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醫心理疏導治療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心理疏導療法;心理疏導療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心理疏導治療中的幾種阻抗形式這幾個方面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心理疏導治療模式是:不知→知→認識→實踐→效果→再認識→再實踐→效果鞏固;心理疏導療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如辨證施治,因人施治;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鼓勵病人樹立堅強的自信心,主動、積極、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阻抗是心理治療的伴生現象,阻抗本質上是患者對于心理治療過程中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等,具體材料請詳見下文:
摘要:我國的中醫博大精深,在心理治療方面也早有建樹。本文從宏觀上介紹了作為中醫傳承的中國本土化的心理治療方法,心理疏導療法。分析了心理疏導療法的指導思想和治療中的幾種阻抗形式。
關鍵詞:中醫;心理疏導;療法
早在兩千多年前問世的《黃帝內經》等典籍中已經蘊藏著許多心理疏導治療學術思想。之后,我國的歷代醫學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豐富的心理疏導治療思想。作為中國本土化的心理治療方法,心理疏導療法從傳統醫學寶庫中汲取大量養份,構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些內容已成為現代心理疏導療法的主導思想。
1關于心理疏導療法
心理疏導療法由南京腦科醫院魯龍光教授于1984年創立。它是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著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發展潛能,應用性強、適應性廣。不但適合各類心理障礙如各類神經癥、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礙等的治療,也適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質,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導療法將心理障礙的產生、發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樹,這棵“樹”分根、干、冠(枝葉三個部分。樹冠代表各種癥狀,樹干代表“怕字,樹根則代表性格缺陷“,樹”成長的土壤代表個人所處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在長期不良的培養下(包括部分遺傳因素),使得個體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過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難、挫折和應激時,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心理障礙,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現實的“怕”字,進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癥狀。所以,提高自我認識是治療心理障礙的重要前提,針對“怕”欺軟怕硬的特征,采取“習以治驚”的方法,是治療心理障礙的重要技術。《黃帝內經》曰“驚者平之”,按照金元醫學家張子和的解釋“:惟習可以治驚。經曰:驚者平之,平謂平常也。夫驚以其忽然而遇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即出現“怕”之后,應習見習聞———多看看、多聽聽、多接觸接觸,對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認識透徹了,慢慢就不再恐懼和緊張了。
心理疏導治療模式是:不知→知→認識→實踐→效果→再認識→再實踐→效果鞏固。該治療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深入的認知改變過程。所以,其效果不僅僅是求得癥狀的消失,而是以遠期效果的鞏固為最終目標。
2心理疏導療法的基本指導思想
心理疏導療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如辨證施治,因人施治;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鼓勵病人樹立堅強的自信心,主動、積極、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培養病人自我認識和矯正的能力,等等。臨床實踐證明,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培養患者自我認識和矯正能力等已成為對疏導醫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導治療的重要原則。心理疏導療法以辨證施治為原則,主張從每個案例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詳細占有資料,反映個案歷史變化的真實,具體地進行分析,施之以恰當的心理疏導;主張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對治療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單一的、僵化的治療模式,實現心理治療模式的優化。心理疏導療法通過臨床個案的實際,不斷積累、總結上升為理論,反過來再指導臨床治療,使之接受實踐的檢驗,不斷使理論得到完善。該療法繼承和發展了中醫治療的原則,將辨證施治應用于每個心理疏導治療的實踐,取得了特殊的療效。傳統醫學對心理治療的重要意義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整體觀念強調形神一體、心身統一,對于疾病不僅要看到局部病變,而且要看到病是發生在有思維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體的調理。在診療疾病時,認為任何診療工作都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心病還要心藥醫”。現代心理治療的臨床實踐證明,單純依靠藥物,心理障礙和心身疾病是很難治愈的,只有通過心理治療,才能解決因個性等因素而產生的心理障礙。心理疏導療法非常強調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對于心理障礙,一般不主張用藥,而是要“治神”,通過心理疏導治療解決疾病。
3心理疏導治療中的幾種阻抗形式
阻抗是心理治療的伴生現象,阻抗本質上是患者對于心理治療過程中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在心理疏導治療中,阻抗是最容易出現的、也是導致治療失敗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阻抗形式有很多,比如:為“怕”找借口,屈從于病態思維;以“我有病”、不適應、痛苦等為借口逃避正常的社會功能,如工作、學習、人際交往和生活;把所有的癥狀都歸咎于外因,就無法深入地認識自己的根本原因———性格缺陷;。缺少面對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鍛煉,缺乏獨立處理事情、面對困難和做決定的能力,依賴性較強;過分依賴家長、醫生、藥物;逃避治療,缺乏治療的能動性。阻抗對于心理疏導治療過程具有深刻的影響。只有加以積極的認識與控制,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反之,如果對阻抗現象不加理會,或處理不當,則治療的進展與效果將受到阻擾。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疏導治療成敗的關鍵。阻抗是妨礙心理疏導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現象。心理治療的過程就是沖破阻抗的過程,心理治療存在著阻抗與反阻抗的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復雜性,要有效地解決患者的阻抗,必須不斷進行實踐和總結。
參考文獻
[1]潘愛勝.“疏導心理療法”科研成果評審會報導[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5,(1):12.
[2]黃愛國,杜文東,陳建國.心理疏導療法簡介[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2006,15(2):182.
[3]黃帝內經[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0.105,47,422,108,55,582,51,663,3,628,103.
[4]魯龍光.心理疏導療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9.
[5]張子和著,鄧鐵濤,賴疇整理.儒門事親[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