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重度失血休克患者手術室護理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3年3月-2015年2月來院就診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76例,無誤診病例。所有患者均伴隨有腕部觸及無脈搏或脈搏微弱,心率高于130次/min。按照完全隨機數表方法將入選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5.35±5.03)歲,出血原因:外傷性出血17例,消化道潰瘍出血12例,婦產科出血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6.08±5.76)歲,出血原因:外傷性出血18例,消化道潰瘍出血13例,婦產科出血7例。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均未發現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觀察比較。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入組,符合倫理學要求。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術中根據術者需求展開護理,術后常規進行生命體征監測等。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展開針對性護理,包括:(1)術前準備:根據出血類型,備好急救所需醫療器械,并將各類藥物與器械固定擺放,以便在手術中與醫生展開更好配合,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道,并對患者的靜脈壓等加以監測;確保呼吸道通暢,可酌情予以供氧。(2)術中護理:在最短時間內擴容,若供血不及時應采用血漿代用品加以替代,待患者癥狀有所好轉后應酌情調整輸血速率,以免由于輸液過快而導致的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在治療過程中加強對于患者血壓、體溫以及脈搏等臨床癥狀的觀察,可遵醫囑予以藥物搶救。(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常規留置尿管,并注意加強對尿管的觀察,若尿量較低則需適當增加輸液速率,如有必要可使用利尿劑;進行縫合前,應注意對紗布、縫針與手術器械進行核對,無誤后再行縫合。手術結束后應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心理護理等,更好促進康復。
1.3觀察指標
采用0-10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由專業醫師對患者的藥物依賴性與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執行百分制)。同時統計并發癥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統計無誤后進行匯總并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作為統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有1例術后出現呼吸道感染,并發癥率為;對照組中4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2例手術切口感染,術后并發癥率,與觀察組相比更高;且觀察組的藥物依賴性以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其生活能力相對更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患者是否發生輸血性休克受到失血量與失血速率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對患者及時采取急救與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對于患者預后的改善有積極意義。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接受針對性手術護理后,其手術疼痛評分僅為(5.74±0.68)分,術后并發癥率僅為2.63%,均較對照組更低,且觀察組的藥物依賴與生活能力評分相對更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與王世娜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針對性護理中,術前準備工作能夠幫助護理人員與術者展開更好配合,通過熟練掌握手術流程,有利于提前了解術者需求,提供預見性護理;術中護理通過及時補充血容量,并確保補充速率,有利于確保急救安全,降低并發癥率,且通過對術中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可隨時控制不當操作所引起的疼痛感,并遵醫囑予以藥物急救;而術后護理要求對尿量進行檢測,可更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促進康復,減輕藥物依賴,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恢復。
作者:呂靜 單位:邢臺市第三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