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診斷學PBL教學法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以我校2009級臨床醫學專業二年級專科班1—9班共459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230名)和對照組(229名)。學生的來源、入學成績、診斷學課程學習內容及學生年齡、性別均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
2組學生按照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及統一進度學習。診斷學理論課教學均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和多年帶教經驗的教師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及多媒體綜合教學法,實驗組則在傳統及多媒體綜合教學的基礎上突出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bl)+案例分析導人,然后逐漸展開的教學法。實驗指導和臨床技能操作訓練由統一的教師帶教。考試從試題庫中隨機抽題組卷,2組學生采用相同試卷,閱卷采取幾位教師流水作業。分別比較2組學生的實驗課成績、理論課成績和總成績(實驗課成績×0.4+理論課成績x0.6)。
2統計學處理
有關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比較2組學生的成績采用方差分析。
3結果
實驗課成績、理論課成績: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學生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總成績: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學生成績比有顯著性差異(P<9.01)
4討論
4.1教學形式
啟發式教學法是按照認識事物、掌握知識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逐步啟發學生,并引導探究,層層深入,直至學生能動地領會和掌握知識技能。啟發式教學形式多樣,包括:(1)直觀啟發,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實物、圖表、影視、投影等來啟發其積極思維、深刻認識事物現象和規律的方法。(2)質疑啟發(PBL),指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質疑,使學生努力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3)比較啟發,指通過比較揭示理論知識的差異,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學習的方法。(4)情境啟發,指通過實物或圖畫展示、文字敘述等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啟發方法。(5)研討啟發,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挑選一些學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達到啟發思維、引出正確結論為目的的方法。(6)歸謬啟發,指將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對問題的理解和結論的片面性有意推向極端,從而暴露出其中的謬誤,使學生重新開辟新思路的方法。(7)懸念啟發,指講到精彩部分時提出問題留下懸念,讓學生主動查看有關資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方法。各種形式的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可以綜合使用。
4.2PBL教學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教育觀念包含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I51。在教育評價體系中,包含學校及專業活動對學生應該取得成就的期望值,同時也包含畢業生是否真實擁有開始工作或繼續深造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傳統教育的方式在許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為學生今后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從表1可以看出,PBL教學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在教學中意識到,PBL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積極進取的學習環境,師生都可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評價、質疑問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在講授診斷學理論課時,在傳統教學及多媒體綜合教學的基礎上突出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BL)+案例分析導入,然后逐漸展開的教學方法。例如,在第二篇問診的教學中,我們給出一個例子:有一患者,因發熱、咳嗽咳痰、咯血伴胸痛來醫院就診。如果你是接診醫生,你應該怎樣詢問病史?問什么?如何來問?然后,再講解問診的內容:一般項目、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問診技巧和注意事項。讓學生重點掌握主訴和現病史。在講授“黃疸”癥狀時,先給出幾個病例,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質疑,然后再進行分析講解。例1,某患者,男性,58歲,因右上腹部包塊、納差30天人院。體格檢查:皮膚明顯黃染,呈橘皮樣改變,上腹部可觸及不規則質地、硬的包塊,有輕度壓痛。例2,某患者,女性,45歲,有慢性肝炎病史2年,近來病情加重并出現皮膚及粘膜黃染,伴有出血點。例3,2009年秋,有一婦女因手心、腳心發黃,懷疑黃疸性肝炎到門診就診。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好,肝脾不大。問題:這些患者是否有黃疸?黃疸的性質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先讓學生提出看法,然后教師結合畫圖從膽紅素代謝展開,講解黃疸的分類、上述3例出現的機制、不同黃疸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等。這樣,就可以把診斷學中“黃疸”這個較難講的癥狀非常清晰地講解出來,學生聽起來也不感到吃力。物理診斷是診斷學中的重要內容,要求掌握如何問診,問什么;如何查體,查什么;如何寫病歷,寫什么。在講授檢體診斷時,我們每節課均先提出幾個問題,如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種方法有哪些內容,如何查體。然后,給出一個案例讓學生思考和回答,然后逐項內容層層講解。如果教師在授課時不先設疑,上課時直接講解,就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不能充分啟發他們的思維,會使一部分學生感到厭煩,聽課效果顯著下降。從表1可以看到,采取以問題為基礎學習與案例導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實驗組學生的理論課成績和總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值均小于O.O1,也進一步說明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建議多種啟發形式結合使用,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4.3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局部施行PBL教學法存在不足
PBL教學法能很好地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但在現行教育體制下,要全面實施受人力、財力、物力的限制,所以怎樣整合PBL教學是關鍵。首先,PBL教學法需要合適的教學資料和病例,而現行教材很難滿足,教研室在這方面作了準備,在較短時間內編寫的教學資料雖有不完善的地方,但還是取得了一定效果。其次,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應配備指導教師,學生在討論時遇到難點、重點問題,教師要即時給與指導,并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教研室明顯師資不足。第三,學科未整合,單純就部分改革,受傳統學時數的限制,學生課余要花時間來自學和查找資料,增加了學生負擔。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在實驗診斷學教學時間里學習了相關學科的許多知識,對培養一名醫生及整體醫學教育目的來說是有利的。第四,施行PBL教學法的同時,依然延續傳統教學的評價體系,致使許多學生非常擔心考試成績,所以需要制定一套適合PBL教學法的評價機制。總的來說,從PBL教學法試行中可以看出,學生喜歡這種教學方法,希望有更多的學科可以采用。對于教研室則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加強PBL教學法指導教師的培養,促進師生問的交流,并為學生的小組討論提供更多幫助。同時還要加強教材內容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編寫高質量的教學資料供學生使用。診斷學教學實施PBL教學法是一種嘗試,通過我們的試行,為不同學科實行PBL教學法和找到適合各學科的PBL教學階段提供一定借鑒。在試行PBL教學經驗基礎上,通過教育體制和教研室的改革,相信能到達“以任務為基礎的學習”的最終目的,從而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要求的優秀醫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