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重癥患者內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選取
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的平均年齡為(47.9±13.5)歲,患者多為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將這80例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兩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病因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呼吸內科的護理要求并綜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除了基礎護理以外,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1)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的追蹤和監察,工作的重點為呼吸頻率和深度,對患者可能出現的比如咳痰、咳血等癥狀做好詳細的監察和記錄;(2)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3)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和過敏藥史,合理用藥;(4)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保證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院方的治療;(5)環境護理: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對于環境的要求相比之下要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具體應該在日常中定期為患者清理病房,對病房進行全面的消毒,保證房間的通風換氣以及溫度和濕度的控制。
1.3療效判定標準治療
效果分為四個等級:(1)痊愈:病情得到遏制,患者開始恢復;(2)好轉:患者在接受系統的治療和護理后,病情有了明顯的減輕;(3)未好轉:治療前后,患者的病情沒有明顯的變化,且有加重的跡象;(4)死亡。
1.4統計學方法運用
SPSS.17.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實驗的計量資料,并應用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結果根據我院的研究治療,80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護理之后,有40例患者痊愈,25例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13例患者的病情無好轉跡象,2例患者死亡。
2.討論
隨著醫學水平的整體發展和模式的轉變,最大程度的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并改善患者護理干預的模式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同。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受疾病及自身身體情況的影響,普遍存在反應能力和活動能力下降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外事故的發生幾率較之常人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1心理護理組呼吸
內科重癥患者,往往是年齡較大的老者,我院的研究中有很多這樣的患者由于病情加重,生活自理情況就受到了影響,如果在護理過程中沒有有效的進行心理疏導很容易產生抑郁、焦躁、偏激等負面情緒。心理護理是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溝通,這對于患者的恢復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相對的來看,心理護理的效果不及機械護理。但是,我認為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都應該在其中加入對患者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信心和良好的治療氛圍,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2環境護理
前文已經提到了,呼吸道疾病相比于其他疾病來說,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有可能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環境護理就是要保證患者有一個良好的治療和恢復的環境。
3.總結
綜上所述,觀察組的護理方法相比于傳統的護理方法,治療效果更佳明顯;其次,觀察組中具體使用到的方法也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方法,它能夠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科學的整合,這樣治療效果將更為明顯;結合我院對患者的實例研究結果來看,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展開科學的護理方法,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借鑒并推廣。
作者:吳捷單位:云南昆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