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生物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的必要性
1997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在高等院校設立生物技術專業,并于1998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規范了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和學制。專業課程包括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主要生物學及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學工程,涵蓋了生命科學和生命工程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以此構成了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的基本框架。醫學院校是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臨床醫學也是醫學生物技術應用的主戰場,醫學生物技術與臨床醫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少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滿足醫藥領域的科研及創新要求。這就提示我們,在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有著迫切需要和實際意義。我校生物技術專業自招生之初就開設了臨床醫學課程。生物技術專業有了臨床醫學的指引,人才培養基礎更加扎實,方向更加明確。同時,具有一定臨床醫學知識的生物醫學人才,能夠更好地將自身優勢輻射到傳統醫學專業上,為臨床醫學的發展提供新視野,開拓新思路,注入新的活力。醫學生物技術已經在臨床醫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革命性的作用,如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單抗導向藥物、人工血液代用品等已廣泛應用于癌癥、傳染性疾病和一些遺傳性疾病治療。同時,許多臨床新問題、老難題,也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生物技術的發展,相關疾病的基因定位、組織工程、干細胞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顯然,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既是生物技術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臨床醫學發展的需要。
2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現狀和問題
2.1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培養目標的直接反映,是培養人才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應該緊貼生物技術專業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置。然而,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將內科、外科、??平虒W內容按照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診斷、治療、預防等毫無取舍地灌輸給學生,呈現教師教學無特色、無重點、無思路,學生學習無方向、無興趣的狀態。這與學科設置初衷和社會人才需求脫節,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2課程目標不明確,考核要求不嚴格
一、實驗內容的選擇
醫學生物技術是由生命科學與醫學交叉融合而成的新興學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生物技術專業相關理論及實驗知識,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儲備。為此,在實驗教學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著重突出了一些與現代醫學相關的交叉前沿內容,如醫學微生物、醫學免疫、實驗診斷、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臨床基礎檢驗技術等,通過這些內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到生物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同時通過對新技術的講解與示范,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為今后的工作以及科研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驗教學課程整合
生命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傳統的生物技術實驗教學內容主要安排在理論教學內容之后,實驗教學地位不明確,其內容大都為重復性驗證實驗,并且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不緊密。這導致許多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對于實際動手操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并且忽視了生物技術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此,我們嘗試將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如將發酵工程中的“工業微生物菌種的選育和純化”、基因工程中的“工程菌生長曲線的繪制”、酶工程中的“目的蛋白的誘導及SDS-PAGE電泳”相聯系,通過對實驗課程的精心設計合理安排,不但將各門課程聯系到一起,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形成體系,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對實驗課程的順利推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開放實驗室
建立開放實驗室創新平臺是促進醫學生物技術學科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大多數院校生物技術實驗室開放時間與形式均存在不確定性,即實驗課時間開放,其他時間不開放,或是根據教師的科研實驗安排開放實驗室,這樣不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標準。我們嘗試面向全體學生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同時開放了醫學免疫學實驗室、生物化學檢驗實驗室、臨床輸血實驗室等與生物技術相關的醫學實驗室,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實驗,從實驗的準備到結果的分析,絕大多數工作都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只為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議,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這樣不僅能使實驗室的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讓學生在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摘要:醫學生物技術專業重視實踐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養,實驗室是高校進行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本場所,而實驗室安全是實驗室發揮作用的基本保障。本文對醫學生物技術實驗室中常見的安全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了與之對應的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對策,以期從整體上提升實驗室安全使用水平。
