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思品課堂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我校思品課教學研究和實驗自1986年開始,已近十年。通過堅持不懈努力,思品課的教學研究和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思品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有力地強化了學校德育工作,推進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校重視和加強思品課教學研究實驗的思路和幾點做法是:
一、端正思品學科位置,營造濃郁研究氛圍。
由于應試教育等影響,較長一段時間,思品教學不像語數學科那樣得到重視。許多教師認為思品教學是軟任務,反正升學不考,分數不要,平時考查,標準難拿,所以既不認真“教”,又不認真“研”。致使思品學科功能不能發揮,目標不能達成。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堅持“三個抓好”。
1.抓好教學思想的端正,強化思品學科意識。
堅持通過多種途徑組織學習有關文件和大綱,使教師真正認清社會主義學校的辦學方向、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思品學科的地位;真正明確思品課是社會主義學校教育的一個標志、德育的重要途徑;真正認識搞好思品學科教科研,提高思品課教學質量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不重視、不搞好思品課教學的教師不是好教師,從而強化思品學科意識。
2.抓好“五個同樣”要求,提高思品學科地位。
一、學科統整的操作策略
1.充實內容,找準學科統整的結合點。
在思品課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把廉潔教育納入有關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實施學科統整的前提。目前,廉潔教育在初中思品課中可供廣大實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統整使用的章節很多,教材中大量隱含廉潔教育的內容。因此,教師要依據所教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抓住相關切入點并有意識地發掘、提升、融合,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優化教學過程,使廉潔教育得以實施。
(1)摸清學情,有的放矢。高起點,低落點應當是初中思品課滲透廉潔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其實質就是要求我們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又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盡可能地使教育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樂于接受,在和風細雨、潤物細無聲中增強廉潔意識,并最終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去。
例如在講授七年級思品課《正確對待身邊的誘惑》時,筆者在課前首先組織一次關于誘惑的調查活動,調查結果表明:第一位是錢,第二位是干部,第三位是榮譽。在對“如何取得榮譽”的問題上,有學生選擇“作弊”,這說明了學生心中的誘惑已經如此接近成人的世界。有了這個學情的基礎,本課題中廉潔教育的滲透就可以從引導學生討論身邊的這些誘惑開始,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終形成要從小做起,對金錢要“取之有道”;對權利和榮譽要“敬而崇之”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由于把抽象的道德概念落實到了平時的生活中,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根據省,市教研室和縣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圍繞"課程改革"這個中心工作,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加大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和教學評價的工作力度,發揮指導職能,強化服務意識,為鞏固我縣"創強"成果,順利實施新課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點和策略:
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積極穩妥地做好新課程實驗工作
課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創新,課程改革的全過程都需要不斷的學習.我們要結合新課程的實踐活動,幫助廣大教師樹立新型的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和課程資源觀.
1)認真組織好第三次縣級學科培訓(分兩個階段進行).調整培訓模式,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培養一批課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與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新模式.
近年來,我們*中心小學在市教育局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推動下,十分重視學校德育工作,把學生的品德教育置于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凸顯品德課堂主陣地,構建“知行統一”的德育。
學校的思想品德課、晨會、班會課和校會,是實施小學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以小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養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近幾年來,我校立足課堂,從學生實際出發,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內容,切實改進德育課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從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個到位,強化品德教學工作。
一是統籌安排,確保師資、時間到位。學校精心安排師德高尚、工作認真、業務扎實的教師擔任專職品德課教學。要求班主任對每天的晨會課和每周的班隊會都必須做好專題安排。學校通過日常巡查和學生座談會,經常了解這些課程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是認真鉆研,確保教學研究到位。我校每學期組織教師進行思品課教學活動設計評比,每年的中心校德育工作會議都安排進行思品課教學經驗的交流。積極開展小學低、中、高年級思品課教學的模式構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級段的品德課的教學模式。低年級為:(1)激情對話,導入新課;(2)看圖學文,初步明理;(3)內化鞏固,深化明理;(4)聯系生活,辨析導行。中年級為:(1)情境導入;(2)范例感染;(3)主題陶冶;(4)延伸體驗。高年級為:(1)看場景,受感染;(2)明事理,曉規范;(3)知做法,為實踐;(4)聯實際,辨是非。05年全市品德教育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我校兩位老師的現場品德課均受到領導和同行的好評。
三是拓展延伸,確保教學內容到位。如今的社會,各種新問題不斷出現在兒童生活當中,給他們的道德判斷帶來了不小的障礙。因此,在思品課、晨會課這些主陣地上,學校要求教師在對班級學生情況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的基礎上,必須把視角適度地擴展到學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學生的道德薄弱點,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我校曾出現過這樣一部分特殊兒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上網,有些幾乎發展成為疑似網癮少年。他們的學業受到不小的影響,對待生活的態度,待人接物,是與非的觀念等都產生了一些偏激,自我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有所表露。針對這一新情況,學校及時拓展德育內容,利用校會集中進行了“適度網上交流,培養健康心理”的專題輔導。我們用曾經因為過度迷戀網絡而影響身心發展,被某中學勸退的學生李某的典型案例,教育這些孩子,讓他們懂得,網絡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樣,在第一時間內防止了這些孩子進一步滑向網癮少年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