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農藥化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農業環境保護現狀對策從江縣
論文摘要:闡述了從江縣農業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成因,提出了治理對策。
從江縣的農業環境污染,主要是農藥、化肥、地膜等農用物資的不合理和過量使用,作物秸稈的不當處理,以及人畜禽糞便、生活污水等的隨意排放造成的,雖然目前危害不大,但如果不加以重視,也會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和資源退化。由于從江縣地處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中上游,若因農業環境污染引發水體污染,將對下游群眾帶來重大影響。因此,抓好農業環境污染治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1農業環境保護污染現狀及成因
1.1種植業
1.1.1化肥。施用量不大,但使用方法不當。據調查,從江縣年均使用化肥量4200t,平均349.5kg/hm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90kg/hm2,85%以上采取撒施,造成土地板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養分易流失,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水體富營養化。
[論文關鍵詞]發展趨勢食品科學現狀
[論文摘要]食品與人類有著密切的聯系,“民以食為天”說明食品對人類來說如同陽光雨露一樣重要。本文著重介紹了食品科學的現狀及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
食品科學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它深深植根于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中。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食品,它是人類與環境進行物質聯系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
一、今天的食品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對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層的認識。
論文百事通人們開始從健康、衛生、營養、科學的角度注重飲食生活。因飲食不當等種種原因造成的心臟病、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已逐漸減少。
論文關鍵詞中華壽桃;優質高效;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總結了中華壽桃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加強土肥水管理、搞好花果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應用紡錘形整枝技術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中華壽桃是一個優良的晚熟品種。2000~2008年筆者在招遠市進行了中華壽桃優質高效栽培試驗,招遠市地處膠東半島,屬大陸性半濕潤氣候,試驗期年平均氣溫11.7℃,年平均降水量640mm。2002年和2004年均在4月24~25日發生霜凍,最低氣溫分別達到-2.7℃和-3℃。試驗點安排在招遠市蠶莊鎮前孫家村村東。1995年建園,桃園面積1.67hm2,品種為中華壽桃,授粉品種為春艷。株行距為2m×3m改為4m×3m,土壤為棕壤土,pH值為6.2~6.4。其中清耕樹盤加化學除草的666.7m2。連續9年平均產果42.75t/hm2,優質果率達到86%,果品平均收入超過12萬元/hm2?,F將中華壽桃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加強土肥水管理
1.1改變土壤管理制度與樹盤管理方法
招遠市桃園管理主要采取清耕法和化學免耕法。清耕法因具有提溫保墑的效果而被長期應用,但易破壞土壤化學結構;化學免耕法主要是應用化學物質進行除草,其中全殺滅性除草劑的應用,要求操作嚴格,如有不慎,應用濃度偏高,可抑制果樹生長,甚至死亡,且易導致土壤污染。為此,在桃園土壤管理上,改清耕法為雙覆蓋法,改樹盤為起背覆壟。一是覆草,覆蓋稻草15t/hm2左右,然后將原樹盤背土或行間土翻壓在草上;二是覆蓋黑色地膜,于每年早春或晚秋,結合施基肥將樹盤翻20~30cm,將熟土翻至樹干周圍整平,行間留30~50cm作業道,在萌芽后灌水,覆上黑色地膜,每行樹一邊覆蓋一幅黑色地膜,在膜上壓少許泥土,以防被風刮起。在樹干兩側1m處各挖1條寬30~40cm,深10~20cm的灌水溝,灌水時隨兩邊溝渠進行,每隔2~3株樹設一橫壩,改變橫壩高低控制灌水量。
論文關鍵詞溫室番茄;病害;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日光溫室等保護地番茄病害種類多、危害重,隨著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及多年種植,病害發生呈現出新的規律性,老病害逐步加重,新病害相繼出現,且常常多種病害同時發生,交替出現,危害更加猖獗,防治愈來愈困難,針對以上特點,提出日光溫室番茄病害的防治措施,以供種植戶參考。
1日光溫室番茄病害發生特點
1.1土傳病害發生普遍且嚴重
溫室一旦建成,重茬連作不可避免,每年換土又不現實,易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積累。如枯萎病、菌核病及根結線蟲病等在許多溫室、大棚內均成為主要病害,并有蔓延之勢。
1.2低溫高濕病害發生重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飲用水供水現狀;水源地污染物質的來源分析;保護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超采態勢嚴峻、自來水浪費嚴重、暴雨徑流的地表淋溶和侵蝕、農用化學制品的流失、中小企業污染物質的非達標排放、人工合成化學物質的遷移循環、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研究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城市飲用水:存在問題;保護對策
論文摘要:文章探討了我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對策。
城市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的中心。經濟活動和人口高度密集,面臨巨大的資源與環境壓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飲用水是城市生存環境的基礎和命脈。毋庸置疑,飲用水將成為21世紀我國最突出的城市問題。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審視這一問題,立足全局謀劃發展,樹立城市科學發展觀,實現飲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一、飲用水供水現狀
城市作為經濟和生活中心,污水排放量大,加之我國城市的污水處理水平普遍不高,城市水環境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流經城市的河段今90%受到污染,城市內水湖水質較差。同時我國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嚴重缺水。2004年全國總用水量5548億m3,其中生活用水只占11.7%,與2003年比較,生活用水增加20億m3來看,照這樣下去,飲用水根本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水環境污染加劇了飲用水水源危機。由于水質污染,導致水傳染病觸目驚心,在全國187個城市中,水質穩定的有96個,地下水污染減輕的有39個,污染加重的有53個。全國約有50種疾病與飲用水水源污染直接相關,惡性腫瘤、肝炎的發病率不斷增高,弱智兒童數量呈上升趨勢。再加上城市水體供水基礎建設陳舊和管理不善,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