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學校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重多影響。如何適應信息網絡時代的需求,開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對學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1世紀是信息與通訊高度發展的網絡時代,互聯網給整個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數字化”的計算機網絡以不可阻擋之勢迅猛發展,已變為繼報刊、廣播和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計算機網絡對學校德育的影響是客觀的和多方面的,問題是社會、家長和學校如何面對這一影響。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杰羅姆•辛格說得好:“汽車有危險,不過負責任的家長會教導孩子怎樣過馬路和扣上安全帶?!钡掠ぷ髡呤菍W校德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他們的自身素質如何從根本上影響著學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實際效果。網絡時代的到來無疑對他們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德育工作者要有危機意識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當前,要想占領互聯網這一新陣地,在網上唱響主旋律,開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就必須建立一支新型的德育工作者隊伍。但是,目前德育工作者隊伍中不少人還比較缺乏網絡技術知識,這就成為充分發揮網絡技術育人功能的一大障礙。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我國互聯網用戶中80.8%是35歲以下的青少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社會網絡化的不斷發展,網絡參與者的低齡化成為一大趨勢。就像大多數新技術革命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倫理道德上的困惑一樣,網絡對于青少年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帶給人們大量的信息,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帶給人們更高效的學習與工作方式,帶給人們新時代的行為理念;另一方面網上多樣的思想與觀念也給青少年帶來思想和觀念上的困惑和迷茫,網上大量的暴力、色情信息、反動言論也在侵蝕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道德觀念,網絡上的交往、交流方式亦會導致網絡參與者行為上的種種問題。德育是青少年全面、和諧發展的基本手段,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網絡時代青少年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對網絡時代學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據共青團湖南省委的一次調查發現,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有4.3%的人根本不用電腦,43.6%的人認為電腦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作用不大或根本沒有作用,有37.1%的人根本沒有接觸過網絡,這種情況很難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所以,當前學校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危機意識,要意識到在信息化時代不懂計算機,不會利用網絡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文盲”,自己不深度“觸網”,就無法了解學生們在網上的所作所為,不能承擔起網上“引路人”和督導者的角色,也就無法更有針對性地去做好e時代青少年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了。
二德育工作者要有國家意識
網絡無國界,網民有國家。國家是公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公民的國家意識是指公民對國家制度、國家政權、國家文化特色、國家利益等的認同和維護,它也是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互聯網縮短了國家之間的距離,卻不能改變國家之間的差別。眾所周知,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一直耿耿于懷,他們利用一切手段對中國采取西化、分化、弱化政策。網絡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憑借其經濟、技術、信息資源的優勢,大肆進行網絡信息擴張,企圖用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觀、民主自由觀、人生觀、道德觀等弱化我國青少年的國家意識,以此來顛覆社會主義中國。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勢必要求我們的廣大德育工作者努力增強國家意識,用合乎我國利益的國家意識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堅定理想和信念,提高意識形態的攻防能力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襲滲透能力。
一、學生中存在的德育問題
總的說,學生中存在的德育問題是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仍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歸結起來,問題主要如下:
(1)厭學。中小學是青少年求學的最佳時期。但仍有少數學生得過且過,無心讀書,荒廢學業。
(2)打架,勒索財物。少數學生經常曠課,校際之間互相勾結,為一些小事互相打架,還利用威嚇等手段,勒索財物。
(3)賭博,偷盜。以玩撲克、麻將、桌球等方式為名,參與賭博。
(4)吸煙、喝酒。2013年11月某校學生會調查數據顯示:該校3200多名學生中吸煙喝酒的約占男生的1.2%,女生中約0.6%。
一、以課程設置為指導,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革
在對中職學校的影視動畫專業的教學開展中應該將重心放在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的改進方面,在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將這兩個問題加以落實。首先需要改革的是教學的教案,分析傳統的教案就會發現,那些教案都是教科書的濃縮本,主要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搬至教案本中而已,在進行教案的改革過程中,應該將企業的實際需要放在第一位,參考目前最新的動畫設計方式、理念和工具,重新進行教案的改編。其次,需要在教案的設計中引入動畫企業中的動畫的設計流程,將以往的模擬或者口頭設計轉換為真正的設計工作,不單單要求學生完成作業的設計,還應該為學生確立一個項目,要求學生通過互相合作進行項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完成課程要求的同時學會解決實際性的問題。再次,應該對教學方法加以改善和改進。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的責任是對知識的傳授,而對于學生的掌握程度則并不是非常的關心,而在新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老師的角色轉化為各種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演示,在改革的過程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方法的改變上,教學不再是一對一的教授而是將學生分為一組一組的進行學習,并結合企業的崗位工作需求,模擬商業活動的形式完成動畫的設計。最后,在教學的思路上,應該以促進學生的職業生涯為主,促進學生角色的改變。中職學校之所以要在學生學習期間與企業進行合作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提前獲得社會工作經驗,使他們及早的習慣于企業的工作模式和要求,在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中,為學生爭取到進入企業實習或者學習的機會,使學生提前實現角色的轉換。
二、結束語
