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土木工程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土木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專業性和系統性都很強的學科,其在國內的教育模式主要延續中學教育,圍繞教學大綱,教師根據教材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難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文章根據國內外土木工程學科的課程設置,提出實踐型教學、啟發型教學和多學科交叉型教學的培養模式,以彌補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
[關鍵詞]土木工程;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
為了實現建設現代化,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既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也需要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具備從事設計、施工、管理和研究的能力。根據這個目標,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結構計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也需要熟悉土木工程方向的法律法規、理論前沿、發展趨勢和文獻檢索。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專業性、系統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現在的土木工程教學仍然延續中學教育的模式,教師圍繞教學大綱,根據教材傳授知識。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僅缺乏實踐經驗,也缺少主觀能動性。鑒于此,需要對目前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
一、教改內容
(一)培養應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者不僅需要進行各種自然科學理論學習,也需要進行多層次的實習訓練[1]。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缺乏實踐的理論,是相對空洞的。發達國家特別注意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如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和日本[2]等,為了滿足工程需要,大學通過聘用一些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師,與企業共同制訂課程,針對工程實際需要,培養大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在暑假期間,學校會要求大學生參與工程實習,在學生畢業之前讓學生了解工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并結合課程學習的理論,使學生畢業之后即可勝任工作,有效減少大學生實際經驗欠缺的問題[3-4]。舉例來說,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本科生在教學中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就是in⁃ternship,即實習,學生一般會在暑假去公司打工,在攢學費的同時,等于參加了工作。這樣等畢業時學生已經具備1年左右的工作經驗,同時實踐見聞可以有效地促進其學習。北美一些學校每年有3個月的強制性見習期,見習期算學分。這樣學生畢業后可以回到原見習單位工作,即使去其他單位,因為有了工作經驗和對行業的了解,學生也很容易物色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學生較早進入社會,會使得他們看起來很成熟,不會顯得幼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一些教師具有“工程師”稱號,這些教師取得博士學位后,往往先到公司企業工作幾年,積累一些工程經驗并獲得“工程師”稱號后再到學校工作。一方面,這些教師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編寫的教材切合實際,上課的時候會有的放矢,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學生畢業后運用校內所學也能很快得心應手。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大多采用的不是統一的教材,教師每次課前都要編寫講義,隨講隨發,課程結束后,教師便將講義裝訂成冊,而正式出版物僅作為參考書使用。這些講義超出了現有的教科書,一些例題和習題很貼近實際,其中很多就是教員親身經歷的具體工程問題。這樣的課程特別強調實用,跟上時代,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進入角色。德國柏林工大非常重視實踐環節和能力的培養,專業的課程設計、實踐環節都以小組的形式出現,這些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都非常強。另一方面,教師和企業界的聯系也非同一般,他們可以將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程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Co-op(Co-opera⁃tiveEducation)項目是其高等教育的一個特色,學生可以一邊在校學習一邊工作,成績優秀的本科生一年級以后,一個學期上課,一個學期工作,共上課8個學期,工作6個學期。學校組織企業來招聘學生,如果兩個學期沒有收到企業招聘,則學校取消Co-op資格。學生每個學期完成一份Co-op工作報告,報告由企業和教師共同評審,通過后才能拿到學分。通過Co-op項目,學生很容易在畢業后找到工作。法國國立路橋工程師學校也非常重視多層次的實習訓練,很多課程結合工廠的實際問題設置課程,要求學生去工廠參觀,了解實際問題,和相關技術負責人進行討論,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并動手解決這些生產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能熟練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新西蘭的奧克蘭大學也極為重視實踐教學,其課程成績通常由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實踐性環節)和考勤等幾部分組成,且實踐性環節所占的比重較大。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大學的各個課程很注重行業所需的各種現代化工具的應用,和行業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夠學會比較實用的現代工程服務所需的工具,從而提高適應行業的能力。日本的長崎大學特別強調實踐應用的重要性,學校一直積極努力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工地實踐、研究中心、工廠實習等實踐活動。諸多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更早地體驗實際工程,走出教室,走出課本,讓所學習到的知識更加立體化。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國內外的論文內容也存在較大差別。國外一些大學的畢業生論文往往根據一個實際工程問題,要求學生圍繞該問題到各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尋求數據支持,開展相關實驗研究,對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技術途徑和方法,這樣可以使得畢業生的論文具有應用性和完整性。舉例來說,美國里賈納大學的本科畢業答辯將學生分為2~3人一組,每個小組完成一個論文題目,畢業生答辯委員會的成員一半來自企業,具有較為深厚的工程技術理論和實踐經驗,其分別從實用和有效兩方面對畢業生答辯提問,檢驗學生工程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評判成績計入總分。論文不僅要解決工程問題,還要進行完整的經濟分析,包括投資額、成本回收期、使用壽命、投資回收期等,論文從實用性和經濟性兩方面進行討論。同樣,日本長崎大學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研究也多從實際工程出發,以工程為背景,進行立體的研究,使得論文研究更具現實指導意義,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思維訓練,能夠多維度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分析的層面。除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外,北美一些高校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與企業結合,重視實踐工程教育,也就是提倡“雙師型”教師。學校注重與企業加強合作,明確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職責,從事本科生教學的教師需要到基層企業鍛煉若干時間,并將這些實踐活動跟職稱評審掛鉤,以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的工程特色。
一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
現狀科技的突飛猛進,在給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帶來生活和學習便利的同時,也給他們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學生目前的職業道德現狀,才能為更好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打下基礎.
