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參數:
《咬文嚼字》(月刊)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流行度高,大眾辨識度廣,創刊于1995年,開拓了視野,帶給讀者富有生活特色的內容。
中國上海之上海文化出版社,主要內容則為糾正媒體藝人、名家作品的錯別字,而今月刊編輯委員則包含知名上海作家金文明等,《咬文嚼字》雜志的內容頗具特色,已成為中國境內漢語文化品質“捍衛者”的角色,并發起了多次“社會查找錯字活動”,形成一定影響。
《咬文嚼字》主要欄目:語林漫步、借題發揮、過目難忘、一針見血、辨字析詞、追蹤熒屏、碰碰車、一字難忘、百家會診、文章病院、向你挑戰、語絲。
咬文嚼字
刊名:咬文嚼字
主辦:上海文化出版社
周期:月刊
出版地:上海市
語種:
中文開本:32開
ISSN1009-2390
CN31-1801/H
郵發代號4-641
創刊年:1995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咬文嚼字》期刊介紹:
簡介:針對性強,專門剖析報刊、圖書、廣告、影視中的各類語文差錯;知識性強,尤其有些知識不是課堂里、詞典里能等到的;文字生動可讀。
《咬文嚼字》常見范例:
“講《論語》”與“裹小腳”---王培焰
“以英勇無懼的氣魄追溯殘敵”?---姜紅民
黨旗不是“鐮刀斧頭”---王莉
“心率”與“心律”---建木
“燒香”可以,“晉佛”不可---周梅英
保密局從未姓“戴”---吳蓓
茍簡:語言表達的歧途---沈盧旭
“咨政”乎?“資政”乎?-談同志用過的一個詞語---龍協濤
“汗牛沖動”---楊顯志葉珺
韓信是怎么說的---村夫
愛情的“葬身之地”---韓超
“行將朽木”和“曉之以禮”---鄭言
“五七”干校始于何時---張維堅
“班”原來和玉有關---李詩
“區”的前世今生---簡衛山
“告”字上面一頭“牛”---李堅
“侃大山”能用“侃”嗎---閔家黎
李肇星“咬文嚼字”---若木
不知所云的“何其所在”---艾玉
何來“紫薇星”---立青
不該鼓勵“效尤”---毛煦靜
不“記”名利?---南菊
虞師長誤讀“彈壓”---沈南國
“要勝利在握!”---羅忠賢
上海卷作文題,暈!---李農
短命的“豬流感”---建木
唐伯虎是“伯父老虎”?---劉煜之葉珺
《語病百講》---郝銘鑒
何謂“裸體優惠”---王琪
“手談”專指下圍棋---鄭文安
“還是太陽有福氣”---趙愛平
碾米機不能“磨”大米---唐伯學
《聊齋》沒有“中山狼”---程貫珠
“毓”:一幅產婦生育圖---余志鴻
“熊”是怎樣從“能”變來的---金寅
“祭”:手持鮮肉灑酒于祭臺---余文
當月15日前(包含15日)付款,可以下月發貨。
當月15日后,下下個月發貨。
因部分雜志出刊上市時間較早,應雜志社要求,需要隔月預定,提前兩個月預定,請關注商品雜志月份。
月刊、雙月刊、季刊會在上刊后快速發貨。半月刊每月兩本,(除特殊月份合刊)每月兩本到齊一起快遞發貨。周刊、旬刊每月發一次。
溫馨提示:如有特殊要求請聯系客服咨詢。全年都是訂閱季,可下單訂閱。部分雜志的訂閱時間以客服通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