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子宮平滑肌腫瘤臨床病理特征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4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210例子宮平滑肌腫瘤患者臨床病理資料?;颊吲R床表現為繼發性貧血、月經量過多;少數患者并無自覺癥狀,于體檢時發現。采用手術方式采集子宮腫瘤標本;然后采用10.0%中性福爾馬林溶液進行固定,并采用石蠟包埋,然后常規切片,并進行HE染色于光鏡下觀察。
1.2方法
此次選取的標本均分別于患者腫瘤組織的中央區域及邊緣區取得。用肉眼來觀察顏色和質地的異同,并分別取材,瘤結節較大者可取材3~5塊。腫瘤按照組織部位及數量分為黏膜下、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腫瘤或多發性腫瘤。組織學分型則按照WHO新分類方法進行診斷分型。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結果
2.1年齡及疾病類型
210患者中,年齡22~75歲,平均為(45.5±1.5)歲。22~30歲3例,占1.43%;31~40歲52例,占24.76%;41~50歲110例,占52.38%;51~60歲44例,占20.95%;>60歲1例,占0.5%。疾病類型:腺肌病為80例、卵巢囊腫為65例、子宮內膜增生為22例、子宮內膜息肉為16例、系膜囊腫為8例、囊腺瘤為4例、異位妊娠為4例、宮腔內妊娠為2例、宮頸癌為4例、子宮內膜癌為3例、卵巢癌為1例、卵巢纖維瘤為1例。
2.2腫瘤部位
經研究發現,210例患者中,其中肌壁間者為180例,占85.71%;漿膜下者為10例,占4.77%;黏膜下者為20例,占9.52%。多發性肌瘤者為99例,占47.14%。
2.3組織學分型
經研究發現,210例患者中,其中普通型良性平滑肌瘤為192例,占91.43%,患者腫瘤細胞分化較好,且與正常平滑肌細胞較為相似,瘤細胞表現為交錯束狀排列。平滑肌瘤發生繼發性變化者為122例,占58.10%,其中玻璃樣者為80例,占38.10%;囊性變和黏液樣變性及紅色變性等為42例,占20.00%。平滑肌瘤特殊組織學類型者為15例,占7.14%;①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者為10例,占4.76%;患者腫瘤細胞密集,且其數量明顯多于普通良性平滑肌腫瘤。核分裂像為2~3個/10高倍視野,細胞并無明顯異型性及腫瘤性凝固性壞死情況。②非典型平滑肌瘤者為3例,占1.43%;細胞胞體較大且核大,表現為不規則和深染,染色質較粗且集塊。核分裂像為1~2個/10高倍視野;細胞并無腫瘤性凝固性壞死及病理性核分裂情況。③分裂像較為活躍平滑肌瘤者為2例,占0.95%。核分裂像為5~15個/10高倍視野,細胞并無明顯異型性及腫瘤性凝固性壞死及病理性核分裂情況。平滑肌肉瘤者為2例,占0.95%;瘤體內多灶腫瘤性凝固性壞死者為1例,占0.48%,其核分裂像為10~15個/10高倍視野。瘤體內局灶腫瘤性凝固性壞死者1例,占0.48%;其核分裂像為10~12個/10高倍視野。惡性潛能且未定平滑肌腫瘤者為1例,占0.48%。
3討論
臨床上,子宮平滑肌腫瘤是1種婦科常見腫瘤疾病,同時也是1種常見間葉性腫瘤。目前對于其臨床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尚未清楚,一般認為其與患者卵巢雌激素分泌存在一定關系。經本次研究發現,41~50歲為患者發生平滑肌腫瘤高峰期,然患者絕經后,其發病率明顯下降,然合并子宮內膜增生者為10.48%;這可能患者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有一定關系。當患者體內雌激素水平出現升高時,其子宮平滑肌組織受到這種慢性長期作用,最終使得其異常增生而發生腫瘤。惡性潛能未定平滑肌腫瘤則難以診斷為惡性或良性子宮平滑肌腫瘤。但這種腫瘤疾病一般需經良性經過,少數出現轉移。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診斷技術不斷發展,這種情況則會因此而逐漸減少。臨床診斷奇異形平滑肌瘤時,其中1例誤診為平滑肌肉瘤;這種腫瘤可見奇異形細胞;同時患者瘤細胞存在明顯異型;但其核分裂像為2~3個/10高倍視野;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良性經過,但經臨床復查,將其劃為惡性潛能未定平滑肌腫瘤。此外,這種瘤細胞因此表現為異型,并且還會出現瘤巨細胞,其核仁大且濃染畸形,但并無確切核分裂情況,因此臨床冷凍切片時需特別注意,以免發生誤診。臨床診斷良性子宮平滑肌瘤方法存在一定區別,這主要是因腫瘤大小、患者年齡、腫瘤數目、生育要求而決定。對于臨床無癥狀良性平滑肌瘤則不需切開,其臨床惡變率較低,因此可忽略。然對于存在癥狀的腫瘤患者,可采取子宮切除方式治療,然對于有生育要求者可采用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平滑肌肉瘤患者預后影響因素較為,如診斷年齡和是否絕經及腫瘤大小、臨床期別、細胞分化等。臨床治療平滑肌肉瘤一般采用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治療,并對盆腔淋巴結、腹主動脈旁淋巴結進行清掃。然對于絕經前且具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保留患者單側或雙側卵巢。臨床采用放療治療可避免患者局部復發,然采用紫杉醇或阿霉素化療治療,其一般用于復發或進展期患者,且臨床緩解率大約為27.0%~36.0%;亦有部分患者采用激素治療可取得一定療效。對于惡性潛能未定平滑肌瘤患者來說,其大多數具有較好預后,因此臨床可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經研究發現,41例惡性潛能未定平滑肌瘤患者經治療后,其中復發率為7.0%,2例復發患者,其中1例仍為性潛能未定平滑肌瘤,另外1例則為平滑肌肉瘤。然對于細胞性平滑肌瘤來說,其一旦出現復發,則需立即采取相關措施進干預,避免其再次發生復發。據研究發現,對第1次復發切除的肌瘤應細致檢查,如表現為灶性黏液變性區、灶性出血和壞死區、浸潤邊緣等,即使瘤組織異型性不明顯,核分裂象無顯著增加,也提示有肉瘤變的高危性。臨床上,平滑肌肉瘤一般發生于絕經期婦女,然對于育齡期婦女來說,診斷時需仔細、認真,以免發生誤診或漏診,同時患者激素對肌瘤細胞形態學會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診斷效果。據研究發現,核分裂活躍之平滑肌瘤、奇異形平滑肌瘤均與內源性、外源性激素改變有關。據研究發現,患者于妊娠或口服避孕藥物期間,其雌激素將會因此而升高,此時患者腫瘤內將出現壞死和出血及水腫、灶狀細胞密集、黏液變性、核分裂增多等惡性假象情況,因此在診斷平滑肌肉瘤患者時需特別小心。對于部分患者來說,其核分裂較多,一般可達15個/10高倍鏡,甚至更多。但患者臨床過程及預后則為良性。然對于腫瘤核分裂像為5個/10高倍鏡以下者,其可能發生轉移情況。因此臨床可根據核分裂計數來判斷患者腫瘤良惡性。但其并不是唯一診斷指標,因此可結合患者臨床性別異型性和邊緣浸潤程度及細胞密度等進行診斷,以提高臨床診斷效果??傊R床在診斷子宮平滑肌腫瘤時,需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診斷,并特別注意部分難診斷腫瘤類型,以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及時實施手術治療,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
作者:謝春燕 謝剛 王安群 楊永紅 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