1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
認知職業道德認知,既對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認識情況.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認知情況是決定其職業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礎.只有在充分認識和理解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為大四階段的工程實習和畢業后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調查中發現,雖然85%的大學生認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幫助,但是其對職業道德的了解情況卻不容樂觀,對職業道德非常了解的學生僅占13%,了解的為26%,一般了解的為40%,不知道的為21%.因此,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就顯得非常重要.
2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情
感職業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愛與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情感體驗是形成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然而,在一些客觀事實面前,他們既羨慕別人可以建造國家重點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環境艱苦、遠離城市的工作;既羨慕別人取得的巨大成績,但自己又不愿意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既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不誠信現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誠實可靠,不采取欺詐手段.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于職業道德的正確的情感體驗,而將職業道德僅僅掛在嘴邊.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教育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遠程教育是開放教育發展的基礎,對人才的培養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遠程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土木工程人才的培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本文就遠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為土木工程人才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遠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措施
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隨著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斷變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發展。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除了掌握專業的技能之外,還要具備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遠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現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我國高校中的土木工程專業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夠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養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進了遠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專業培養,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遠程開放教育的系統性比較強,我國很多的地方高校資源渠道比較多,但是自主能動性卻比較差,致使資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難度比較大。
1、遠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系統模式
第一,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據調查顯示,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術類的高技能應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為主,占到社會對該專業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層次培養模式,主要分為專科人才培養模式和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對土木工程相關企業等相關人士的問卷調查顯示,不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學生和教師之間,對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都非常認可,因為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向是應用型人才,也保證了這些人才能夠及時滿足生產第一線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經和企業聯手,學校培養企業需要的專業人才,而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有具體的就業崗位。通過遠程教育的系統理論學習和專業指導,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能夠將專業技能及時應用到崗位中,實現多層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的目的。本科人才培養主要傾向于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和體制還不完善,因此還沒有得到廣泛使用,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較高職業素養,具有多項技能和較大發展潛力的多層次復合型人才,需要進一步完善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第二,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了實現人才寬口徑、綜合性的發展目標,學校要加強特色專業人才的培養。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學校的特色專業。通過對資源的整合利用,從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出發,對專業課程進行設置,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以擴寬學生理論基礎,提高專業技能為宗旨,加強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實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專業化人才培養的目標,打造土木工程專業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水平,將兩種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土木工程專業和建筑專業學生人數比擴招之前多出了將近4倍,相關專業占到高校專業的70%以上,特色專業建設的成果顯著。
2、遠程開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措施
摘要:為提升土木工程課程教學質量,分析了土木工程課程中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土木工程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實踐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開展探究式教學與情景式教學,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促進課程思政改革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技能與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土木工程教學;課程思政;改革路徑
課程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中結合課程思政教育,能夠給學生帶來正能量,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教師要充分利用思政元素,給予學生積極的影響,促進課程思政改革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技能與素養的全面提升。
1土木工程課程中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
1.1愛國主義教育
土木工程近年來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果,如三峽水電站、鳥巢、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的建設。我國的土木工程建設速度與技術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為土木工程人才的培養與新興建設項目的推進提供了經濟和技術保障。土木工程專業教師可以利用土木工程領域取得的發展成果,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與宣傳。教師還可以通過介紹土木工程行業的歷史事跡與土木工程前輩們的愛國行為,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培養其愛國熱情。
摘要:在新工科理念指導下,結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和現狀,從樹立課程教學新理念、構建課程知識新體系、打造課程教學新模式以及實施課程考核新方式四個方面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進行改革與實踐,并以問卷調查方式邀請2018級土木專升本和2016級土木工程本科學生對目標完成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改革與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新工科;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
1前言
2016年,新工科理念一經提出,即得到教育界的推崇,并推廣落實到全國各大高校。現階段,我國在培養工科人才的過程中,存在培養目標不清晰、工程教育與行業脫節、工科教學理科化、對通識教育與工程教育模糊不清以及工科生知識結構與職業發展不符等問題。土木工程屬于傳統工科專業,基于此背景下,將新工科理念融入土木工程課程教學改革中,優化升級土木工程專科工程教育,立足于建筑產業化,加深工程教育與建筑產業的聯系,對培養新工科人才大有裨益。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根本落腳點,本文立足于施工課程,探討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2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和地位
2.1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