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治療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觀察藥物、頭針相結合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方法將126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用藥物、頭針相結合,對照組單純用藥物治療。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治愈率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藥物、頭針相結合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可提高治愈率,效果較好。
關鍵詞: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結合治療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idiopathicfacialpalsy)又稱面神經炎或Bell麻痹(Bellpalsy),是指莖乳孔內急性非特異性面神經炎導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本病系常見病,迄今為止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由于面神經水腫和壓迫性缺血所致,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與病毒感染、血管因素、面神經管狹窄等有關。早期病理改變為面神經的水腫和脫髓鞘,嚴重者可有軸突變性,以莖乳孔和面神經管部位最為顯著。
一臨床資料
本組126例均為我院確診為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的門診病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3歲,男71例,女5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長2個月。按門診就診順序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二治療原則
診斷一旦明確后,應盡快采取措施減輕面神經炎癥、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神經受壓,促進神經功能的修復。同時應防治因眼瞼不能閉合,暴露的角膜受損或繼發感染。
(一)一般治療
休息為主,適當活動;預防感冒,勿勞累及失眠;保證食物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
(二)藥物治療
1.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發病1~2周內,盡早使用一個療程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可服用潑尼松成人30~50mg/d,最大為70mg/d。可清晨頓服或分2~3次服用,連服3~5天,以后7~10天內逐漸減量;也可靜脈滴注地塞米松5~10mg/d,連用7~10天;對Hunt綜合征,可用較大劑量,如口服潑尼松60mg/d,或地塞米松2.5~5mg/d,連服14天后減量。也可用相當劑量的其他糖皮質激素。超級秘書網
2.抗病毒藥物美國神經病學會檢索了1966~2000年所有MEDLINE收錄的有關糖皮質激素、阿昔洛韋治療Bell麻痹的所有文獻,得出結論認為:兩者聯合應用較單用更有效,更有助于面神經功能的恢復。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口服常用劑量為1000~2400mg/d,分3次,療程為5~10天。
3.小血管擴張藥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消退和水腫的減輕,從而減輕面神經受壓。常用地巴唑10mg/次,3/d,口服;氯苯氨丁酸,可通過降低肌張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用法為開始5mg/次,3/d,口服,可逐漸增量至30~40mg/d,有個別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和嗜睡等。
4.神經營養藥物促進受損神經的修復。可用維生素B1片10mg/次,3/d,口服,或針劑0.1g,肌注1/d;維生素B120.1~0.5mg,肌注,1/d。或片劑(彌可保)0.5mg/次,口服,3/d;胞二磷膽堿250mg,肌注,1/d;維生素B650mg,肌注,1/d;新斯的明片15mg/次,3/d,口服;加蘭他敏2.5mg,肌注,1/d;尚可試用神經節苷脂、神經生長素或神經生長因子等。
參考文獻
[1]楊萬章,吳芳,張敏.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中西醫結合評定及療效標準[S].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6.344-346.
[2]李曉華.透刺加走罐法治療周圍性面癱42例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2002,19(3):32.
[3]吉巧齡,高秀生.針刺配合中藥馬錢子外貼治療面癱50例臨床體會[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