關鍵詞:醫學生物技術實驗教學安全管理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人才的需求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從產業及技術發展角度來說,我國現階段正大力發展的技術集中在六大領域: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生物技術是當代生命科學與相關學科融和的產物,其核心技術是以分子克隆技術為中心的基因工程,此外還包括發酵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以及生物制品學等領域。當前很多綜合性大學均開設了生物技術專業,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生物學及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技能,并獲得基礎應用研究和科研開發研究的雙重訓練,同時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近年來,隨著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生物技術與醫學技術的融合日益顯著,對醫學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吉林醫藥學院檢驗學院于2011年設立生物技術專業,以生物技術專業課為基礎,融入了醫學基礎課程和綜合性課程,旨在培養醫學生物技術綜合性人才。生物技術課程與醫學課程中的實驗內容在課程設置中均占有很大的比重,且二者均重視科學研究。實驗室是高校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實驗的基地,為保障教學和科研的順利進行,管理者需要對實驗室建設合理規劃,同時在實驗課及科學實驗中注重安全管理。
一、實驗室普遍存在的安全問題及管理措施
(一)實驗用水、電、氣
首先,實驗室水閥忘記關閉易造成溢水事故,實驗室中的精密儀器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同時,實驗室水管水閥質量不過關也會產生安全隱患;其次,實驗室電路老化、電路保護設備不靈敏、接地設施不完善等會導致安全事故,另外使用相關儀器后沒有及時關閉電源(如高溫烘箱)會導致用電事故;最后,有些實驗室用到煤氣等易燃氣體或高壓氣瓶,疏于管理也是重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實驗室建設時應選擇合格耐用的建筑材料,并進行定期檢查及更換,實驗室應配備基本的滅火設備和緊急噴淋裝置。同時,實驗室應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對學生及實驗人員的培訓與管理,規定實驗人員進入實驗室前應首先了解水閥、氣閥及電閘的位置,離開實驗室時檢查并關閉水、電、氣;開啟高壓氣瓶時站在氣瓶出口側面,緩緩開閥。實驗室要選派專人負責,實驗結束后書寫實驗室及儀器使用記錄。
1調研結果
(1)關于為何選擇就讀生物技術專業的問題,大二學生中20.0%為自主選擇(高考第一志愿),75.0%為從本校醫學專業或藥學專業調劑而來(個別學生所報的六個平行專業志愿中含有生物技術專業,但排在醫學和藥學專業后面)。大三學生中16.7%為自主選擇,61.7%為專業調劑生。大四學生中10.0%為自主選擇,77.5%為專業調劑生。(2)關于是否喜歡自己的專業,三個年級中選擇“喜歡”和“不喜歡”的比例幾乎都為1:1左右,個別同學選擇了“不清楚”這一選項。(3)對于“如果有轉專業的機會,你是否想轉其它專業”這一問題(目前本校無在校生可調換專業的制度),三個年級中選擇“想”的比例基本都在50%左右,這一結果與(2)中50%左右同學選擇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想吻合。(4)對于“如果你可以轉專業,你會選擇哪個專業”,約95%的同學選擇了醫學專業,個別同學選擇了藥學專業。(5)45.0%的大二學生認為本專業和本校醫學專業學生在綜合素質與能力方面沒有差別,20.0%認為本專業學生比醫學生綜合能力差;大三學生35.0%認為二者沒有差別,26.7%認為比醫學生綜合能力差;大四學生22.5%認為二者沒有差別,37.5%認為比醫學生綜合能力差。(6)認為專業發展前景與就業前景較好的學生分別為:大二40.0%,大三35.7%,大四22.5%。(7)想跨專業考研或換專業就業的同學分別為大二10.0%、大三13.3%、大四35%。(8)認為自己經過了在校1-3年的學習后對專業的認可度有了提高的學生分別為大二95.0%、大三75.0%、大四65.0%。(9)對專業的培養方向定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設置持“非常贊同”和“贊同”態度的學生分別為大二35.5%、大三25.0%、大四17.5%,持“基本贊同”態度的同學分別為大二45.0%、大三58.3%、大四72.5%。(10)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敬業精神、教學質量和效果持“非常滿意”和“滿意”態度的學生分別為大二70.0%、大三58.3%、大四47.5%,持“基本滿意”態度的同學分別為大二25.0%、大三36.7%、大四52.0%。
2討論
專業認同感是指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目標和社會價值的接受和認可,專業認同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行為。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低,對專業的興趣就弱,學習主動性差,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成績。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學生的專業認同現狀與對策。張東軍等調研發現在醫學院校中非醫學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水平顯著低于醫學專業學生。本調研結果與張東軍等類似,發現在以醫學占主導地位的醫學院校中,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對專業的認同感比較低,近50%的同學不喜愛自己的專業,有不少同學希望有機會能換專業學習和就業。在希望調換專業的學生中,絕大部分同學希望轉到醫學專業學習。這一結果可能與很多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本身是由于高考分數線沒有達到本校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而從醫學專業調劑而來有關,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醫學是醫學院校的優勢學科有關。僅有30%左右的學生認為生物技術專業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和較多的就業機會。