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水質調查的方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環境績效審計的證據收集方法
環境績效審計的證據收集方法與一般的績效審計方法基本一致,其中專家咨詢法是環境績效審計比其他績效審計用得多的一種,因為對環境事項的評價涉及專業的監測指標和設備,一般審計人員未能純熟掌握。各種證據收集方法的做法和技巧如下:
1、審閱法審閱的書面資料
一般包括單位管理制度、重要事項會議紀要、項目實施計劃、采購招投標材料、合同、各重大事項的申請與批復、財務報表賬冊等,審計人員需要對其中相關、有用的部分進行取證。
2、實地調研法
通過實地察看建設現場,審計人員可以判斷建設進度、財產物資的真實性、相關管理的有效性;與當地工作人員或周邊群眾交談,可以獲得最感性、真實的答案,有時還能從他們口中獲得線索或靈感。實地調研過程中,審計人員可以采取錄音、錄像、拍照、索取筆錄和簽名等方式來取得審計證據。
【摘要】地質調查主要以地質學專業為基礎,綜合觀察、測量、調研等方法對特定構造環境下的地質、水文等運動規律展開研究,能夠為國土開發、整治,以及礦產、工程等領域提供可靠依據。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地質調查局提出了以“九大計劃”為核心的地質調查總體方案,論文聚焦其中的地質災害隱患和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計劃,對其實施要點、成果進行探析。
【關鍵詞】地質災害;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
1引言
地質災害隱患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和隱蔽性,監控和預防難度極大,在地質構造運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還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泥石流、滑坡等重大自然災害;水文地質環境同樣存在較大的波動,水理結構變化、地下水位升降等,均容易給區域生產生活帶來較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國家地質調查局從民生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角度出發,提出了地質災害隱患和水文環境地質調查計劃,對該計劃要點進行分析、總結,有助于獲知戰略部署全貌,為地質調查實踐工作明確指導方向。
2重要活動構造與區域工程地質調查
地質調查局首先聚焦于東部平原覆蓋區,對其活動斷裂進行調查,并形成了完整的調查技術、評價方法體系,從活動斷裂的角度,對工程建設中常見的不均勻沉降、局域地表裂縫等病害進行了作用機理闡述,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建設有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在張家口、北京聯合申請冬奧會成功的背景下,京張地區地質災害發育、斷裂帶活動等隱患也進入調查、研究視域,相關主體聚焦該區域地殼穩定性問題,借助專家經驗打分法,對相關要素進行了評價因子權值設定,并綜合自然斷點法對結果進行級別劃分,調查總面積超過5×104km2,穩定區域大致占總面積的46.32%,在結果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增設支護、建造堤壩、植樹造林等措施與建議。
摘要: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水質因素進水水質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質標準的確定是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當前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城市污水管網的完善,對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和設計水質的確定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管網不配套,造成城市污水處理規模和水質難以合理確定,投入運行后實際值與設計值往往相差較大,效能難以充分發揮。
關鍵詞:污水處理生利用技術決策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水質因素進水水質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質標準的確定是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當前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城市污水管網的完善,對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和設計水質的確定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管網不配套,造成城市污水處理規模和水質難以合理確定,投入運行后實際值與設計值往往相差較大,效能難以充分發揮。
在國內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調查中,獲得了8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進水水質和最近一年的月平均實際進水水質情況。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在調查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中:(1)設計進水COD值一般選擇400-600mg/L,占調查總數的74.2%,低于400mg/L和高于700mg/L的分別占20%和5.7%;(2)設計進水BOD5值一般選擇200mg/L左右,占總數的87.2%,選擇高于400mg/L的僅占6.4%;(3)設計進水SS值一般選擇200mg/L,占總數的78.8%,選擇大于350mg/L的僅占10.6%。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進水水質與設計進水水質的比值能夠反映出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水質的準確程度,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在調查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中:(1)實際進水COD與設計進水COD比值低于1.0的占65.8%。高于1.0的占34.3%;(2)實際進水BOD5與設計進水BOD5比值低于1.0的占83%,高于1.0的占17%;(3)實際進水SS與設計進水SS比值低于1.0的占61.6%,高干1.0的占38.3%。
對于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方案及其設計參數的確定,進行必要的水質水量特性分析測定和動態工藝試驗研究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有些發達國家甚至開展連續多年的全面水質水量特性測定和中試研究。在國內,由于體制和資金來源等方面的問題,在污水處理工藝方案的確定過程中雖然不太可能開展大規模的前期試驗研究,但進行水質特性分析與短期動態工藝試驗的條件還是具備的,不應該忽視。
因此,污水處理技術政策中要求,應切合實際地確定污水進水水質,優化工藝設計參數。必須對污水的現狀水質特性、污染物構成進行詳細調查或測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預測。在水質構成復雜或特殊時,應進行污水處理工藝的動態試驗,必要時應開展中試研究。積極審慎地采用高效經濟的新工藝,對在國內首次應用的新工藝,必須經過中試和生產性試驗,提供可靠設計參數后再進行應用。
以準確、全面了解*碧海行動計劃時段實施效果、為*碧海行動計劃服務為出發點,以掌握*省沿海環境質量現狀和發展趨勢為中心,以重點控制的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監測為突破口,以恢復海域生態系統為目標,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努力提高環境監測的現代化水平。堅持環境監測與生態監測并重,污染物濃度監測與總量監測并重,定期進行環境綜合調查與例行監測、準同步監測相結合,突出重點,統一規劃,分段實施,為*碧海行動計劃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
第二節*-*年環境監測計劃
一、目標
了解和掌握*省近岸海域水質、入海河口水質和重點污染源的變化趨勢。通過*年的環境綜合調查結果,掌握*碧海行動計劃近期實施效果。
二、行動
(一)加強重點區域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
【摘要】當前,我國強調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和諧美麗富強新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水環境治理是一項重要內容,加強水環境治理對維護生態平衡、保障自然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論文運用調查法、文獻法等方法對優化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的有效對策展開分析論述,以期為相關工作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對策
1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污水治理技術不斷發展,污水治理成果也日益豐富。但與此同時,受諸多因素限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率有待提升,污水治理速度依舊落后于污水產生速度。下面結合實際,就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運行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2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2.1污水處理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