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內科患者內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內科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國心內科防治指南的心內科病標準。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齡(45.9±5.6)歲;對照組57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齡(47.1±7.3)歲。2組患者一般情況無明顯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加以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
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心內科疾病是長期慢性的疾病,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易產生焦慮、悲觀、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緒,甚至出現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進行疏導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狀態從而配合治療。
1.2.2健康知識教育
對患者予以相關的健康教育,醫護人員通過面對面宣講、發放宣傳手冊、組織座談會及講座、電話隨訪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講解心內科的相關知識,如與環境的關系,心臟功能運行的機制及防控措施,心內科的臨床常見癥狀,并且分析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病情產生的影響。
1.2.3運動指導護理
給予患者適當的運動指導,告知患者適當合理的運動會對心臟功能帶來獲益,并且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選擇合適的運動類型、頻率及強度等,如慢跑、游泳、氣功、太極等,囑咐患者每天堅持運動30min,以期間無明顯的不適感、中等強度以下為宜,若患者在運動時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若停止后仍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
1.2.4用藥的護理
給予患者臨床用藥的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藥方案,選用適當的藥物,對患者進行早期治療與聯合治療等方式的治療。了解并掌握藥物的名稱、劑量、服用時間及方法、藥物的不良反應等,指導患者用藥,囑咐患者按照醫囑定時、定量、堅持服藥,按時監測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
1.3療效標準顯效
病情穩定,無明顯并發癥;有效:病情相對穩定,偶見心悸胸悶,均可自愈;無效:較前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結果
2組患者干預前后
總有效率干預組為78.9%,對照組為54.4%,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27.70,P<0.05)。
3體會
心內科患者臨床癥狀多見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胸痛等,在生活中由于患者對心內科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初期并不加以重視,導致了患者病情的反復發作,從而給家庭增加了相關的經濟負擔。有相關研究表明,針對心內科患者及時進行一系列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反復發生。本資料結果顯示,干預組總有效率為78.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4.4%,2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指導患者定時、堅持、規律的服藥,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提高臨床療效和預后質量,與相關研究結果相吻合。總之,經過一系列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后,病情能夠有效控制,避免長期服用藥物而給患者帶來抑郁心理,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作者:許露露單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