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人身保險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人身保險學》課程建設規劃情況
(一)前期建設階段該階段
自1995至2003年。1994年內蒙古財經大學招收第一屆保險學專業(專科)學生,1995年《人身保險學》課程作為保險專業主干課程開設。在此期間,該課程同時作為金融專業學生的專業選修課開設。當時只有一名主講教師、一本教科書和一本教案,課程建設開始起步。
(二)不斷完善階段
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內蒙古財經學院成立保險學本科專業并開始招生,以此為開端,課程建設迎來了不斷完善階段。經過課程組多年的探索,該課程的建設得到不斷加強,課程建設規劃情況主要集中在6個方面:
1.組織人員,形成團隊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我國農村人身保險市場的現狀;我國農村人身保險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我國發展農村人身保險的相應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真正適合農村市場的人身保險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均不足、農村人身保險在營銷體系和業務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創新等方面仍有待加強、農村市場相對脆弱、外部政策環境還不能滿足農村人身保險的業務發展要求、積極開發真正適合農民需求的保險產品,力求做到條款簡單、保費低廉、保障適度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發展農村人身保險,必須積極開發真正適合農民需求的保險產品,力求做到條款簡單、保費低廉、保障適度;加大農村人身保險的營銷網絡構建和業務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創新力度;針對農村市場的特殊情況,要積極的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從而保障我國廣大農村百姓的利益,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人身保險保險產品創新
一、我國農村人身保險市場的現狀
第一,農村人口老齡化對醫療、養老保險有極強的需求。目前,我國鄉村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比城鎮更嚴重。農村人口老齡化也會逐步改變人們消費及儲蓄結構,提升人們養老的危機意識,為商業養老保險在農村的開展留下廣闊空間。此外,老年人群體是一個各種慢性病高發的群體,這不僅對醫療保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農村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趨弱化,老年人護理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照料護理類的險種,將擁有廣闊市場。
第二,農村家庭結構小型化增加了對養老保險的需求。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遷,中國農村家庭結構小型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農村家庭結構小型化改變了人們“養兒防老”的觀念。農民養老觀念的變化,為農村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提供了需求空間。第三,特殊農民群體的人身保險需求。城市化使得大量農民離開相依為命的土地。因此,失去土地后的農民對養老保險提出了高質量要求:希望既能解決當前人口的養老,又能惠及后代人。也就是要為有限土地補償費用尋找一個資金經營者,它可保證資金高效運行,能實現本金的保值和增值,由團體不記名地分享經營利益。失地農民也急需健康保險,以滿足醫療保障需求。第四,農戶對保單質押貸款的需求。當前的正規金融安排不支持農戶資金借貸需求,農戶借貸資金中絕大部分來自民間金融。從實踐層面的反映來看,多功能的養老金賬戶,尤其是能夠對農民的生產生活急需提供靈活貸款支持的養老金賬戶,深受農民歡迎。新疆呼圖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證”質押貸款經驗為保險業提供了較好的啟示。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有關激勵的理論;個人人薪酬優化;個人人工作環境優化;個人人的晉升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壽險公司以高首期傭金來刺激個人人的展業積極性原本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多的接受新業務、基本薪資部分、業績浮動工資部分、排行榜激勵、經驗分享激勵、實物獎勵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個人人制度是壽險公司營銷管理的基本制度,在業務拓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個人人制度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個人人的績效考核、個人人的職稱管理、個人人的有效激勵等。采用“需求理論”對職稱管理、業績考核以及獎金支付進行優化,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對個人人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壽險個人人;需求理論;激勵機制;獎金支付
1有關激勵的理論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諾指出,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事實上人在任何時刻都存在多種需求,但總有一種站在主導地位的需求支配著其行為。此外,需求的滿足是從低到高進行的,也就是說,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就追求更高級的需求。不過,由于不同人的不同個性、經歷及不同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導致其需求結構存在不同。因此,在優化激勵機制時,必須針對不同的人設計有針對性地激勵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費洛姆在其所著的《工作與激勵》一書中指出,激勵水平的高低與達到目標的可能性(即期望概率)和達到目標所可能的報酬(即效價)存在函數關系,即當設定的目標能夠實現或達到目標可以獲得足夠高的報酬,行為人的積極性將被充分調動,行為人將有強烈的行為;反之,行為人將表現消極、缺乏動力。
摘要:目前商業健康保險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成為大家解決醫療費用問題的最佳選擇。但是,我國保險市場上的健康保險產品品種單一,缺乏專業的經營機構和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商業健康保險的作用,必須走專業化經營之路。
人生一世,最寶貴的是生命,但沒有健康,其他的又何從談起呢?健康保險在中國該如何發展,成為每個人思考的問題。筆者針對當前中國健康保險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發展健康險的一些建議。
一、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保險業發展迅速,保費收人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與此相反,商業健康保險業從建國到醫療體制改革之前,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在醫療改革之后,才開始緩慢發展,但總體水平遠遠落后于廣大群眾的需求。總的來說,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健康保險品種單一,覆蓋面窄
2003年7月18日,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起草的《健康保險管理暫行辦法))(草擬)的討論稿中寫到:“健康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使被保險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傷害時發生的費用或損失獲得補償或給付的一種保險。”這在中國是首次對健康保險的概念和業務范圍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文件中還寫到:“健康保險具體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人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目前在中國保險市場上健康保險產品的種類主要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而失能收人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在國內保險市場上幾乎還是空白。
我叫,男,歲,山西市人,大學本科,黨員,經濟師,現任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市分公司工會主任。
參加工作的二十多年,由于各級組織的培養教育,領導和同志們的提攜幫助,加之個人不懈努力虛心學習,我的政治覺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業務水平有了不斷的提高,綜合素質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按照總公司、省公司評聘經濟專業技術職務的國壽發(2002)33號文件規定,比照相關條件,符合申報高級經濟師專業職務的標準,現將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從事經濟工作的基本情況
我于1982年雁北商校財會畢業后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經濟工作,曾任山西省陽高縣政府辦公室干事、縣財委副主任、縣外貿局長兼縣外貿集團公司總經理。1997年調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市分公司后,歷任辦公室調研員、渾源縣公司經理、市公司工會主任。經濟專業出身,本人又熱愛經濟,1997年全國首次經濟師專業考試踴躍參加,取得了金融經濟職稱,并被市分公司聘任。由于具備了相應的業務技術水平,使其組織管理能力得到很好發揮,不僅圓滿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而且本人或所負責的單位也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或獎勵。(見資格審查表內的部分填寫)
二、從事經濟工作的學習情況
多年來,自己始終重視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特別是經濟管理的學習。原初始學歷是中專,靠自學以優異成績先后獲得山西財經學院商業經濟大專文憑,山西大學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證。近年來,更是多次參加學習培訓、理論研討,其中省級以上部門組織的就有:1996年7月山西省經委企業干部任職資格培訓班;1997年9月中央黨校十五大精神培訓班;1998年5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第18期縣支公司經理培訓班;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山西省公司省市縣三級公司經理培訓班;1989年4月山西省經濟學年會;1996年5月中國金融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等,1997年6月山西省經濟發展促進會理事會聘為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