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農業產業化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
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科學途徑,是推進“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32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政〔2012〕25號)精神,為加快全市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四大興農計劃、三大惠民工程、六大現代農業示范區開發、十大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和城鄉一體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堅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戰略作為總抓手,把六大現代農業示范區作為平臺,以涉農經營組織為主體,以資源優勢為基礎,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支撐,以相關服務機構為輔助,圍繞相關聯產業進行生產、加工和流通,建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民合作組織協調型、市場依托型、科技推動型等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模式,培育若干三次產業緊密協作、鏈條相對完整的農業產業化集群,探索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各鄉鎮黨委、政府,開發區工委、管委會,縣直有關單位:
*年,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扎實開展了“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品牌建設年”活動,推進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特色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省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現就我縣深化“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品牌建設年”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發展思路
2009年,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品牌建設要圍繞糧食、畜牧、瓜菜、林業、棉花五大主導產業及優勢產業帶,持續扶優扶強龍頭企業,積極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以龍頭企業帶動種養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化、標準化基地建設,帶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和產業鏈條延伸,帶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
各鄉鎮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1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的意見》(*政〔20*〕46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農業產業化倍增計劃的通知》(*政辦〔20*〕27號)精神,繼續推進全縣農業產業化跨越行動計劃,提升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現就20*年農業產業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壯大基地規模。圍繞毛竹、茶葉、蠶桑、百合、畜禽、鰻魚等*大優勢產業和板栗、油茶、葛業、中藥材等四大特色產業,全年計劃新栽毛竹13000畝、引鞭擴園7000畝,新辟無性良種生態茶園1100畝、良種茶無性系扦插苗圃75畝,新辟和低改桑園10000畝,種植百合50000畝,推進良種改良、提純復壯試驗示范,新栽油茶1000畝、撫育油茶5000畝,新增土池養鰻500畝。積極發展中藥材、石斛、畜禽、水產和綠色蔬菜等基地,全年計劃發展和改造特色農產品基地6萬畝。加強大沙埂縣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加大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項目入園,現有入園企業年內投產見效,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種養業標準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科技裝備先行區、現代農業生產組織試驗區、現代農業產業化帶動區”。各鄉鎮、各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積極發展示范基地、示范片1個以上,搭建發展平臺,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和“一村一品”。每個示范基地(片)都要做好規劃,設立簡介牌,明確行政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以點帶面,促進全縣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
二、增強龍頭實力。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為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產業龍頭。加大國家、省和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力度,組建龍頭企業甲級隊和乙級隊,重點在毛竹、茶葉、油茶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上下功夫、求突破。緊緊圍繞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后備隊,充分發揮能人大戶示范帶動作用,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營銷專業大戶。20*年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龍頭企業5家以上、超5000萬元10家以上、超1000萬元30家以上,力爭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30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戶均增收2000元。
三、發展中介組織。大力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縣農委、工商、科技、科協、民政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過程中的指導與服務,抓好培訓,搞好示范社建設,每個鄉鎮要圍繞主導產業重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以上。進一步規范提高現有合作經濟組織,發揮功能,達到“五有”標準。鞏固和發展主導產業行業協會,鄉村要圍繞主導和特色產業興辦專業聯合社,形成組織網絡,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四、抓好技術培訓。開展各種現代農業技術培訓,重點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的推廣與應用,發揮科技節本、增產、增收作用。加強農民轉移就業培訓,繼續抓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訓,鼓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農民轉移培訓,開展定向、訂單培訓,擴大轉崗就業,組織開展“神農杯”創業活動。全年計劃培訓農民5萬人次,農戶受訓面達30%以上。
1.整合廣東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系統
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應利用廣東農村現有有序農業產業組織、尤其是流通組織的缺檔,領辦、創立各種農業產業化聯合社團,著力建立逐步為農民接受、具有一定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并可進行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咨詢以及對市場無序競爭進行協調、規范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業產業組織的功能就是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咨詢以及對市場無序競爭進行協調規范,同時,還可保護農民的利益,使其在不斷加長的產業鏈條中得到其應得的利潤。這類組織應是隨著全省農業生產專業化、規?;^域化的發展,以三高農業為主體、產加銷一條龍、農工技貿一體化的綜合或單一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其形式可以是各種農產品聯合會協會,聯合進行農產品的多項或單項的技術服務、物資服務、供銷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生產保險等;可以是各種同業公會等中介組織,組織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使眾多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經營的農民聯合起來形成統一的較大規模的經營群體,實現規模效益,并逐步形成村、鄉鎮、縣三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在這方面,廣東農業產業化進程有需求,而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有原有的網絡,總體投人不很大,且為建立廣東農村產業組織、尤其是流通組織進行的新嘗試,并有可能以新形式重組供銷合作社系統,進行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的第二次重建,實為吹糠見米之舉措。廣東供銷合作社應爭取政府支持,建議制定相關政策,積極創造內外環境,扶持和引導農村產業組織的建立、健全和發展。
2.搭建廣東農業產業化信息網絡
由于受到市場范圍、信息渠道以及對相關地區資源、市場了解程度和條件的制約,農民的農產品產銷存在種種盲目性,這不僅阻礙了農業產業化鏈條的延伸,而且浪費了農業資源,影響了農民收益。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可以通過搭建廣東農業產業化信息網絡,建立廣東權威性的農產品供給、需求、市場價格變動的預測預報信息系統,創建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運作系統和管理流程平臺,提供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配送、銷售等信息服務,提供農產品市場預測服務,提供農產品網上交易、遞送服務,提供網上貨品跟蹤服務,提供高效農產品倉儲技術設計服務等,幫助農村和農民搞好資源調查、市場調查和區域優勢比較分析,引導和幫助農民調整生產結構,合理組織或引導規劃布局,減少資源配置的盲目性和農民利益損失,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增加農民收人,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搭建廣東農業產業化信息網絡中心的一次性投人測算資本約為3一5千萬元,省市兩級供銷合作社人員投人約為50人左右,年維持費約為150萬元左右,這于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目前的人物財力是可以通過爭取努力做到的。
3.培育廣東農業產業化新組織典型
主持詞
(××年月日)
同志們:
現在開會。今天這次縣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總結表彰會是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主要任務是總結我縣的農業產業化工作,對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示范戶進行表彰,對如何做好我縣的農業產業化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今天參加會議的有縣四大班子有關領導,各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主管副鄉鎮長,縣直農口部門一把手,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較好的村支部書記,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
下面,進行大會第一項,首先請副縣長同志宣讀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表彰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先進單位、示范戶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