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醫高職教育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博大深厚,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和豐富的人文精神,在促進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強化辦學特色、提高教育質量等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中醫經典著作是我國的傳承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經過歲月的沉積而留下的經典。因此,切實加強中醫經典教育,積極探討以中醫經典教育建設促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極具現實意義。
2現行中醫高職教育經典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醫人才的培養問題很多,雖然中醫藥人員數量在增加,但從社會和醫療機構的反饋信息來看,中醫藥教育質量明顯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藥可持續發展,其主要原因與對經典著作的學習重視不夠有關。近年來,有學者以改變知識陳舊、內容重復、學科界線不清的弊端為因由,提出取消經典著作的獨立課程地位的觀點,這一觀點忽視了中醫學發展的自身規律。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是中醫學生命力之所在,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其源于經典而且是長期穩定不變的。也有學者提出經典醫著的教材應該用現代語言表述經典醫著中基本內容,而將原文附其后供學生進一步鉆研,否則會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筆者不否認用現代語言準確、完整地闡明醫著的原意,吸收現代研究的成果來充實教材的內容,以更好地體現經典醫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現代臨床實踐的指導有重要意義,但經典之為經典就在于對其原文原汁原味的學習。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思維方式的架構,有別于現代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對經典的學習,把中醫的一些基本概念,潛移默化地融入了學生的心靈深處,是形成中醫理念、建立中醫思維的必備環節。
3中醫經典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各高等中醫藥院校把《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設置為中醫學經典必修課程,簡稱中醫“四大經典”。中醫“四大經典”歷來是中醫教育的核心,有著很強的理論性,它們構建了中醫的基本理論框架,涵蓋了中醫基本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中醫理論的基石,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性。
3.1學習經典醫著,是幫助學生打牢中醫理論功底的需要《內經》標志中醫的理論框架的基本形成,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則進一步完善了中醫理論,建立了外感、內傷雜病和溫病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學習經典醫著是系統、全面掌握中醫理論的必然要求,是掌握中醫理論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中醫治學的根柢就作者單位:050081石家莊市,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中醫學的經典著作,經典可以示人以規矩準繩。清代醫家徐靈胎認為:“一切道術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漢唐以前之書,徒記時尚之藥數種而可為醫者?!敝嗅t要遵循中醫自身理論體系發展的軌跡,來探索理論與實踐的客觀規律和科學的內涵,所以中醫經典醫著對于中醫學生來說理所當然應該努力學習并切實掌握。
3.2學習經典醫著,是提高學生臨床辨治能力的需要與現代中醫教材的只言其常,不言其變的機械性體例不同,《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中有著各自的辨證理論體系,如六經辨證、臟腑經絡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等,貫穿于始終的是整體觀和恒動觀,從不同的側面揭示出辨證論治的規律。不僅理法方藥一線貫通,示人規矩,而且有常有變,常變結合,從多層次、多角度上去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辨證論治規律。與臨床實際中的表里同病,虛實并見,寒熱錯雜,陰陽混淆,合病、并病,以及誤治、失治后的轉變等紛繁復雜情況相符,充分地體現了疾病的復雜性、多變性和靈活變通的辨證論治精髓,彌補了目前統編教材的不足,鍛煉了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
4經典教育方法
(1)中醫“四大經典”要作為廣大中醫學生的必修課,學生不僅要弄懂經文含義,還要會背誦一些重要的經文。(2)院校應成立中醫讀經會,讓廣大中醫學生對中醫經典的閱讀成為日常的功課。(3)學習經典必須強化“死記硬背”。“死記硬背”一直是教育界人士批判的對象,認為“死記硬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想象力和創造力。但一味地放棄“死記硬背”的做法,正是當今中醫教學的一大失誤。“死記硬背”更是中醫經典學習最基本的方式。經典醫著成書己久,文字古奧難懂,語義有豐富性模糊性等特點,常有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現象。而現代學生在古文字方面的修養遠不及古人,因而對經典醫著的理解存在不小的難度,而且中醫經典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幾乎無必然的聯系,因此必須死記。關于經典學習的層次,《內經》概括為“誦、解、別、明、彰”等五個字。誦為朗誦,朗朗上口;解為解析,細細品味;別為辨別,不可爛從;明者,識作者之意,文章次序,輕重粗細;彰者得其旨而融匯貫通,舉一反三,驗于天下。學習“死記硬背”,不是否認教學方法的改革,如理解了當然有助于記憶。當然單純以經解經,以解釋清原文內容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遠遠不夠的?!秱摗贰ⅰ督饏T要略》的教學則可采用病案討論、床邊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領悟原著的精髓。在教學手段上也可充分吸收現代科技的方法,如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給學生以聽覺、視覺等多方面的刺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一切都可加深記憶,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死記硬背”。
5展望
對中醫經典的重視,就是對中醫理論的真正重視。只有讓中醫學生的教育建立在一個高起點上,才有希望培養出合格的中醫人才,才能使中醫理論得到真正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