盡管如此,絕大部分同學仍然希望在專業相關方向就業或考研深造,這可能與學生對專業的情感有關,也可能與學生在專業相關方向就業時競爭力比較大有關。一個令人欣喜的事實是,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自己經過了1-3年的專業學習后對生物技術專業的認同感提高了,對專業的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持贊同和滿意態度。這些調研結果反映了同學們對我校生物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認可。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四、大三、大二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依次升高,分析原因,可能和大三和大二本科生中有較多學生是自主選擇了生物技術專業有關。相反,大四學生中僅有10%是自主選擇了該專業,絕大多數都是從醫學專業調劑而來。造成這一結果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可能也與本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有關。濰坊醫學院生物技術專業于2005年設立并開始招生,學校一直非常注重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從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確立、教學內容設定、教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培養等各個方面都非常重視。經過8年的發展和建設,本校生物技術專業于2013年已發展成為山東省特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專業知名度有了較大提高,所以在校低年級學生較高年級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高也不足為奇。
3結語
總之,醫學院校的非醫學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普遍較低,這一狀況的存在必將會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醫學院校應在重視醫學專業教育的同時注重加強非醫學專業的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學校、教師和學生應共同努力以保障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
美麗的春城西面矗立著一座俊秀的小山,在古木茂盛的幽幽山谷中,坐落著著名的佛教名寺——筇竹寺。每逢傳統佳節和桃花芬芳的春天,這里總是熱鬧非凡,清爽的微風迎接人們的到來也總是帶著淡淡的古木清香或似有非有的桃花馨香四處飄蕩。在離這里不遠的山谷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單位——就是對我國人類疾病控制功不可沒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醫學靈長類研究中心。這里的科學家們和工作人員運用這珍貴的靈長類資源,為祖國預防醫學事業已默默奉獻了50個春秋,提供脊髓灰質炎疫苗累計達50多億人份,為我國控制和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宏偉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選址昆明西郊,是一個集科研和生物制品生產為一體的研究所,主要從事醫學病毒學、遺傳學、免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疫苗學以及靈長類動物為主的實驗動物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進行疫苗、免疫制品和基因工程產品的規?;a,是我國最大的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生產研究基地。由于發展的需要,研究所已遷入城區,原所址只留有所屬的“全國醫學靈長類研究中心”的部分部門,該中心是目前中國衛生部批準的唯一醫學靈長類動物遺傳學檢測中心,負責云南省實驗動物的遺傳學檢測工作,是藥物、疫苗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實驗基地。飼養獼猴3000多只,并具有穩定的繁殖種群和清楚的遺傳背景,在繁殖率、嬰猴成活率、動物質量、疾病控制等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還建立了獼猴血液學和生化指標數據庫,為開展獼猴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提供了科學參考。該中心的工作主要圍繞靈長類實驗動物的飼養、繁殖、管理、質量控制、遺傳、生物安全及其標準化建設等研究。還包括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建立(艾滋病、糖尿病、生殖、心血管、營養代謝等疾病),應用實驗動物疾病模型,開展藥物和疫苗的藥效學、免疫原性、藥代動力學和安全性評價等研究。同時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動物學碩士學位授予點。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全國醫學靈長類研究中心”,從1958年的“中國醫學科學院昆明猿猴工作站”一路走來,風風雨雨50年,為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生產、研究提供了數以萬計的生產和檢定用猴。在國家建設資金的大力支持下,現已具備數百個獼猴繁殖專用的不銹鋼大籠、兩個用于恢復獼猴野性訓練的猴園、標準的實驗動物房和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病理、營養等的標準實驗室,是一個以靈長類動物為主的實驗動物生產和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國家昆明高等級生物安全靈長類動物實驗中心”項目已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立項,項目投資近2億元,主要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承擔,并在原所址進行建設。建成后將成為我國一個高等級的生物安全中心,傳染性疾病發現、控制、預防研究的重要基礎平臺,為開展傳染性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致病機理、藥物藥效評價、疫苗安全和有效性評價研究,完善我國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體系和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保證。
如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已發展成為一個以高科技技術為堅實后盾。以疫苗、生物技術產品為主導產業,以人才培養為后續力量,具備擁有生物技術開發、生物制品研制與生產較強實力的現代化綜合性研究所。“全國醫學靈長類研究中心”也將以研究所為強大的后盾,隨著生物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將和“國家昆明高等級生物安全靈長類動物實驗中心”一起在生物醫藥的浩瀚海洋中繼續璀璨開放,成為一朵美麗的“生物醫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