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美術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今時展的必然,是提高美術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需要。具體來講,在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意產業蓬勃發展起來,它對美術專業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對美術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美術專業教育,主要培養的是藝術家或者是美術專業人才,其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美術藝術水平的高低。就目前我國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來看,大多重視學生美術技藝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素質教育;將大多精力放在美術實踐教學中,沒有重視美術理論方面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美術專業學生,雖然具備了美術專業的繪制技能,沒有良好的美術思辨能力。長久下來,學生的不能深入理解美術藝術的本質,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要在美術專業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二)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國高校教育來看,要求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且具有良好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在各專業教學中,既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美術專業教學中,如果只是一味重視單一學科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那么最終培養出來的人才必定是呆板的,缺乏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具體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以美術教育為核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不斷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三)促進美術教育發展的需要在美術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教師都是注重美術專業教育,往往忽略了美術素質教育,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在美術專業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可以積極發揮美術專業教學的輻射功能,在注重美術專業學生致使、技能下,同時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傳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不斷推動美術教育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促進促進美術教育的良性發展。
二、美術專業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美術教材的實用性不強,很難體現教學大綱的要求。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材內容過分強調美術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內容過難、過深,嚴重脫離學生的美術基礎、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礎,讓學生產生畏難、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1.2美術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較為匱乏。就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多半是美術學院和高師藝術學院畢業的學生,二者的知識結構都偏重美術技能的掌握,而在美術理論方面學習研究的很少,尤其在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知識方面就知之更少。因此,在美術教學當中,這方面就顯得捉襟見肘,嚴重的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3教學過程過于強調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過程,很多也在模擬美術專業院校的授課程序,在美術教學中過于強調繪畫技能技巧的傳授與接受,把“繪畫技能訓練”作為高職美術課程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對于寫生要求的過于專業化,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是很困難的。這種過于強調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不相符。同時,這種過于專業化的教學內容與將來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是脫節的,不利于學生上崗就業。
1.4教學方法單一、滯后。教師過多地采用講授法、演示法等學習方法,忽視個性教育,強調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教師示范學生看”“學生練習教師看”的教學方法很是常見,教師一成不變地教,學生機械地模仿,其結果是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自由空間。
2、高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思路對策
一、現階段我國高校美術教育現狀分析
1.從美術教育理念上看,很多院校搞不清自己培養的學生到底是未來的畫家還是教師,因此,自覺不自覺地沿襲著傳統的美術教育理念———偏重美術的純技能性訓練,以把學生培養成為未來的畫家為目的,重視學生的繪畫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教育實踐技能的培養。學生在純藝術的環境下也就只能注重繪畫技能的訓練,其他方面無法涉足。
2.從教學內容上來看,美術教育專業的教材內容陳舊,師范性不突出,教學模式更是單一。教育的內容是教育觀念的體現,美術教育的特殊性決定其內容不僅具備純技能性,還要具備藝術性、趣味性和時代感。因為,“內容的綜合性更能明顯拓寬學生的知識和思維,展示出素質教育的思想”。然而,現在很多學院的美術教育專業只是偏重素描、色彩和其他純美術技能的訓練,輕視教學實踐能力的教學,不注意把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種實用技能,以便將來能夠更好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造成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不能適應職業的需求。
3.從師資力量配置上來看,大多數的美術教師是非師范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他們學習的是純藝術性的繪畫技巧,沒有進行過美術教育技能的訓練,本身就缺乏實際的教學技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自覺不自覺地偏重美術技巧教學而忽略對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要想改變這種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不管現實怎樣,美術教育專業的目的或者說責任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大多數畢業生能夠走上中小學美術教師這個講臺,成為傳播我們本民族文化精神與藝術品位的人。所以,必須從根本上扭轉美術教育專業辦學偏離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方向,不斷調整和改進教育培養模式,為培養新時期人才而努力。
二、美術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要回歸美術教育本原
