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手術室護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伴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醫療設施推陳出新,對專業化,高素質的護理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提高現有護理人員專業素養,手術室配合程度,使其在專科手術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具有重大的意義。在護理專業化的進程中所產生的專科護士是高級臨床護理工作人員,在國外已經成熟成為一套專業體系,但我國目前仍在發展中。本次作者對我院4個科室的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專科護士培訓,得到滿意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4個專門科室抽取護理人員30名,4個科室分別為骨科,普外科,胸外科,皮膚外科。所有參與研究的護士均為女性,年齡為20~45歲,平均年齡(26±3.4)歲,學歷方面專科20人,本科10人。主管護師5人,初級護師15人,初級護士10人。工齡為1~20年,平均為(7±1.4)年。參與調研的4組護理人員在生理及學歷,經驗等一般情況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培訓目標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
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120例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均有60例。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16~70歲,平均年齡(45.71±2.35)歲;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6.83±1.2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與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對比,均未見明顯差異(P>0.05);存在一定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
60例患者實施傳統手術室護理模式予以護理,觀察組60例患者實施經風險評估管理的手術室綜合護理模式予以護理,綜合護理模式的詳細護理內容包括:
1.2.1護理人員應當在患者術前
1手術室護士溝通的對象
1.1與患者的溝通:
①術前溝通:手術室對于患者來說是陌生的、是恐懼的。這源于患者的手術的恐懼,這就體現了術前訪視的重要意義了,首先要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基本情況,醫療設備及負責該患者手術的麻醉醫師和護士,溝通中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對手術室有一個初步的客觀認識,以減少陌生感,并講解該疾病的手術方式、采用何種麻醉,可能的結果及該治療方式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并讓同類患者現身說法,消除患者的顧慮及各種心理障礙,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向患者說明醫師診斷,各種檢查,手術等需要的情況,即可能發生的意外和并發癥,并認真傾聽患者意見,準確回答問題。并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使患者具有最佳的心理狀態,消除護患之間的距離感從而與醫護人員密切的配合。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迎接手術患者需要關心、愛護和理解,缺少溝通會加重患者的緊張,恐懼感,缺乏自信心,加重了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度。因此護患之間的溝通是護理實踐中的重要內容,有著特殊的臨床意義。②術中溝通:由于患者對手術室環境的陌生以及對手術的恐懼心理,這些不良的情緒對患者很不利,此時,護理人員應該像親人一樣給患者關懷和照顧,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應用輕揉和藹的語氣,并進行耐心而細致的回答,使護患之間的距離縮短,信仰感增強,進行各項操作中盡量讓患者知曉,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很好的配合手術,使手術順利完成。在諸多的護理中,尤其是要有效地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護士要學會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掌握好語言的技巧,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正確的引導,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自覺地配合治療和護理。③術后溝通:手術結束后攜帶好患者的物品將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或蘇醒室,與病房護士嚴格交接,并向患者及家屬溝通麻醉及術后的注意事項,如禁食、禁飲、特殊體位等,這不僅是手術后恢復的需要,也是為了預防麻醉后并發癥,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手術后不適,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根據患者手術情況安排術后訪視時間,訪視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麻醉恢復情況、對手術室的意見與建議等。通過語言的溝通、發放調查表、隨訪患者家屬等方式,了解患者對于醫療過程的滿意度,希望患者和家屬多提意見和建議等,促進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持續改進。溝通要因人而異,做到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給予耐心解釋疏導,從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1.2與手術醫師的溝通:
①護士長對手術室護士定期進行溝通交流知識和技巧培訓,通過培訓和工作過程中的實踐,讓手術室護士掌握與手術醫師溝通交流技巧,了解有效溝通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掌握溝通技巧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技術,高度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這些是良好溝通的重要保障,真情相待,相互尊重,用心傾聽,換位思考是溝通的前提,通過與手術醫師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不同手術醫師在手術時的不同習慣和喜好,更好地配合好每一臺手術,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②每月發放手術醫師意見征求表,每月底護士長向各科手術醫師發放意見征求表,具體內容手術室護士手術服務態度和工作態度,護士手術配合熟練程度和工作質量,手術室管理質量,護士技術水平,最滿意的護士和最不滿意的護士等方面。③醫師留言信息本,手術醫師可隨時在留言信息本上對手術室護士在手術上,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和管理工作,手術醫師需求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護士長每周進行查看,并根據醫師的意見和建議,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手術室護理服務活動的有效性。④護士長與手術醫師溝通,護士長在巡視各手術室時,了解護士的工作質量,同時向手術醫師了解護士在手術配合上的主動性和默契性。⑤采用小組工作的方式,在手術室設立多個手術專科配合小組,組長由高級責任護士擔任,各組長的職責為收集專科醫師的習慣和意見,并將其制作成卡片,方在專科資料里供每個手術室護士參考。每次手術進行前,護士都應主動了解手術主刀醫師對手術的要求、體位、特殊偏愛、習慣等,從而做到準備充分,有備無患。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能通過觀察醫師的手勢、眼神,通過非語言交流來了解手術醫師術中所需,并且熟練地配合手術。要善于化解矛盾,運用良好的溝通能力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使手術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
1.3護際之間的溝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在我科的護理實習生共96名,男10名,女86名,在我科實習時間為1個月。將護理實習生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8名,2組的帶教老師均為具有本科學歷、操作能力強、專業知識全面的主管護師。在實習結束出科時進行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
1.2方法對照組和研究組根據實綱的要求,確定護理實習生手術室需要掌握的知識,制訂帶教的計劃和目標。對照組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由護士長帶領護理實習生熟悉環境,觀看帶教老師演示后即被分配給相應班次的帶教老師跟班學習。研究組的護理實習生進入手術室后首先也是由護士長帶領護理實習生熟悉手術室環境,由帶教老師對手術室常規技術操作如外科洗手法、穿和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傳遞,先進行示范,然后指導護理實習生反復練習;再設定一個模擬闌尾切除術的訓練,由帶教老師和實習生輪流擔任各個角色進行訓練,最后再固定帶教老師一對一開展教學。
1.3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技能考試分數為(85.12±6.25)分,理論考試分數為(81.31±7.62)分;研究組技能考試分數為(92.26±8.65)分,理論考試分數為(88.28±5.39)分。2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t技能考試)=9.33,(t理論考試)=7.16,P<0.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門診手術患者共80巧人次通過科室專門的登記記錄結合醫院相關科室如辦公室、門診部、護理部、糾紛辦、優服辦等部門的護理投訴記錄共76起股訴發生率為0.95%。76起投訴分類如下:家屬或患者口頭投訴52起,占68.42%;書面投訴8起,占10.53%;電話投訴16起,占21.05%。共涉及護理人員33人次。經核查有效投訴44起(基本屬實30起部分屬實14起)。
1.2方法根據科室登記結合各部門對每起投訴的詳細記錄胺投訴發生的時間、起因、過程、結果、涉及的護理人員等進行分類、歸納、分析并對相關投訴事件進行綜合總結、分析。
2結果
76起投訴原因主要分類如下:就醫環境(包括導向指示牌)、手術室環境差占35%。服務設施不到位占20%。患者隱私保護意識差5%。服務態度、主動服務意識不強10%。標本送檢環節存在隱患占5%。門診手術都為自費手術,不能走醫保或農合占2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