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通過在呼吸內科應用不同護理管理模式,比較分析臨床護理保護措施在有效抵御護理風險因素的顯著作用。方法選取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呼吸內科工作的護理人員68名,隨機均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保護措施,B組為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人員對不同臨床護理措施的滿意度,以及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的職業風險發生率及護理缺陷發生率。結果觀察組在護理人員滿意度為94.1%,高于對照組的76.5%,在職業風險發生率和護理缺陷發生率上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完善的護理保護措施在呼吸內科能明顯降低臨床護理風險,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提高護理人員滿意度,是具備推廣價值的臨床護理管理模式。
【關鍵詞】臨床護理保護;呼吸內科;護理管理
近年來,隨著全國性的大氣污染的逐步蔓延和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持續攀升,給呼吸內科醫護人員臨床診治和護理帶來較大壓力。作為診治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的功能科室,呼吸內科收治的多種病癥具備較強的傳染性,致使臨床護理人員成為呼吸系統疾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工作的潛在危險性,已成為嚴重困擾呼吸內科護理人員身心健康和護理質量的重要問題。本文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在呼吸內科比較分析不同臨床護理措施的差異性,研究臨床護理保護管理在控制護理風險、改善護理質量上的顯著作用。旨在進一步推動改善呼吸內科臨床安全防護效果,盡量避免護理人員的職業性傷害的發生。相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呼吸內科工作的護理人員68名,均為女性。隨機均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2歲,???4名,本科16名;B組為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9.4歲,???9名,本科11名。經統計學分析,兩組護理人員在性別、年齡、學歷等自然條件上無明顯差異(P>0.05)。
1.2一般方法:
兩組采用不同護理管理模式,A組運用臨床護理保護措施,B組運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記錄周期,以護理人員護理患者數滿20例時截止。其中在呼吸內科運用臨床護理保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措施:
1.2.1健全管理機制。
在嚴格遵循原有日常護理管理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堅持做到“三個要”。一要對護理人員加強自我保護的有關內容突出強調。如堅持簡單有效的標準洗手法,注射回針堅持單手套法預防針刺傷,類似操作都堅持按章做到流程化操作、標準化檢驗。二要對重要護理內容做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如正確佩戴口罩,上與下眼瞼距離1cm,下需完全包住下頜,內面折疊方能收入無菌袋[1]。三要建立責任和落實體系。臨床護理保護的有效實施,需要各級護理人員按章辦事、按崗盡責、上行下效、相互監督,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員,時時要想安全法,處處要做安全事。
1.2.2嚴謹工作作風。
優秀的制度需要原原本本地落地執行,才能發揮應有的效力。呼吸內科的臨床護理工作千頭萬緒、銜接緊密、事關重大,護理人員應當始終保持嚴謹自律的工作作風,這是達到臨床護理保護效果的關鍵。一方面,要搞好常態化的崗位培訓,強化護理技能的熟練度,固化護理作風的規范性。另一方面,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好自我保護和技術防范,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時刻繃緊安全弦。
1.2.3強化風險教育。
一要持續加大職業防護教育力度,掌握針對各類傳染源和感染源的防護機制。二要采取隨機隨崗經常性考核驗收,檢查護理人員對基本防護和應急處理等知識的真實熟悉程度。三要認真梳理臨床護理上潛藏的風險點和隱患點,定期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呼吸內科臨床護理面臨的主要風險有:與患者接觸帶來的結核桿菌感染等生物性危害;由使用消毒試劑等引起的化學性危害;處置作業意外刺傷、儀器輻射等造成的物理性危害。這些在日常臨床護理防護中,還需要一線護理工作者不斷進行總結豐富。
1.2.4加強技術防護。
一方面,是要加強對護理環境的消毒滅菌等防護措施。如疑似和確診的呼吸道傳染病病房,要堅持用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消毒溶液進行洗消作業,要定期開啟循環式空氣消毒機防止飛沫中細菌病毒污染空氣,污染后要馬上進行消毒[2]。另一方面,是要做好護理人員自身防護措施。如進入病區要正確穿著隔離服,正確佩戴口罩,可能接觸患者體液或有侵入性操作時,要正確穿戴手套,護理人員的休息環境要保持空氣流通勤通風等。
1.2.5筑牢心理防線。
長期處于高危的工作環境,出于生理本能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必然較大,恐懼、疑慮等不良情緒如不能及時排解和疏導,容易引發和滋生心理疾病。要對護理人員掌握運動、傾訴等有效的解壓方法,在工作中鍛煉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保持健康積極的工作態度[3]。
1.3效果評定標準:
為有效考量臨床護理保護在實踐中的有效性,針對呼吸內科護理人員臨床護理風險防范效果和臨床護理質量,對兩組護理人員和對應患者進行調查和評測。
1.3.1護理人員滿意度:
自制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各致病因素防范、感染控制、管理規章科學性等相關臨床護理方面內容??傇u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80~100分為非常滿意。
1.3.2護理職業風險發生率:
統計兩組護人員在臨床實踐中因保護措施缺乏、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而產生的護理風險,并計算其發生概率。
1.3.3護理缺陷率:
依據醫療缺陷判定標準,圍繞日常對呼吸內科患者臨床治療處置工作,記錄具體問題劃歸所屬缺陷程度,并計算兩組護理工作各自缺陷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檢驗標準為α=0.05,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有效率為76.5%,兩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職業風險發生率調查結果:
研究中兩組各護理患者680例,觀察組發生職業風險事件179例,風險率為26.3%,對照組發生職業風險事件22例,風險率為3.2%,兩組護理職業風險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護理缺陷率調查結果:
經統計,觀察組被評定為護理缺陷的有18例,護理缺陷率為2.6%,對照組被評定為護理缺陷的有79例,護理缺陷率為11.6%,兩組護理缺陷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在臨床護理中面臨生物病菌感染、化學物質污染、物理損傷和心理侵害等諸多高危致病因素,使臨床護理人員長期承擔著較高的職業風險[4]。研究結果表明,在呼吸內科的臨床護理中采取保護措施,能夠明顯降低護理工作風險的發生率[5],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不僅促進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的提升,更大幅降低了總體護理缺陷率。所以說,臨床護理保護有效改善了呼吸內科的臨床護理管理水平,是極具推廣價值的先進護理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馬鳳萍.臨床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7):522-523.
[2]李立群.臨床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24):31-33.
[3]溫華慧.探討呼吸內科中護理管理的臨床保護應用[J].醫學信息,2004,17(39):220.
[4]閆芳,惠榮.淺談呼吸內科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問題[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1):149-150.
[5]賴遂華.臨床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559-560.
作者:沈禮利 李華喜 黃素萍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醫院綜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