美術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是指擁有美術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中小學美術教學與研究及藝術指導等一系列工作的復合型藝術人才。他們要具備這樣的素養:一是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基礎知識和技能是一切造型專業的基礎。二是要擁有好奇心。作為未來的教師要善于學習新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精神,善于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三是要善于表達。作為教師要能夠把知識傳播給學生,甚至要身體力行。要想把普通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成美術教育專業的人才,需要社會、學校、教師等方方面面的配合,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首先,學校要確定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理念,改變整個美術教育專業向美術專業靠攏的傳統觀念,摒棄過去那種重視眼前價值輕視長遠價值、重視顯化價值輕視潛在價值、重視物質價值輕視精神價值的陋習,發揮美術教育專業本身的特點與長項,為社會的長遠價值培養美術教育人才。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教育素養的培養,激發教師的潛力。韓愈在《師說》中講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把教師比喻成“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美和崇高的事業與新一代之間的橋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教師作為社會文明的顯示器,它肩負著教育興衰的歷史使命。“教師”一詞最初是專指年老資深的學者的,后來才把教育學生的人稱為“教師”,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先是對自己的專業有著深入細致乃至廣泛的研究后再把它傳播出去的人。美術教師的本職工作是美術教學,而非美術創作。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幾個方面:必須有寬泛的專業知識,掌握必要的課堂管理手段,有精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美術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教師在其中扮演著“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種角色,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完成的質量,因此,它不可小覷。同時,美術教師除了向學生傳遞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與思想品德,這是為人師表的責任與義務。但是,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美術教育專業教師綜合素質不高,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局面一直存在,美術教師對自己是專業畫家還是教師的身份認識非常模糊,所以很多教師雖然專業技巧純熟,但是重專業創作而輕視教學研究,在課堂上無法向學生傳遞美術教育的知識,這既阻礙了學生的學習,也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訓練,激發教師的潛力是勢在必行的。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用在教師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只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真正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美術教育人才。
一、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的現狀
1.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現有中職學校學生大多是升學無望或學習成績較差,這就造成進入職校的生源的文化素質、專業素養不高,缺乏學習熱情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中等職業工藝美術教育學生大多來源于農村、縣鎮及部分家庭貧困的城里學生,這構成了現有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基礎。大部分學生沒有美術基礎,并且缺少美術欣賞素養。
2.中職美術專業課程設置陳舊,硬件實施落后
目前,不少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課程設置落后,硬件設備上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辦學體制呆板,不能與市場市場同步,不適宜現階段及未來市場發展需要,這就造成了現有中職美術專業面臨的尷尬局面。
二、中等職業工藝美術專業改革與創新
一、拓展藝術實踐形式
藝術實踐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實踐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實踐的意義在于學生參與實踐過程中知識水平得到提高,理論知識得到檢驗,通過實踐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橫向聯系。
單一的藝術實踐僅僅局限于繪畫寫生或攝影收集素材,這種走馬觀花的單一實踐模式遠遠不適應現代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為了達到實踐目的,除增加藝術實踐內容外,結合時展需求,按照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就業因素,探索新的實踐模式,適當拓寬藝術實踐面相當重要。無論造型藝術專業還是美術學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多數院校都把藝術實踐單純看作藝術采風活動,既沒有制定計劃和方案,也沒有明確目的和要求,更沒有確定實踐的形式,藝術實踐等同于學生旅游,學生基本沒有什么收獲。由于辦學指導思想和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學校對藝術實踐的片面認識,現在許多高校對實踐教學沒能足夠重視,出現了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學習結果的遺憾現狀。
其實,根據不同的專業需要,選擇適合的時間、內容以及實踐方式不難做到,不同的專業有各自的培養目標,不同的社會崗位也有各自的崗位要求。美術學專業是以培養中等學校教師和實用美術人才為主的,設計專業是培養時代建設所需的設計專業人才,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的各類專業是培養拔尖型的美術創作設計人才,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取向和要求,實踐的方式也就應該有所區別,傾向于繪畫的專業實踐的形式,以寫生為主無可非議,其他專業的實踐方式就值得推敲了。對于當今多元化的社會,藝術實踐應考慮學生就業、知識提高與鞏固等因素,單一的實踐模式已經不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積極探索多種藝術實踐模式是時展所需,分專業、分年級、分特長、分階段考慮藝術實踐形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培養實用人才和創新人才十分重要。
二、明確藝術實踐目的
藝術實踐教學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造型藝術專業或藝術設計專業必須經過的學習內容。實踐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培養審美情趣,收集有關創作素材,磨練課堂所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為創作和設計打下堅實基礎。要搞好實踐教學,針對具體專業和各種年級階段,應該有明確的實踐目的,制定相應的實踐計劃。首先,藝術實踐是專業知識的強化與補充。高等美術教育培養目標是明確的,雖然各自專業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養學生對社會、對自然、對藝術的親和度和敏銳洞察力上是一致的。無論是美術學還是藝術設計都離不開實踐教育,實踐環節是對課堂學習知識的加強與補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美術專業通過藝術實踐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認識能力和審美判別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專業知識得到了提高,對事物的觀察和表現能力同時也得到培養。其次,藝術實踐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佳方式,從廣義而言,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技能雖也有實踐的機會,但這與專門的外出實踐活動是有區別的,藝術實踐是將課堂理論運用于具體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有較多的機會探索藝術規律,結合課堂理論知識,探尋表現方法和審美追求,對于高等美術教育的學生來說,充分的實踐訓練是學生感受和體驗大自然,尋找生活與藝術的銜接點,培養高尚情操和檢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環節。同時,藝術實踐也是學生技能提高與鍛煉的良好機會。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技能是相對有限的,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對事物的表現激情,學生在寫生和藝術活動中,表現技巧得到提高的同時,還獲得了審美經驗的積累,既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也為將來學生畢業創作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