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PVS病患的社區康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田偉1,2王征美1,2孫嵐1,2作者單位:1.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2.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
近年來隨著社會救治體系、診斷技術和治療手段的發展,急診患者死亡率明顯降低,出現大量持續性植物狀態(pvs)患者。據統計,在美國每個住院的PVS患者在前3個月的費用約為14.9萬美元,以后每年約10萬美元[1],美國每年用于PVS的費用高達10~70億美元。我國尚無全國性或地方性的統計資料,有報道國內某醫院PVS患者每年約需醫療費10萬元人民幣[2]。給社會及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PVS已成為國內外嚴重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因此,如何減輕家庭和社會的醫療成本在社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經濟便捷的康復治療方案,促進PVS的意識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PVS定義
PVS由Jennett[3]于1972年首次提出,其特征是對自身和外界的認知完全喪失,存在睡眠-覺醒周期,不能執行任何指令,下丘腦及腦干的功能基本保留。對于診斷PVS的最短時間,目前也未統一,我國2001年南京《修訂的PVS診斷和療效評分標準》中,植物狀態持續>1個月才能定為PVS。
2PVS的治療
2.1營養支持
PVS營養按營養物質供給途徑分為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兩大類。①腸內營養(EN):系經口或導管提供營養物質至胃腸道的方法,分為經口營養和經管營養。根據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胃動力情況、年齡、身高及營養狀況等確定喂養方式、熱能及食物供給量,選用普通勻漿飲食、營養餐(牛奶、纖維素、能全力、小米粥混合物)或腸內全營養素[4]。如果胃腸功能良好,且無吞咽障礙者,可盡早開始經口進食[5]。每日能量計算,成年人休息狀態所需熱量105~125.5kJ(25~30kcal)/kg計算,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60%、蛋白質占總熱量的30%、脂肪<總熱量的15%。②腸外營養(PN)是指通過腸道以外的通路即靜脈途徑輸注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以達到糾正或預防營養不良,維持營養平衡目的的營養補充方式,一般在小腸吸收功能障礙或嚴重臟器衰竭時考慮使用。
2.2藥物治療
①中醫中藥。早期患者常伴有高熱、大便不通,中醫辯證為上焦熱盛,腑氣不通,可給予大承氣湯加減,意在通腑瀉熱,急下存陰。PVS病機主要是虛、瘀、痰三方面,虛者,補腎益氣,方用左歸丸加參芪;瘀者,益氣活血化瘀,方用補陽還五湯加蜈蚣、土鱉蟲等;痰者,化痰開竅,方用溫膽湯加遠志、菖蒲等;陰陽具虛,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方用地黃飲子加減。
②西藥治療:以口服甲鈷胺片、奧拉西坦膠囊、鹽酸多奈哌齊及靜脈滴注馬來酸桂哌齊特、神經節苷脂等。改善循環、營養神經、促進腦功能恢復的藥物為主。
③感官刺激治療。視覺刺激:在患者視野范圍內懸掛閃爍彩燈以及可移動聲光玩具,定時給患者看病前照片、親人照片、喜愛的圖片等;給患者強弱交替,色彩變化,位置變化的視覺刺激,如移動的手電、蠟燭等,以便患者能對視覺刺激更加敏感,不易產生視覺疲勞,同時可以活動相關的眼部、面部、頸部肌肉;結合聽覺刺激選擇適宜的電視節目;患者條件允許盡早安排適當的戶外活動,接觸外界環境,使患者可以從視、聽、嗅覺等多條信號通路進行獲得信息,以便其早日康復。聽覺刺激:鼓勵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情感溝通。如呼喚其名字、稱呼,向其講述最難忘的人和事;播放患者平時最喜愛的音樂、電視或廣播節目,音量以常人能聽清楚為宜,避免節奏強烈導致患者緊張,時間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15min/次,全天進行數次;給予患者一定指令性語言,這對患者早期認知康復有一定作用。味覺刺激:吞咽困難患者可用棉簽蘸上橙汁、辣椒、檸檬、芥末、白糖等食物刺激舌部味蕾;無吞咽困難患者可將含有各種味道液體少量經口喂入;可用長棉簽刺激舌根部,誘導患者伸舌;對嘴唇和口周進行刺激,當患者對刺激出現撅起、閉合嘴唇及逃避刺激的反應時,可逐漸增加刺激,降低防御反應,提高覺醒水平。嗅覺刺激:定時將各種水果、鮮花、風油精及患者最喜歡的食物放到患者鼻旁,每天數次,每次15s。減少刺激氣味的物品,以免造成患者緊張焦慮情緒,進而影響患者的康復。深淺感覺刺激:家屬不定時的撫摸、按摩;四肢末端冷熱交替刺激;可給予足部中藥泡洗和按摩;早期避免強刺激,以免患者過于緊張導致肌張力增加。
