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美食文化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飲食類電視節目;特點定位;節目品牌
【論文摘要】近年來,飲食類節目遍地開花,并不斷地發展完善,受到大家的關注與喜愛。但是,在電視節目不斷推陳出新的進程中,飲食類節目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還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這就需要充分了解飲食類節目獨特的傳播特點,找出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的促進其發展。
飲食類電視節目是以介紹飲食文化、烹飪技法、飲食消費等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電視服務節目形態。當前比較著名的節目有:《天天飲食》、《貝太廚房》、《天天廚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紹做菜方法、暢談做菜體會為主要內容,適應現代人們對生活品質不斷追求的心理,將廚藝與飲食文化相結合的節目。同時,在“創味”的過程中,展現現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尋廚藝樂趣,品生活真味,使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盡享家庭生活中的輕松與恬靜。目前,飲食類電視節目如火如荼的發展,成為收視節目里獨具特色的一道風景。
一、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特點
目前,各種媒體出現的美食類內容比比皆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廣告訴求,競爭也日益激烈。電視媒體以自己獨特的傳播優勢,成為飲食類內容傳播的排頭兵,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獨具特點是什么呢?
1、收視觀眾群較為固定
[摘要]中國是一個飲食文化非常發達寫作論文的國家,中式菜肴是世界三大流派之一。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如何做好菜譜的英譯工作、傳播中國的飲食文化,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實例闡述了中式菜肴名稱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并指出了掌握一定跨文化交際知識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式菜肴名稱菜譜翻譯刀工烹飪方法跨文化交際知識
一、引言
中國人歷來對食文化偏愛有佳。“Peopleregardfoodastheirprimewant,andfoodsafetyisatoppriority.”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可以品嘗到色香味俱全的中國食物。但很多老外對星級酒店提供的菜譜英譯大為吃驚。如筆者在《北京晨報》看到的一個有關菜肴翻譯的消息:“口水雞”被譯為“流著口水的雞”;而“童子雞”譯為了“沒有過性生活的雞”;“魚香肉絲”被譯為“魚和肉絲”,結果老外在吃飯時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魚在哪里。這樣的蹩腳翻譯只能使外國人品嘗美食的欲望大打折扣。因此一份清晰明了而又不失文化韻味的菜譜不僅可以起到提升品位的作用而且也宣傳了中國的文化。
二、刀工及烹調方法的英譯
在中國的廚藝行業流行“七分墩,三分灶”的說法,就是說廚師的七分工夫在菜墩上,其余的三分工夫在烹調技法上,由此可見,刀工非常重要。事實也證明同樣的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刀工而成的形狀其口感也的確不同。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作為享譽國內外的古城,成都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都江堰,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成都古蜀王國地位的象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當代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的動漫市場;作為中國的國寶,本身就充滿著卡通設計感的可愛動物;武侯祠堂內的川劇戲臺;中華街里嬉鬧著戴戲曲臉譜面具的孩子和表情麻木的成年人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在動漫文化蓬勃發展的今天,如何運用動漫的形式在城市形象宣傳及旅游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是需要我們致力研究的地方。
關鍵詞成都旅游文化資源宣傳開發動漫形式
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旅游資源的古城,有著“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
作為享譽國內外的古城,成都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首推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歷時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鬼斧神工之作——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手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地處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使用,仍發揮巨大效益。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如今,都江堰已成為成都乃至全國,全世界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更成為成都在世界的第一張名片。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遺址也是一個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三星堆是古蜀國的都城所在地,位于四川省廣漢市城西約七公里的南興鎮和三星鎮境內,面積約12平方公里,是目前面積最大的古蜀遺址。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約2800年,延續時間達2000年之久。三星堆遺址的發現是在1929年,自80年代以來,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出土了大量古代蜀人遺跡遺物,初步揭示了古蜀文化的面貌。正式將該遺址定名為“三星堆文化”,確立了三星堆遺址時代的上限為新石器時代晚期。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營養”和“美味”的關注重點不同;“規范”與“隨意”的烹調準則不同;“分別”與“和合”的文化特征不同等進行闡述和分析,包括了理性的西方人更多關注的是營養與生存、感性的中國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西方烹調遵循的是規范與科學、中國烹調推崇的是隨意與特色、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別與個性、向往和諧的中國人重和合與整體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存在著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飲食文化的差異也是跨文化交際中影響交際結果的因素之一。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與不同,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探究其文化底蘊,促成了文化的進一步交流、互補與兼容。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飲食文化;文化差異
隨著國際交往的不斷深入,來自不同國家或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的交流不斷增多,他們之間的這種交流被稱之為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由于地區差異,不同的民族、國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行為方式或習慣不盡相同,有其各自的社會規約或習慣,體現在政治、經濟、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影響信息傳達效果的那些語言和非語言因素構成了跨文化交際中的交際文化。外語學習者如果對所學目的語國家的語言與非語言交際行為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就會出現不恰當的言行,從而產生交際障礙,就很難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以致造成交際失誤。
飲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中的差異和其淵源,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講,不僅能增加對所學語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成功率,避免因為不恰當的方式或行為造成誤解和交際障礙。這里從關注重點、烹調準則和文化特征等三個方面闡述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以增進了解,促進交流。
一、“營養”和“美味”的關注重點不同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餐飲業發展具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餐飲業具有抵御經濟周期影響的行業優勢;餐飲業具有啟動大眾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餐飲業是拉動節假日消費的重要手段;餐飲業是落實政府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抓手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消費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相對較輕,而作為消費市場重要分支的餐飲業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餐飲業拉動內需擴大消費
論文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增速放緩,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成為應對危機的主要措施。餐飲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產業,是消費市場的重要分支,具有抵御經濟周期影響的行業優勢和啟動大眾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成為拉動節假日消費和落實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手段。因此,應重視餐飲業對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重要作用,促進餐飲業健康協調發展,保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措施的成效。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制定了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速下滑至6.1%,GDP增速主要靠投資拉動,投資增速達22%以上。而作為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卻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則收效甚微。拉動內需作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以餐飲業為例,分析服務業對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重要作用。
餐飲業發展具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財富迅速增加,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隨之發生巨大變化,為餐飲業的發展提供了現實需求和經濟基礎。同時,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和迅速發展,社會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為餐飲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歷史機遇。根據歷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情況及構成統計數據,1952-2007年,住宿和餐飲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構成百分比可分為兩個階段。1952-1978年是5.1%-3.5%,其趨勢是逐年下降后日漸走平,反映出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生產力低下,經濟增長遲緩甚至倒退,物質匱乏而導致餐飲業發展緩慢的狀況。而1978-2007年則是3.5%-13.9%,一直呈上升趨勢,2009年第一季度達14.9%,反映了餐飲業在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經濟高增長出現了長期上升趨勢。改革開放以來,餐飲市場需求旺盛,成為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