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設計模式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藝術設計類專業考試現狀的研究分析
1考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很強的導向作用
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的導向作用也在發生偏差。高校考試的意義應在于信息反饋機制的準確及時。在學期末試卷袋歸檔時,需要由任課教師插入一個重要的考試文件———課程考試試卷分析報告。試卷分析報告應由教師進行分析,但現在只是流于上交考試文件的形式。教師在教務系統中登完成績后,教務系統會自動算好及格率和平均差,教師只要針對這個教學班寫個教學小結即可。教師很少能靜下心來研究試題的難易程度、教學內容的覆蓋面以及試題的科學性等方面的問題。
2考試內容過于規范,缺少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考試制度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考試的內容與教學大綱的匹配程度已經很高,考試中對學生創新能力考核的部分很少,這種片面的考試已經不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此同時又受到《考試管理規定》對試卷中題型和分值設置的要求,命題教師只能趨于現狀。
3受考試時間的影響
一、分析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學生的知識層面,因材施教
目前,我國成人教育的群體比較龐雜,一部分學生群體來自社會的企事業在職藝術設計類人員,崗位也不盡相同,他們具備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工作閱歷。另一部分學生群體來自社會自由經營的個體青年;還有一部分來自高考的學生。總之,這些學生各自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夢想,有的是為滿足補充學歷的需求,有的想提高專業水平,有的因經濟方面的原因。面對這樣一個就業與擇業并存的復雜的求學群體,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中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層面予以關注和了解,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根據學生情況準備相應的理論輔導材料,并完善輔助實踐教學的設施。
二、激活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教學環節的結構,有的放矢
由于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群體的特殊性,教師在合理設計教學環節的前提下,應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使教學結構多元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藝術設計課程直觀生動的優勢,采取一個問題方式多個方位解決,一個課題多個方案組合完成的學習形式。如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學,應將實踐課題納入作業,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市場采風、調研等,再讓他們將實踐中的不同問題、不同答案帶回課堂研討,將實踐性的案例教學與理論性的教學靈活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環節的結合有效而合理,使藝術設計類的成人教育有的放矢。
三、調動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學生學習專業的自主性
培養創新意識受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在潛意識里已形成了教師教、學生學的定式化、等待式的學習模式,有的學生由于在職工作等因素的干擾,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甚至部分學生存在著修滿學分即滿足的敷衍狀態,以及上網抄襲作業和論文的憜學行為,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及時查找原因,及早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實用型、技能型和創造型設計人才培養的最高層面的要求。教師要調動學生專業探索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而不是培養只能紙上談兵,空有一紙文憑的應試型“人才”。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僅僅完成“傳道”“解惑”是不夠的,應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圖形創意課程,應該根據不同的設計專業設置創意,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1.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應該突出的特色
1.1不斷開設美術技能與計算機相關的教育課程
近年以來,計算機技術使藝術的設計效率得到了不斷提升,設計師只用畫出草圖,就可以利用計算機來完成細致的設計作品。如服裝設計者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設計出時髦、漂亮的服裝,還能完成相應的制作、打版工作;室內設計師也能利用計算機來完成室內的裝飾設計工作,能夠從各個角度來欣賞、觀看自己的設計作品。因此,在開展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時,必須不斷開設各種計算機輔佐藝術設計的課程,且要重視美術技能的教育,開設能增強學生美術技能的相關設計課程,使學生藝術修養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1.2強化實踐教學的相關環節且將畢業設計推入社會經濟市場
藝術設計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設計人才,學校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還應該安排更多的實踐教學,還應該把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推薦到社會、經濟市場中。其實質是把畢業設計和生產實踐聯系在一起,根據市場需求設計出相關的畢業作品,參與到設計投標的競爭中,使設計成為真正的作品,而不再是一個假象。這樣不僅可以有更多的設計作品供客戶選擇,還可以提升畢業生的設計能力、就業能力。
2.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教育的模式構建
一、海報設計的“去中心化”
經過以上比較分析,我們了解到“去中心化”風潮影響下的海報設計語言與解構主義和不完全形這兩種設計語言在指導思想、表現手法和形式構成上均有所不同。那么,“去中心化”設計該如何定義?我們將從形式、內容與社會意義等幾個角度進行深入解讀。
(一)從“去中心化”海報設計的構成形式上分析
1.按設計常規,一張海報的畫面構成空間通常要有一個視覺中心點,在視覺中心點位置擺放的圖形圖像會成為受眾的視覺焦點,承擔著主題表現與意義傳達的任務,而“去中心化”的海報設計恰恰缺少這個強制性的中心點。
2.“去中心化”海報的畫面構成中出現的形象喪失唯一性,多個形象各占一方,形成割據鼎立局面,相互間是共存并置的。
3.在觀看“去中心化”海報時,受眾的視覺流程不再在設計師規定的某種軌跡下延伸。受眾的視覺瀏覽方式與接收信息的順序也將不受限制,呈現隨意化、多樣化的特點。也就是說,“去中心化”的海報構成形式沒有確定的視覺中心點和確定走向的視覺流程。
1、政府加強干預和調控
我省的工業設計協會成立于80年代,是國內較早成立協會的省份,然而協會的工作開展艱難:一沒有較自由寬裕的資金來源和財政權,二沒有決策權和話語權,這就形成了說了不算,算了也辦不了的狀況。而省內的工業設計公司自2008年“黑龍江省彩格工業設計公司”成立以來也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家。在這種狀況下,若省政府牽頭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關于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扶植政策,并給予相應的資金等資源投入,必定能使我省的工業設計產業的發展得到良好的、有效的促進。在2014年7月,由黑龍江省工業設計協會舉辦的“國家設計政策與促進發展工業設計事業的高級研修項目學習”中,與會人員不僅有教師,還有很多政企代表參加,這說明,我省工業設計的發展正逐步得到政府的重視。
2、靈活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工業設計是一門綜合學科,體現的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我省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多數設置在“機械學院”、“工程學院”這樣的理工類二級學院中,受工科影響嚴重。其正面影響是培養學生規范性、技術性,但其負面的作用似乎也有不少。例如:受院系教學管理制度規定,很多工業設計系不能按其教學內容自由選擇校外實習時間,往往錯過企業學習參觀或風景采風的最佳時機;有的特色教學模式不能給予學生學分上的承認,也不能兌現指導教師相應的勞動報酬,打擊了師生的創新性。針對這種現實問題,學校層面上如能針對本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中各種需求,從專業特殊性出發、學生出發、從市場需求出發,靈活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制度,不走形式、不走過場,讓學生真正能夠從中受益,提高專業水平。
3、加強校企交流工業設計
專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然而,學校資源有限,往往不能滿足學生實踐訓練的要求,學生就業后通常需要很長時間來學習新技能。校企合作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途徑,一方面能利用學校和企業的資源與環境,發揮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將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訓有機結合,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要求之間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在浙江、廣州等工業設計發達的省份,這一模式早已啟用,企業甚至還向學生購買設計專利,進一步實現了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