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患兒家長主要心理問題及護理方法
1.1焦慮心理
來就診患兒的常見病是高熱、高熱抽搐、急性毛細支氣管炎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家長對患兒的情況不知所措,加之陌生環境,及對醫院治療水平擔憂,常會造成患兒家長的焦慮,還有部分是由于家庭困難,害怕無法擔負巨額的醫藥費而產生焦慮。應當及時的向患兒家長耐心解釋可能造成病情變化的原因,說明具體的治療方案,并詳細介紹醫院環境和病區設施及患兒的主管醫師和護士,同時還要加強巡視,以實際行動使家長安心。對于經濟原因引起焦慮的患兒家長,要予以理解,告知及時治療的必要性,說明中斷治療可能對患兒造成的影響。可考慮從低價位并符合適應證的藥物開始使用,減少不必要的檢查,盡量的減少患兒家長對經濟引起的焦慮感,使其能夠堅持治療。
1.2恐懼與缺乏安全感心理
家長會對患兒的病情預后及擔Ii,患兒接受治療時痛苦而產生恐懼,尤其是急、危、重的患兒。主管醫師和護士一定要換位思考,對患兒進行檢查或治療時引起的恐懼:應當主動檢查步驟和方法、以誠懇的態度告訴家長將會最大程度的減少患兒所受的痛苦⋯。治療時,護士應提高操作成功率,縮短操作時間,要沉著冷靜,不慌亂,工作有序,讓患兒家長感受到護士技術的嫻熟,從而減少恐懼感。要避免對急、危、重的患兒家長提敏感詞語,預后差者應用委婉的語言安慰家長,給予心理支持,使家長正確對待疾病_2J。
1.3不信任心理
家長及其親友會告知在網上或書上所看到的一知半解的治療及預后,加之對疾病的不了解易引起對治療方案懷疑,甚至拒絕配合治療。加之,對部分醫院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等外在表現不滿意時,易產生不信任心理。應當用通俗的語言告訴患兒家長,病情存在的個體差異,可舉例說明差異的重要意義,告知會全面考慮患兒情況才做此處理。要避免家長間亂傳所謂的“偏方”,一旦發現,要及時制止。另外,醫護人員應保持干凈整潔的儀表,衣服無破損及血跡,因骯臟破舊,帶血跡的衣服會給患兒帶來惡性刺激,產生不良的第一印象。態度要和藹可親,不急躁,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加護患感情,也有利于護士工作的開展。
1.4容忍心理
對患兒不正確行為的容忍和支持是許多家長共同的表現。家長認為孩子生病是自己照顧不周造成的,對孩子有愧疚感,特別是一些絕癥患兒的家長對患兒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毀壞物品等不加以制止,甚至會對工作人員的制止表示不滿。醫護人員要耐心指出此行為屬于溺愛孩子,不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治療有積極的意義,身心健康都很重要,并教育家長對護士的管理工作給予支持,也樹立護士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有利于Et后工作的進展。
1.5家長的依賴心理
家長多對自己在患兒生活照顧上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行為傷害到孩子,手足無措,容易對護士產生依賴。護士和家長要統一認識,可利用家長對護士的依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教給家長正確的Et常護理知識,如如何正確喂養患兒,如何及時添加輔食,怎樣正確更換尿褲,怎么保持患兒皮膚清潔等,這樣既使患兒得到了正確的護理,也增加了護患感情。
2討論
家長是患兒的保護者、支撐者,全部利益的代表者。首先要找出患兒家長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形成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心理護理,醫護人員的語言既可治病,也可致病J。因此,護理人員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技能,能夠熟練掌握專科護理特點,尤其是基礎護理,應具有豐富的臨床判斷能力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并能充分運用于患者中。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學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患者身、心、社會、文化需要,提供優質護理?;純杭议L的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是立足患者、最能實現和滿足患者需求的護理方式,體現到護士身上,就是對患者的負責對本職工作的負責,通過對家長的心理護理,能夠消除家長對醫療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疑問,能夠主動地配合護理和治療,可使護理和治療工作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