總之,為了實現中職學校影視動畫專業與企業的強力合作,就需要根據目前動畫發展的需求和趨勢,結合自己的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態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把職業教育和企業的合作兩方面的內容相結合,促使教育與經濟的緊密聯合,促進二者的良性互動,最關鍵的是提高職業學校的學生進入社會后的專業競爭力,這樣的道路將是適合中職學校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需要的。
作者:張春單位:桂林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目前,面對全球生態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網絡時代的挑戰,國際社會的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對人才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而人才的德行培養與發展始終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和世界各國強調的首要問題,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和“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從戰略全局的高度號召全社會重視德育。教育的靈魂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工作不僅要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而且要放到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議事日程上來,要高度重視加強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了解,引導和培養,要用先進的道德文化鼓舞人,陶冶人,教育人,在全社會促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使青少年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把德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的可信,成為整個素質教育的方向系統和動力系統。作為學校這塊德育教育主陣地,應該發揮很大的作用,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不得深刻反思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目前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學校普遍加強了校園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使不少的學校對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了層次性,針對性管理,但從當前形勢與任務的要求看,仍存在著一些深層次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能科室分工,使德育及教育工作孤立化
長期以來,教務處管教師、管教學,政教處管學生、管德育。在人們的思想中形成了定勢。這是教育、教學分離的重要原因。職能科室的分工,本是教育教學落實責任的目的,也是有人抓的保證。但久而久之,專人抓變成專人干,教育學生,德育管理的任務全部落實到政教處,班主任的肩上,大多數教師失去了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的義務和責任;學校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教師只教書,不育人的局面。一些善于學習的學生只學到了教師教的知識,沒有學到教師的高貴品質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厭學的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厭學,轉嫁到對該科任課教師的厭惡。這樣,使得本應融洽的師生關系形成對立,德育工作偏離了主陣地----課堂,使德育工作變成了“空中樓閣”。
(二)運動式的德育活動替代了德育的全部內容
一、師德建設的策略
究竟該如何進行師德師風的建設?很多學校都意識到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但卻沒有有效的辦法和途徑來實施。大多數學校只是一味地安排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外參加相關的理論(講理論、講大道理)培訓,而缺少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訓學習,所以多數教師也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只能將其過一遍心,不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培訓效果可想而知。其實,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作風建設和道德建設的主要方面,對于一個學校的科研能力的提升、社會影響的擴大、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品味的形成以及學科建設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要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建立相應的機制,采取全方位的行動,筆者認為:第一,從學校文化建設的高度對學校師德師風建設進行整體的策劃,要有明確的目的與目標,從根本上樹立學校良好的教育理念、精神追求、價值觀,從而達到良好的學校風氣。建立相應的職能部門,負責對師德師風建設的策劃與實施。為保證師德建設正常有序的開展,職能部門要時時總結公布師德建設的進展。第二,組織系列培訓。此培訓不是片面的講理論、講大道理的一次性灌輸式授課,應是與教師情況相結合的,有針對性的以教師活動為主的系列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內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得以激發喚起,從而達到培訓的目的。第三,定期開展相應的活動,以此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學生評選“我心中最完美的教師”活動,對評選出來的優秀教師,學校要進行專門的表彰獎勵,學校的宣傳部門做好宣傳,可以向媒體推介,可以增強教師的自豪感。組織教師進行自我反思活動,教師通過自我反思,來檢查自己的不足,從而加以糾正提升自己。這種自我檢查、自我批評、自我糾正、自我提升的辦法,有助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從而使師德師風建設得以健康發展。第四,建立相應的機制。建立學校負責師德師風建設的職能部門,并定期組織本校師德師風問題的師生進行工作檢查及考核,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能夠得以有效的處理;建立獎懲制度制,每年度評選師德優秀教師,將師德表現作為評獎評優的首要條件。在同等條件下,師德表現突出的,在教師職務(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研究生導師遴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領軍人物選培,各類高層次人才及資深教授、榮譽教授等評選中優先考慮;同時制定本校違反師德行為的懲處機制,并明文規定出現哪些言行可直接進入“不合格”等次,以示警醒。這些機制的建立,在執行實施前要在教師中做好充分的宣傳,讓教師參與討論,達成共識。以上舉措,若能堅持,一定會讓學校樹立良好的學校風氣!
二、結語
近日,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提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經濟發展的基石。,國民教育也好,平民教育也好,最核心的精神應該是教育的公平,而職業教育是實現公平教育的一個途徑。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一線教師,最本質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要做好這項做基本的工作,教師更應該做到“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人范”,我們應該珍惜當前的大好形勢,把自己的工作與祖國的發展相聯系,把自己的教育與學生的未來相聯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為學做出行為的榜樣,真正的用自己的熱情去感化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而循其步。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作者:尚亞剛單位:博興縣職業中專濱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