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食品貿易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本文通過對FCA術語與FOB術語比較分析,指出FOB術語在許多方面存在弊端。伴隨著集裝箱運輸和國際多式聯運業務的開展,應大力提倡采用FCA貿易術語來從事出口業務。
一、案例
我國內陸某出口公司與國外某公司于2005年9月23日簽訂一筆1500噸食品出口合同,以FOB大連定價,裝運期為2005年11月5日前,付款方式為不可撤銷即期信用證。2005年10月22日賣方收到買方銀行按合同規定開來的信用證及買方指定的船舶抵大連港的時間。賣方在買方指定船舶到港前三天將貨物運至大連港倉庫,不料次日倉庫起火,由于搶救不及時,本論文由整理提供1500噸食品全部被燒毀。而此時我出口公司又沒有存貨來及時替代這些被焚的貨物,結果無法按期裝船。該公司只好請求國外進口公司將信用證的有效期和裝運期均延長15天。對方回電稱同意延期但要求降價5%。經過我方的一再努力,最后對方同意降價1%,結果我方為此遭受了一定的損失。
由此案例可以看到,賣方在選用貿易術語時,由于不懂或選用不當將增加貿易風險,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我國內陸出口企業在采用FOB術語達成交易時,要承擔出口商品從內陸存倉地到船舷這段路程間貨物滅失、損壞等風險。因此,FOB貿易術語并不是內陸企業出口時的最佳選擇。
二、FOB的缺陷給賣方帶來的風險
1.FOB術語要承擔風險轉移滯后的風險。在采用FOB術語時,出口方要承擔從交貨到貨物越過船舷之前的一切風險和損失。尤其是深處內陸地區的,從該地區經陸路運輸到裝運港口越過船舷,中間要經過很長時間,相應地就增大了各種風險發生的概率。當然在此期間貨物如發生損失,出口方向進口方承擔責任后,若之前投保了,可依據保險合同再向保險公司索賠,挽回其損失。但是很多出口企業不會去投保,即使投保了,但對于涉及有關訴訟的費用、損失責任承擔費用很可能無法達成協議,再加上時間耗費,出口方很可能得不償失。本案就是個說明。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從收入法國民經濟核算看我國收入分配體系;收入分配體系與宏觀經濟內部均衡;收入分配體系與經濟外部均衡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宏觀經濟內部均衡指的是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的狀態、外部均衡指的是國際收支平衡、高投資率導致銀行信貸擴張、流動性過剩并對物價穩定造成壓力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收入分配通貨膨脹貿易順差宏觀經濟
論文摘要:本文從收入法國民經濟核算出發,指出我國收入分配體系存在的問題:勞動報酬占GDP比重持續走低、資本收益占GDP比重持續上升。隨后,本文分析了這一問題帶來的后果及其對宏觀經濟內外均衡的影響:國內消費與投資比例失調、外貿順差居高不下。最后,本文得出結論:收入分配體系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當前一系列宏觀經濟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從收入法國民經濟核算看我國收入分配體系
國民經濟核算的收入法是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以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份額以及應向政府支付的份額為出發點計算最終產出。按照這種核算方法,GDP的計算公式為: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IH+營業盈余。其中:勞動者報酬反映了勞動力在初次分配中的所得,生產稅凈額反映了政府在總產出中取走的部分,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之和反映了資本所得。收入法國民經濟核算反映初次分配中勞動者、政府、資本所有者對一定時期國民產出的占有狀況,對整個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基礎性作用,而收入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民經濟中的消費、投資、稅收行為。
二、收入分配體系與宏觀經濟內部均衡
一、中國區域公共管理研究興起的背景
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的興起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背景。
(一)國際背景:全球化下新區域主義的崛起與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主義(Regionalism)最早出現于20世紀30年代,一般是指地理上彼此相連的國家或地區之間,通過政府間的合作和組織機制,加強區域內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互動意識。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貿易競爭的加劇和生產組織結構的重組,區域主義和“新區域主義”(NewRegionalism)進一步崛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諾曼•D•帕爾瑪教授在論著《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新地區主義》中首次提出新區域主義概念,主張通過“多方面的”、“開放性”的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聯合,建立全面協調發展的國際新秩序。[1]新區域主義在西方國家產生了廣泛影響并形成了熱潮。在新區域主義的推動下,當今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以大都市區為重點,通過構建大都市區的各種制度、政策和管治機制,實現跨行政區管治的“大都市區域主義”和“大都市區域治理”改革正在進行。與此同時,“涉及不同層次政府和發展主體之間以及同級政府之間的權利互動關系”(Newman,2000),通過區域各種集團的對話、協調和合作,以達到最大程度地動員和利用區域資源的“區域治理”理念和區域合作實踐蓬勃發展。放眼世界,遍布全球五大洲的區域合作和“區域一體化協議”正在盛行,由27個歐洲國家組成的超國家聯合體“歐盟”已成為當今世界區域一體化的典范;美、加、墨三國締結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及由此形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為了與歐盟遙相呼應的宏觀區域聯合體;東盟“10+1”的區域合作也正在積極推進;[2]跨國界或跨境的多邊經濟合作組織如“中華經濟區”、“新—柔—廖成長三角”、“瀾滄江—大湄公河地區的次區域經濟合作”等方興未艾。