④針灸治療:采用醒腦開竅針法與扶正補虛針刺法相結合進行治療[6,7]。醒腦開竅針法選取百會、四神聰、人中、印堂、攢竹、內關、合谷、涌泉等穴;扶正補虛針刺法選中脘、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以30號1或1.5cm毫針進行針刺。將攢竹、內關、合谷、涌泉穴分別連接G-6805電針儀,頻率8~13Hz,疏密波,調整刺激強度,留針30min,拔針前再予提插捻轉手法1次,每日1次。⑤運動療法(PT):進入植物狀態后應積極進行早期功能訓練,預防并發癥和繼發性損害。包括每2h更換1次體位,床上良姿位擺放,早期的肢體被動活動,站立訓練,遵循臥位→坐位→站立循序漸進的原則。
3機理探討
中醫學中無PVS這一名詞,相關論述散見在中醫文獻“神昏”、“昏憒”、“昏迷”及“外感熱病”、“痰證”、“脫證”等論述中,將其歸屬于神昏范疇,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神昏[6],其病因病機是清竅失靈,神明失守[8]。現代研究表明,頭部針刺治療能引起大腦皮質相應區域的興奮和調節,改善腦循環,有利于腦部病灶的修復和神經系統中樞部位功能的重建[9]。運動區為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在頭皮上的投影,屬局部取穴,因而針刺運動區對大腦皮質中央前回的功能-肢體運動功能和發音功能的恢復有良好的促進作用[10]。人中為督脈經上的要穴,專治昏迷,針刺人中可開竅啟閉,促醒元神;針刺舌穴可以疏通經絡、醒神開竅、調整臟腑功能[11]。四神針法取穴位于頭部百會穴四周。腦為神明之府,百會為諸陽之會,可督一身之正氣。針刺百會穴能較廣泛地調節腦功能[12],通過針刺能改善頭部經脈氣血,繼而統調全身氣血,使陰陽平衡,心神得安。可調節臟腑氣機,使陰陽平衡,可取安神之效。
目前,關于PVS患者蘇醒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機理暫沒有統一的認識,也沒有準確的神經系統定位。主要的學說有:①神經細胞修復和再生學說。嚴重腦損傷患者神經細胞損傷后可以引起軸突的側支芽生,對于那些未完全受損和一些功能喪失、但結構完整的神經元,經過積極的治療和康復訓練,其活性和功能完全可以恢復,使肢體功能再現。②腦循環血流增加及再分配學說[13]。外周感覺刺激、電刺激均可增加腦循環血流量,有利于神經細胞代謝及功能恢復,促進意識恢復,同時可影響腦內血流的分布,并不引起血流總體的絕對改變。③機體免疫及遞質和受體學說[14]。各種刺激治療可使PVS患者腦組織神經遞質系統代謝發生變化,增強神經細胞的代謝,促使神經功能的恢復。④上行網狀激活學說[15-16]。外周各種刺激通過神經反射激活直接激活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引起神經遞質發生改變,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使處于抑制狀態的腦細胞重新蘇醒,并導致覺醒程度的增加,促使PVS患者意識的恢復。⑤神經旁路學說。早期介入、進行聽覺刺激、深淺感覺刺激及功能鍛煉,有助于語言、運動的神經環路的建立。
4小結
PVS為腦的彌漫性損害,多由重度顱腦損傷,腦血管病、腦缺氧、缺血等疾病所致。康復干預在PVS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區康復中,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因地制宜,生命征平穩后盡早康復介入,實施營養支持、藥物治療、物理因子治療、針灸、運動療法及高壓氧治療等[17],不僅有助于并發癥的預防,還大大提高了PVS患者的覺醒。PVS患者的康復是一項綜合的多元系統工程,涉及醫護人員,康復技術和家屬的支持,而且病程較長,需醫患間的相互溝通、密切合作,才能為社區康復提供便利的條件和康復環境。逐步探索出一套簡單易行的,適合社區的康復治療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及家庭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