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神經內科護理中潛在護理風險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護理安全是臨床護理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是指患者在護理期間沒有出現生理或心理功能的損害與障礙以及死亡等事件等。神經內科的常見病種主要包括:腦部炎癥性疾病、腦血管疾病、偏頭痛、周圍神經病、脊髓炎、癲癇、代謝病、遺傳病等。在神經內科的護理過程中,由于患者多為高齡人群,病情危重,且患者的恢復期大多較長,自理能力弱,因此護理風險和安全隱患都高于普通病區患者。為進一步分析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潛在護理風險,并積極探討防范對策,我院通過對神經內科護理風險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在護理過程中積極采取相應防范措施,有助于提高護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進患者的康復,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間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56~82歲,平均年齡(59.2±4.8)歲。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將9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護理風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均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特點
從患者的疾病組成看,神經內科患者絕大多數為腦血管疾病,屬于高發病率、高病死率群體。同時,由于患者年齡偏大,受疾病影響不同程度存在肢體、吞咽言語、意識等功能的障礙,病情變化快,屬于護理高危人群。從護理人員角度來看,人員構成年齡偏低,護士職稱結構不理想,有的地方還存在學歷偏低的情況,護理人員梯隊尚未形成,且存在人員不足情況,缺少應對意外突發事件的能力,從而影響護理質量。神經內科學科方面分析,由于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繁雜瑣碎,基礎護理任務尤其繁重,無形中增加了護理的風險系數。
1.3護理風險種類
根據護理風險的性質,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種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護理差錯事故:護理醫護人員執行醫囑不當發生給藥錯誤等,或護理人員對患病人員查對不當引起的遺囑執行錯誤,甚至由于護理方法不當對患者產生傷害。投訴事件:神經內科患者病情復雜,護理人員可能因為病情觀察不到位而產生投訴糾紛或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不滿而產生投訴事件。意外事件:神經內科患者自殺、患者摔倒或極個別患者產生輸液不良反應等情況。
1.4風險因素
1.4.1患者因素
①心理因素。有些患者的恢復期長,經濟負擔較重,容易出現焦躁不安的情緒,可能會悲觀地不愿接受治療,消極地配合護理工作,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殘現象。而有些患者的自尊心較強,不愿在日常治療和恢復中過多的麻煩護理人員,甚至會抵觸護理人員的幫助,做一些自認為力所能及的事情,導致發生意外。②體質因素:患者其自身具有一定的體質風險,一般神經內科患者老年人數量最多,因而潛在發生護理風險的可能就越大。特別是患病老年人本身身體較為虛弱,隨著病情的持續,具有突發抽搐或者暈厥甚至意外窒息等意外的風險,一旦在臨床不能得到及時的發現而及時搶救,必將給患者生命造成威脅。③神經因素。神經內科的患者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神經的敏感度比較低,使用熱水袋時容易出現燙傷現象;如果長時間保持一個體位,則容易出現壓瘡。如果患者的額葉、顳葉等部位損害嚴重則容易出現躁動、記憶力缺失、精神異常等情況,若疏于監護,容易走失?;颊咴谶M行鼻飼插管、PICC置管治療時,可能因不適而自行拔管。
1.4.2醫院因素
①環境因素。病房附近和醫療設備可能有安全隱患,比如未固定床腿剎車,廁所地滑,樓道有水等,導致患者跌傷等。另外,病房空氣混濁、光線昏暗、人流較大等都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煩躁等情緒。②業務素質。個別年輕的護理人員經驗不足,技術操作不熟練,面對突發狀況不能有效地處理,可能導致事態進一步惡化。另外,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醫院的醫療設備和藥物也在不斷更新,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責任意識。一些護理人員責任意識薄弱,護理記錄不規范、不詳細;操作不規范,影響護理效果;不能及時發現并發癥和突發狀況,導致病情延誤;錯誤判斷病情,造成嚴重后果等。
1.5風險防范措施
為進一步研究探討風險防范的對策,分別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對策,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在護理過程中注意對可能出現的護理缺陷進行預防;實驗組患者,針對神經內科中的護理風險因素,采取全面的風險防范措施。
1.5.1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建立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制定適合神經內科護理的應急預案及組織體系,同時設立科室質量檢查小組。對護理文書書寫、健康宣教、感染管理、三級培訓等情況進行質量檢查,確保最大程度規避護理風險。
1.5.2強化健康教育
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提前向患者說明病房的環境、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護理的內容、方法等,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更容易配合和接受護理工作。認真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慮。對于焦躁不安的患者,要給予合適的關懷,陪患者聊天,傾聽患者的傾訴,并及時進行疏導,增強患者的信心。
1.5.3完善病房環境
定時給病房通風,保持光線明亮融合,控制噪音,給患者一個舒適的環境。定期對病床、輪椅等進行維修,及時發現各種隱患。保持廁所、走廊等干燥清潔。對于醫院或者科室內的重點部位,比如衛生間、洗衣房、配電室等易滑、易發生觸電事故的部位要設置必要的防滑、防觸電標志,警告裝置要足夠醒目,引起患者及家屬的注意,避免意外的發生。
1.5.4提高業務水平
要進一步改良護士工作的工作方法,建立起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工作理念,時刻樹立風險意識,工作中要及時的發現存在的風險隱患,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消除隱患,避免意外的發生。針對不同的護理人員定期進行相應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操作規范,提高其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強化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面對意外狀況不慌亂,能夠正確判斷,及時處理。定期開總結會議,總結各自工作中的不足與優點,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1.5.5完善管理程序
醫院應根據神經內科護理的特點,制定出完善的監管程序,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實施責任制,將每個責任具體到個人,完善懲罰制度。提高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程度,建立醫師與護理人員共同查房的機制,合理搭配醫護人員結構,查房時,責任護士要向醫師介紹患者在護理期間的行為情況,為醫師開展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同時醫護共同查房還可以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和隱患,并加以及時的糾正,確保護理工作避免遺漏某個重要的護理環節。規范護理記錄,要求每個護理人員必須如實、規范的填寫。
2結果
據統計開展護理風險防范前,我院神經內科護理中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約為21.45%,開展護理風險防范后,實驗組共發生護理缺陷2例,發生率為4.44%,下降17.01%;對照組共發生護理缺陷9例,發生率為20.00%,下降1.45%,差異明顯。
3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較嚴重,且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礙,臨床護理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增加了護理的難度。因此,必須針對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潛在護理風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不僅要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素養,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醫院管理,合理安排護理任務,確保醫療設備功能健全,為患者營造舒心安靜的療養環境,及時排除安全隱患。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神經內科患者護理風險一方面來自于患者自身,如大多數患者病情較重,體質虛弱,且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礙與心理失常等,護理難度較大;另一方面,護理風險也與醫院管理具有密切的關系,比如醫院管理薄弱,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不過硬、職業水平低等也會引起患者出現一些異常的反應,造成一些意外的發生。本文結合我院臨床護理實際,針對神經內科中的護理風險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結論:雖然影響神經內科護理的護理風險因素并不能夠完全的消除,但卻可以通過積極防范最大限度進行避免。本次研究顯示,通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醫院管理,改善患者的住院條件,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環境,可以有效降低潛在的護理風險,提升患者對醫院的信任感和滿意度。同時,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輔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能夠有效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服務水平。通過分析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實驗組開展風險防范后,護理缺陷的發生例數和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實施風險防范前明顯下降,同時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顯著。綜上所述,神經內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主要來源于患者和醫院兩方面,針對主要的風險因素,通過加強和規范醫院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護理服務,可以有效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強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作者:劉麗霞 單位:紫金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