顯然,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化和區域化并行發展、全球主義和新區域主義共同崛起的時代。為了迎接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機會與挑戰,當今世界的新區域主義方興未艾,區域合作與區域一體化正在蓬勃發展,這給我國政府和學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如何應對全球化和區域化帶來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打造區域間合作的平臺,以提升區域競爭力,推動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和區域一體化進程?這是需要區域公共管理研究予以專門探討和回答的問題。
(二)國內背景:市場化下區域公共問題的凸顯與區域合作的推進古典經濟學的經典代表A•斯密認為,當自由市場經濟發軔之際,政區間的競爭就不可避免。在他看來,如果一個國家不能提供對產權的有效保護,那么,資本所有者就會遷往其他國家,從而促進國家間政區競爭機制的形成。因為“土地是不能移動的,而資本則容易移動。土地所有者,必然是其地產所在國的一個公民。資本所有者則不然,他很可能是一個世界公民,他不一定要附著于哪一個特定國家”。[3](P408)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經濟市場化和社會開放化的背景下,區域間競爭已經出現并有愈演愈烈之勢。一方面,經濟發展中形形色色的地方主義、山頭主義等惡性競爭屢禁不止;另一方面,先發地區之間追趕式的激烈競爭此起彼伏。這表明,如何趨利避害,規范區域間的競爭行為,促進區域間的良性合作,是區域公共管理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同時,如何應對經濟市場化下大量區域公共問題的凸顯,也是區域公共管理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在傳統的農業社會甚至工業社會條件下,社會的公共問題相對單一,公共事務比較簡單,加之社會處于一個封閉發展的時期,因而國內某個行政區域內的政府能夠在自己的管轄權內較為得心應手地去解決和處理其內部公共行政問題,生產和供給相應的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而無須尋求外部支援和相互合作。但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化的推進,許多地區的“內部”社會公共問題與公共事務已變得越來越“外部化”和無界化,跨行政區劃的“區域公共問題”逐漸凸顯,并有復雜化、多元化和規模化之態勢。[4]如跨國或跨行政區劃的環保問題、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人口與資源問題、流域治理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區際法律沖突問題、地區穩定問題、流行病的防治問題以及區域發展的協調互動等等,已經遠遠超出單邊行政的能力域限,以往某個地方政府進行的單邊公共行政已無法應對大量的“區域公共問題”,而相關區域內由雙邊或多邊的地方合作或聯合治理便提上議事日程。在上述背景下,我國省際間、地區間的合作,如“長三角區域合作”、“環渤海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粵港澳大珠三角區域合作”、“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等正在蓬勃發展。[5](P10-11)這需要從區域公共管理的層面,研究探索如何建立健全系列的區域合作機制、聯動機制等,以共同應對解決大量的區域公共問題。
二、中國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發展
中國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2007中國國際咖啡酒吧產業博覽會系列活動合作單位邀請函
中國國際咖啡酒吧博覽會(簡稱中博會)系列活動于2006年7月26日正式啟動,主辦方是國資委商業技能鑒定與飲食服務發展中心(即中博會組委會),活動為期一年,起于2006.7.26日人民大會堂的新聞會,止于2007.6.18日北京農業展覽館中博會現場的頒獎典禮,在7.2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會上國資委領導和多國大使館大使及官員到場祝賀,相關報導請瀏覽我們的官方網站:。
為更好的宣傳咖啡、酒吧文化,確保本屆中博會的成功舉行,現向全國征集合作單位。
合作方要求:
一、全國性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單位
二、全國性咖啡、酒吧專業組織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農產品流通存在的問題;完善農產品流通的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商品雙向流通渠道十分不暢、農產品市場化程度較低、流通方式落后,集貿市場、夫妻店仍是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流通產品檔次較低、批發市場價格波動大,不利于農產品的供求均衡、培養有理論基礎、技術過硬的復合型人才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我國農產品流通存在渠道不暢通、市場化程度較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產品檔次較低等方面的問題,應在加強立法、體制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等方面來解決農產品流通的問題。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問題;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已由社會生產中的末端行業上升為先導行業。黨中央高度重視農產品流通,要求必須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一、農產品流通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農產品流通還遠不能夠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人們在經濟水平提高后對生活質量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