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農藥化學專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調查師生對化學學科地位的看法
1.教師訪談
受頂崗實習引起課程數量與教學時間矛盾的影響,學校刪去了園林專業化學科目。沒有了化學基礎究竟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有無影響,筆者對部分園林專業教師進行了訪談。他們談到了教學中遇到了諸多困惑:化學符號不認識、計算易出錯、不熟悉實驗器材、操作不規范等等,專業知識學習之前,要對這些知識詳細講解,費時費力。“磨刀不誤砍柴工”,化學課程在園林專業學習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行業反饋
2010園林班長陳同學,目前在綠化公司頂崗實習,從事植物養護管理工作。實習匯報時,陳同學特別建議學校開設化學課。據介紹,其在工作中遇到許多問題,如測定土壤的酸堿性、農藥的配制和肥料的使用等,都需要扎實的化學知識做基礎,常感覺力不從心。化學知識廣泛滲透在園林植物生產與養護諸多工作中。如用發展的眼光培養研究和創新性人才,需要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系,奠定學生堅實的科學基礎。
二、化學知識在園林專業教材中的滲透
一果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分析
1化學農藥比重較大
超標嚴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藥的使用量非常巨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化學農藥,常見的化學農藥包括氨基甲酸酯類、有機磷農藥類等。多數果農對果樹的培育主要采用傳統的方式,即化學農藥防治,過多依賴農藥防治,副作用會越明顯,比如長期使用有機磷農藥,果樹的生長狀況會受到影響,結出的果實可能會檢測出農藥殘留超標。并且采用已經禁用的硝態化肥,比如硝酸磷肥、硝酸銨等,也會導致果品內農藥和重金屬殘留超標,從而不能通過果品的質量安全檢測。
2對果品質量關注度不夠
相較于人們對蔬菜的關注程度,果品質量安全關注度顯然很少。果品質量安全檢測部門的不重視,會導致果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
3果品的國際信譽度較低果
摘要:農藥學是植物保護學的核心課程。課程組重點介紹高等農林院校農藥學課程的建設,通過對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拓寬學生知識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適應當今農業發展的需求。以響應國家的號召,為中國的農藥事業輸送現代化的人才。
關鍵詞:農藥學;教學;建設;探索
農藥學一直是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以及環境科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和主干課程。農藥學課程體系中包括很多與農業的相關理論與技術,也是植保專業課程設置的核心內容,密切關系著農藥科研與應用人才的培養,并對中國農藥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所以,農藥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的改革直接影響到植物保護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進而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和競爭優勢。伴隨著我國農藥工業和農藥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國內的農產品及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有害生物抗藥性的問題,以及使用化學農藥對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農藥需要向新型、高效、低殘留、環境相容性好的方向發展[2]。尤其在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及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制定農藥殘留限量,以及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可見國家近年來對農藥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這對我們農藥人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今后不僅是農藥企業,科研單位及技術服務部門都將對農藥人才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需要其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多項技能,比如農藥營銷、技術服務、管理與應用等。所以,如何通過農藥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培養出適應新時代農藥發展的專業人才已經迫在眉睫,也是目前國內高等農業院校植保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本文通過結合安徽農業大學自身辦學定位,通過從多個方面,重點介紹高等農林院校農藥學課程的建設,探索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等,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效果。
1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安徽農業大學農藥學的教學內容目前還在參考《植物化學保護》這本教材[3],然而我國農藥研究、生產、管理等各個領域的飛速發展,且現教材未包涵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已不能滿足農藥工業發展的需要,同時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適應農藥相關的從業要求。因此,需要我們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更新和調整,比如更新國家已禁止生產、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傳統的農藥品種(2016年版),并且只簡略介紹停用原因,而著重于介紹目前世界新農藥開發的趨勢、品種等,以及如何利用新手段、新途徑(類同合成、生物電子等排原理等)進行新農藥創制[4];在教授殺蟲劑作用機制時,可將最新研究熱點比如魚尼丁受體(鈣離子通道蛋白)、抑制幾丁質合成酶等內容進行介紹;此外,還可以傳授農藥殘留分析的新技術、新方法(QuEChERS法等);介紹農藥新劑型和先進應用技術的研究成果,農藥登記程序、農藥標準的制訂等。通過加入新的知識內容,使學生既了解到農藥學最新研究成果,又能掌握農藥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專業素質,拓寬了學生就業渠道,為培養全能型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2教學方式的改革
近年來,我省水稻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以下簡稱“兩遷”害蟲)持續偏重至大發生,對水稻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專家認為我國“兩遷”害蟲已進入新一輪的暴發周期,并將持續較長一段時期。為有效治理“兩遷”害蟲,確保水稻生產安全,根據農業部《水稻“兩遷”害蟲治理意見》,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落實“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理念,健全監控網絡體系,加大監測調查、預警和信息工作力度,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治理;強化防控工作屬地管理責任,實施協調配合、整體聯動的治理對策;強化農、科、教的結合,進一步開展遷飛和災變規律研究,提高監測預警和科學治理水平;大力推廣綜合防控技術,提高防治效果和應急控制能力;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減緩害蟲抗藥性產生,保護稻田生態環境,實現“兩遷”害蟲可持續治理。
二、工作目標
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和工作推動,力爭到“*”末,健全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支持體系,初步實現監控信息共享,長、中、短期預報準確率分別達到80%、85%和90%以上。擴大綜合防治應用面積,科學用藥,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約20%,產量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三、治理對策
農藥產品生產實行許可證、準產證制度是保證農藥產品質量、防止盲目布點、加強行業管理的重要措施。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有關規定,決定對我省所有農藥產品生產包括生產原藥、加工、復配和分裝等實行農藥生產許可證、準產證制度。為了加強對農藥產品生產準產證的管理,特作如下規定:
一、農藥產品生產準產證,由省石油化學工業廳發放,由各級化工行業主管部門分級管理。沒有按國家規定領取許可證、準產證的企業不得從事農藥生產、加工、復配和分裝。
二、農藥生產企業是指農藥原藥生產廠、加工廠和復配廠。獲得農藥產品生產準產證的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生產的農藥品種必須經過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登記。暫不具備登記條件的新品種生產必須經過省石油化工廳審查同意。
(二)生產的農藥品種必須具備國標、專業標準(部標)或有經省標準局和省石油化學工業廳組成的農藥標準審查小組審查同意的企業產品質量標準。
(三)生產的農藥品種必須具有按規定程序批準的圖紙和技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