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網絡安全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高校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學習資源平臺的難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不斷膨脹的網民群體與相對滯后的教育機制并存據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3.7個百分點。2013年北京、廣東、上海等省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了65%,而發展相對落后的廣西2013年的網民達到了177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37.9%,全國排名第22,是整個西部地區網民規模和普及率最高的省份。在廣西的49所高校中,在校大學生網民有數十萬人之多,以校園網和社交網為平臺的網絡觸角深入到校園的各個地方,深入到學生的課堂、宿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價值觀產生影響,而相應的教育機制和平臺卻沒有建立起來。不斷膨脹的網民群體與相對滯后的教育機制并存,已經成為當下高校網絡安全的主要特征。
(二)無處不在的網絡觸角與監管控制的乏力始終存在伴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更加智能、更加便捷工具的使用,互聯網升級3G網絡、4G網絡的出現,互聯網的觸角已經覆蓋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人生動地形容網絡化趨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人類社會將被一網打盡。微信、微博、手機網絡、社交網站已經被大眾所熟知,“微時代”已經來臨。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加800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全國2000萬大學生都是手機網民,手機網絡客戶端的開發已經實現了互聯網個人化。目前的高校是以校園網為主要陣地的網絡集群,而在校園網之外,如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提供的3G、4G網絡,也深受大學生喜愛。而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使用校園網主要在選課、學費繳納、學分查詢等方面。對大學生喜愛的電影下載、網頁瀏覽、社交平臺、游戲等,校園網的網速較慢,而且管制較多。加之智能手機上網已經成為時尚,手機上網涉及個人隱私和權限設置,這種涉及到個人隱私的監控管理很難實現,這兩種情況決定了校園網絡監控的乏力。
(三)信息傳播擴散的無序性與高校網絡安全知識平臺創建的滯后作為一種新工具,互聯網承載著最大、最廣的信息傳輸功能。按照輿論學的相關理論,信息傳播的過程就是信息失真的過程。有些信息在開始傳播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問題,而有些信息,也可能在傳播過程中被無限放大。由于“沉默螺旋效應”的存在,使得虛假信息的危害性進一步升級。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網絡間諜等,已經成為頻頻出現的問題。美國學者詹姆斯•博特(JamsPotter)在他的《大眾傳播學導論》中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經歷著信息疲勞而渾然不覺。新聞娛樂化、信息碎片化,使人們失去了理解信息的語境,對信息的理解和思考變得淺易,而媒體也給受眾造成假象———我們很富有知識。”而互聯網構建的虛擬世界往往容易使得學生深陷其中,尤其是網絡游戲。大學生正處在各種價值觀形成的時期,而一旦進入“反正沒有人認識我”的無主體網絡社會,其原有需要加固的道德紀律和輿論、感情防線極易崩潰,傳統道德基礎將被逐步消解。面對互聯網信息傳播、擴散的無序性、多樣化,高校建立網絡安全知識教育平臺,開設網絡安全知識教育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提高防詐騙、侵害的能力很有必要。而目前,各高校網絡安全教育課程和平臺的構建相對滯后。這直接導致了當前大學生網絡犯罪、被網絡侵害、沉迷網絡虛擬世界不能自拔等問題的產生。
二、高校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學習資源平臺的開發和管理模式構建
(一)高校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學習資源平臺的開發理念高校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學習資源是一個集網絡基礎知識、網絡安全知識、網絡信息鑒別能力培訓、網絡技術操作為一體的學習平臺。構建這樣的平臺有利于將網絡技術教育與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聯系起來,打造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專業性的服務性載體。
摘要:鐵路基層站段是鐵路網絡安全的具體執行者,由于各種因素,基層站段網絡安全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基層站段網絡安全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從人員、技術、物資等方面提出了對應的解決辦法,可以為鐵路基層網絡安全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鐵路;基層;網絡安全;分析
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早已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計算機及網絡不僅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促進了各行業生產力的發展[1]。另一方面,也應看到,信息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黑客或不法人員的攻擊手段同樣有極大的提升,使得現階段網絡安全形勢更加嚴峻,比如棱鏡門事件及勒索病毒等網絡安全事件等的發生,促使大家思考如何在享用計算機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做好網絡安全防護[2],改善網絡安全形勢。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交通部門之一,同樣廣泛使用了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無論是內部辦公還是防災、視頻、動環、TDCS、TMIS、傳輸、會議、同步網等系統的管理[3],都必須通過計算機網絡來實施。鐵路基層站段由于人員、技術、物資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存在各種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
1存在的問題
1.1人的方面
(1)基層人員對網絡安全不重視[4]一個站段往往由多個科室、車間組成,車間下邊又包含多個工區或班組。部分車間及工區管理人員存在重生產、輕網絡安全的思想,認為這么多年來都沒出現過網絡安全問題,以后也不會發生,還不如抓生產效果來得明顯。基于這種想法,網絡安全工作往往會出現這種狀況:路局、站段對網絡安全工作非常重視,文件流轉到車間、工區,相關人員將文件打印出來,大家簽字就結束了,車間及工區人員并未認真學習上級部門所發網絡安全文件內容并做好落實。(2)基層人員網絡安全意識不強由于前期對網絡安全工作的忽視,導致基層及沿線各車間、工區對網絡安全工作不重視,造成基層及沿線車間、工區人員網絡安全意識淡薄,“一機兩網”、“違規外聯”等現象時有發生。2020年2月,某職工違規使用手機連接辦公電腦,構成“一機兩網”事件。2020年6月全路攻防演練期間,攻擊方通過冒充廠家維護人員的方式,從某車間管理人員處套取某系統管理員賬號及密碼,導致該系統在攻防演練期間失守。2021年2月,某段某工區電腦出現故障,該工區員工使用USB無線網卡連接手機熱點下載測試軟件,后又接入內部網絡,被北信源終端防護系統檢測到,構成“違規外聯”事件。(3)基層部分員工網絡安全知識儲備不足鐵路系統存在多個專業,各個專業對網絡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鐵路同時也是一個追求穩定的系統,只有穩定,才能使鐵路正常運行,但這也造成了部分工區人員多年未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知識結構陳舊,知識儲備不足。當面對與其專業知識并無關聯的網絡安全知識時,顯得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會很抗拒。如國鐵集團發文要求安裝的北信源終端防護系統,很多員工極其抵觸,認為其影響電腦操作的流暢性,又沒多大用途。
