢?這里可以借用一個腦筋急轉彎:一群孩子到老爺爺那里買杏子吃,老爺爺許諾三個杏仁可以換一個杏子,一顆杏子賣3毛錢,聰明的孩子們用3元錢吃到了15個杏子。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嗎?答案是孩子們在最后剩下2個杏仁的時候,向爺爺借了一顆杏子吃掉,然后還給他三顆杏仁。從而引出信用的概念———借貸行為。具體操作中可以以動畫的形式體現這里的人物和情節,而且答案可以不在微課里公布,引人入勝。當然,更多時候,理論性的內容是不容易被改編成小游戲或者小故事的。這種情況下,應盡可能地使用擬人化和大眾化的口吻來描述理論,目的是使之通俗易懂。也可采用圖表法、思維導圖的形式來進行歸納,目的是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記憶。方法很多,只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適當地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微課程的魅力就會逐漸凸顯出來。
二、新型知識傳輸載體
信息技術的應用根據2013年版《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的分析,未來三到五年,平板電腦、可穿戴技術(如谷歌眼鏡等)將對教育方式的變革產生巨大的影響。成人教育的特點決定了教育方式上需要與傳統教育有所不同。前文所提到的游戲化教學改革縱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卻依然無法保證他們的學習有效性。很多時候,學生的現有工作和生活會影響到學習時間,他們需要利用零散時間來學習。新的信息技術和微課程為這種學習提供了可能:一段常見的mp4格式的微課,既可以以學校統一的微課網站平臺作為載體,也可以植入平板電腦硬盤,隨時觀看。還可以上傳至微信公眾圈、微博、博客等信息平臺,進行即時交互和交流。在時間上,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限制。在空間上,隨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學生們完全可以實現在家中、在公園、在車站等地無障礙進行學習與交流。大家完全可以不見面卻保持交流,師生當然也可以不見面卻在一起上課。以智能手機為例,介紹微課程的使用:第一種方式,手機上網,訪問學校指定的微課程開放平臺。平臺上事先已經存儲了每個課程下的若干微課程內容以及任務說明和知識點學習單,學生只需要輸入相應的網址進入就可以學習了,并可以通過發帖留言等方式,與教師進行交流。第二種方式,手機微信,以教師為發起人創建微信公眾學習平臺。在這個平臺里,師生可以進行即時的交流、溝通,學生也可以上交作業和完成任務。目前的公眾平臺支持發起人單方面看到參與人(即微信平臺關注者)發出的信息,或者向其推送信息,但參與人無法看到非發起人推送的信息,這對于學生上交作業和反饋都是十分有利的。當然,另一種微信學習模式可以是微信朋友圈。通過朋友圈的發帖和留言,師生可以實現“全見式”的溝通,既可以上傳微課程視頻,大家共同學習,又可以進行相互的交流。目前手機微信的使用頻率很高,很多人都在閑暇時間瀏覽微信,學習完全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簡單地進行。除此之外,微博、博客也可以作為學習的平臺。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支持下,學生們在實習工作之余,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子終端,完全可以無障礙地與教師和學校取得聯系或者直接登錄知識信息庫,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隨著可穿戴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如Google眼鏡的功能簡單地說就是把智能手機上的功能轉移到眼鏡上。我們不難想象,在不久的將來,學習真的可能成為一種隨時隨地可以做的事。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從此學習將不再是一種模式化的狀態,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體驗。成人教育金融專業的課程在微課化之后,通過各種信息平臺與學生形成對接,將會扭轉現有的尷尬局面,金融專業的課程改革瓶頸也會得到解決。
作者:董華單位:大連職工大學
長沙市教委將小學英語教學作為一項特色教育工程,到目前為止,全市城區200多所學校都開了英語課,英語教學特色已基本形成。1996年,我們以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方法為課題進行了研究,現將研究的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我市小學初開英語課時,由于一些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目的認識不清,對小學生的心理了解不夠,在教學中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教師甚至用教中學的教學方法教小學,使一些小學的英語教學陷入困境。在教研中,我們感到必須探索一種符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學方法,使其有助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研究,我們提出了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方法研究課題。
二、理論依據
近年來,國外外語教學理論界特別強調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強調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外語。他們倡導的自然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功能法等,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TPR(全身動作教學法)對我國兒童英語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小學英語教學與教材編寫綱要》指出,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英語教學要注意結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要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不僅給幼兒帶來了快樂,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角色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游戲,而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尤為重要。游戲材料是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條件,它不僅起著角色的作用,還能增加游戲情節,豐富游戲內容。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因此,教師為幼兒提供的角色游戲材料應合理、恰當。
一、游戲材料應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
由于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知識經驗不同,教師在選擇、投放、變換游戲材料時,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1.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其活動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響,隨意性較強,因而對周圍成人活動的認識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階段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很強,其活動離不開具體的事物,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受到環境中的具體事物的制約,在活動中缺乏明確的目的。這就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其思維離不開具體的游戲材料,離不開周圍具體環境的刺激。所以,對他們來說,游戲中具有組織能力的因素是各種各樣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兒的游戲材料和同伴的游戲活動都能有效地激發他們游戲動機,幫助他們展開特定的想象。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較差,在使用物品進行游戲時“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強,使他們在模仿同伴的游戲時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戲材料,若同樣的玩具材料不足時,就容易發生爭搶。因而成人在幫助他們開展游戲時,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各種形象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以引發他們開展游戲的愿望。為避免爭搶玩具,在一個時期內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在種類上可適當少一些,而同類物品在數量上應多一些。
幼兒英語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掌握好合理科學的方式方法。
一、活動設計要科學
幼兒園的英語活動設計應做到游戲多、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要求少,重復多、內容少。
3-6歲的幼兒正處于學習語言的擴展階段。有的專家指出:3—6歲的兒童,相當容易學會世界民族語言的發音。可以說,幼兒在學習外來語言上有比較好的先天條件,孩子們很容易接受新的單詞。但是幼兒由于其特定的年齡特點,學習英語也存在一些困難因素:如注意力時間短,喜歡重復,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等。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注意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英語活動。例如:在第一次的英語活動中,我將apple和A作為教學內容,讓孩子們的觸覺(摸)、嗅覺(聞)、味覺(嘗)等多感官參與學習,并讓每個孩子上來做“送apple寶寶回家”的游戲,使每個孩子都能練習和重復apple這個單詞和發音,我也能為他們個別糾正發音。最后結合短小易學的兒歌(apple黃、apple紅、apple圓、apple嘖、嘖、嘖、甜)。一方面讓幼兒熟悉apple的發音,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進一步感知apple的特點。活動下來,孩子們興趣很高,而且很輕松得就把apple這個詞學會、記牢了。
二、要妙用童謠
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讓孩子聽歌謠、說韻文,在說說唱唱中學英文,是一種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