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免疫學教學模式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將計算機、投影儀等現代媒體設備應用于授課過程中,將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形式。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將多媒體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以保證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以下優點:一是教學過程形象具體、生動深刻;二是課堂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化;三是教學環境的個性化與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多媒體其難以比擬的優勢,無疑為抽象難懂的免疫學教學提供契機。但教師容易過度依賴多媒體,成為課件單純的講解者,忽視和傳統有效教學手段的配合,也對老教師授課帶來挑戰。相比板書和手繪圖,多媒體課件授課節省時間,課堂的節奏會加快,易出現學生思維及理解吸收進度不一的情況。另外,多媒體設備在偏遠地區的普及仍存在困難。
二、基于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
免疫學引入PBL的教學理念較以往的教學模式存在根本區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少有時間及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老師根據課堂的內容,結合臨床案例給出問題,如流行性感冒期間,健康人群免疫系統如何抵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為什么要多次注射?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求索學習,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的綜合培養。PBL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理論架構和基本知識,而且讓學生發現醫學免疫學的發展規律,養成發展性的思維模式。PBL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應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作為基礎學科,醫學院校教學安排較早,學生缺乏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支撐,實行有難度。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課時安排也提出較高要求。因此,在免疫學教學實踐中,需要根據學情逐漸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對PBL進行應用。
三、轉化醫學理念教學模式
轉化醫學也稱轉化研究,是近年新提出的理念,強調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使兩者之間建立更為直接的關系。未來醫學想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依賴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結合,轉化醫學理念的出現有效地彌補了基礎研發與臨床治療之間的鴻溝,注重學科間多層次、深層次的整合與合作,避免基礎與臨床的脫節現象,符合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整體方向。醫學免疫學是橋梁學科,具備轉化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貼合臨床應用,靶向授課,增強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免疫應答是免疫學的核心內容,完整的機體免疫應答幾乎涵括了免疫學大部分知識,是學習的重難點,牽涉的內容多且零散。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解難以讓學生掌握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應用轉化醫學則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臨床常見病為例,與相關章節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如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與免疫學抗原章節相結合;器官移植排斥反應與HLA的關系;系統性紅斑狼瘡與自身抗體的關系等等。轉化醫學應用于免疫學教學最大的阻礙是:基礎免疫學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教學能力強卻脫離臨床實踐,知識體系單一,缺乏實踐性、應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臨床免疫學教師有豐富臨床經驗,教學力量卻較弱。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優劣勢有待繼續摸索。
四、融入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
20世紀6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首次提出建構主義,80年代開始,漸漸在教育領域得以應用。建構主義理論重新詮釋了學習的內涵,它最基本的理念是:知識是由學習者主動建構而來,并非被動接受和灌輸,不同個體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理解不盡相同。建構主義學歷理論強調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信息認知和加工的執行者,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隱含著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個人先前的經驗知識與心理結構,學習過后,其原有的知識結構被轉換、重組或者改造。免疫學理論枯燥,填鴨式講解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免疫學教學實踐,有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提高。講授免疫學理論過程中,將教學過程分階段逐級進行,注重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達成學員自我建構的目的。每完成一階段學習后,提出綜合性問題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提高自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舊知識的不斷積累、沖突下,逐步完成免疫學的整體建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對學員的自學能力、自制力提出較高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須隨之改變。對于已經習慣被動學習的學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有待完善。
五、框架式教學模式
框架式教學理論建立在支架式教學理論、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和發展性教學理論的基礎之上。強調教師和學生從整體層面把握知識體系,而不過多糾纏于教學細節內容。為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建構提供概念框架,對繁雜難懂的知識加以分解再逐漸深入理解。框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免疫學教學能有效降低課程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對整門課程有整體把握,不斷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應用,通過建立框架結構使學生對知識的基本脈絡有初步認識。只精簡講解框架內所包含的內容,對內容之間有交叉或相互聯系的部分加以強調,而課程內容的細節部分,可留由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的方式充實大體框架。以機體免疫應答為例,首先搭建免疫應答基本框架,由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所構成,涉及的具體內容只大致講解,涉及的細節部分以問題的形式交給學生自學。目前已有教研室將該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既減少課時也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免疫學教學也融入心理學、網絡互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實際上,“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學模式各有利弊。教師必須不斷關注本學科的最新動態,結合院情學情,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不斷拓寬教學思路,堅持鉆研教法教藝,提高免疫學教學質量,使免疫學成為一門教師易教,學生樂學的課程。
作者:姚玲 唐正宇 王碧玉 王太林 單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