一、首都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通用做法
(一)作為學生軍事訓練的一個科目
每年的學生軍事訓練的科目中,穿插學生的安全技能訓練的做法同樣是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的一種學生安全技能教育模式。安全技能訓練的科目主要是緊急集合疏散、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消防逃生演練等。從一個層面上來講,對學生掌握安全設施設備基本的操作技能和面臨危險逃生自救的技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學生軍事訓練期間學生以集體生活為主,居住的地方不同于校園,主要以平房為主,相比較樓房而言,緊急集合疏散、消防逃生演練等較為簡單,另外,學生軍事訓練期間,學生的心理、生活狀態都不同于校園內正常的學習生活,所以面對危機應對的能力和意識有所差別,所以如何在平常狀態下,讓學生能夠從容面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下的各種危機,以最終達到自救目的,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又一個問題。
(二)作為全校選修課中的一個課程
將學生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主渠道,設為學生的必修課或公選課中的必選課,落實相應的學分,有統編規劃的教材,應該是《首都教育安全穩定“十一五”規劃》中安全教育要實現“三進”的初衷。但是現實上,將學生安全教育列入學生的必修課或公選課中的必選課是比較困難的,但就從師資隊伍這個方面就比較難解決,更不用說同其它課程爭奪學分的問題了。目前,將學生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主渠道的形式,開設安全教育公選課,由職能部門的干部作為授課教師,從網絡上、從書店里找一些參考資料,制作成教案,將知識傳授給選課的一個班或幾個班的學生。此種安全教育的方式,雖能調動一些學生的積極性,能夠不斷為學生補充新的安全知識,但是覆蓋面有限。在此種方式下,如何解決覆蓋面的問題,同樣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三)作為信息宣傳提示的一個內容
1給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多方面不良影響分析
1.1高校改革及擴大辦校規模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影響高校的不斷改革,雖然促進了高校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例如,在組織各種活動中,外來人員的增多,人際關系的復雜化,許多學生在缺少安全意識的情況下,泄露了學校的一些情況,埋下了安全隱患。另外,高校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的增多,學生素質層次參差不齊。在這樣的局面下,高校的教學設備、辦學條件沒有及時改進,導致高校資源和學生之間產生了矛盾,這是發生“安全事件”的主要根源。
1.2網絡時代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影響在網絡環境中,雖然給學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學習條件,但由于學生缺乏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對網絡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得不深,高校校園網絡容易受到外來非法的侵入,網絡一些不文明的圖片、語言或者容易讓學生著迷、墮落的網絡游戲等,給學生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影響,高校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對事物判斷能力和分辨能力較差,尚未形成完整、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網絡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學生容易受到這些不健康事物的影響而走上歧途,迷失了自己。
1.3高校后勤管理的社會化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影響當前,對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的管理方式也從以往的封閉式管理轉變成了開放式的管理,對學生宿舍也進行了社會化管理,高校管理方式的改變,增加了高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接觸量,也讓高校環境及人際關系更加復雜。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而相應的辦學設施又沒辦法同步跟上,有些學生在外租房居住,高校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這也是學生產生不安全因素的一個主要原因。
1.4高校學生對學生性安全教育問題高校學生各方面雖然比中學生更成熟,但由于還沒參加工作,對外界接觸少,社會經驗不足,也缺乏性安全防范意識。高校規模的擴大,各種服務行業也出現在校園,增加了外來人員,這些外來人員有的素質較差,再加上高校學生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容易相信別人,傷害到了自己。
2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措施分析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多媒體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溝通方式,使得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國界的人們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然而,網絡的虛擬性既給了人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虛假信息;它的交互性不僅傳播信息文明,同時也產生一些無用的信息垃圾;它的開放性給人們廣泛的自由,但也帶來了違法犯罪的行為。在網絡信息多樣化中,大學生的心理意識和角色意識受網絡的影響十分巨大。網絡安全意識的建立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至關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安全;網絡欺詐;防范意識
1前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使用。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具有易逝性和數字化特征的虛擬空間。因此,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的存在是二元的,網絡犯罪正成為一種越來越難以防范的犯罪方式。大學生是網絡犯罪受害者群體的大多數。因此,在進行網絡社交活動時,要建立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學會一些基本的網絡安全知識,小心謹慎,避免受到傷害[1]。
2大學生群體常見網絡問題
2.1網絡成癮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