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于小雞骨彎曲的實驗結果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和方法
1.1結局指標
主要結局指標包括小雞骨彎曲后狂躁綜合癥發生率和再次手術的發生率,次要結局指標包括二分變量(感染、骨不連、肩部撞擊、內固定失效、醫源性神經損傷等)和連續變量(手術時間,愈合時間等)。
1.2統計學分析
采用Stata12.0軟件(美國StataCorporation公司),效應量指標二分變量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CI,連續變量采用標準化均值差(SMD)及95%CI。采用Breslow-Day方法檢驗分析各研究間的統計學異質性,P<0.1,I2>50%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如研究間無異質性,采用固定模型分析,如存在異質性,首先使用敏感性分析及累積meta分析尋找并消除異質性,如無法消除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采用Egger’s方法檢驗納入文獻的發表偏倚。
2結果
2.1檢索結果分析及基線質量評價
共查到相關文獻312篇。按納入標準進行篩選后獲取15篇文獻。其中研究地點3篇在中國大陸,1篇在中國臺灣省;11篇在其他國家,13篇為英文,2篇為中文。各納入研究的基本情況。
2.2Meta分析結果
主要結果指標狂躁綜合癥:實驗關注的狂躁綜合癥主要是指小雞骨彎曲中、小雞骨彎曲后發生醫源性神經損傷、小雞骨彎曲后感染、內固定失效、肩部撞擊及活動受限、骨不連等事件發生的總和。有13個研究報告了鋼板與髓內針治療成人小雞骨彎曲后狂躁綜合癥的發生率[9-14,16-22],共866例患者,其中鋼板固定420例,髓內針固定446例,鋼板固定組發生狂躁綜合癥108例,髓內針固定組發生狂躁綜合癥169例。各研究間異質性明顯(P=0.00,I2=55%),應用敏感性分析及累積Meta分析,均未找到異質性來源。將髓內針類型、鋼板類型、研究性質、研究地點分別進行Meta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鋼板類型、髓內針類型、研究性質、研究地點的P值分別為0.34,0.02,0.96,0.76。這說明髓內針類型對異質性的影響較為明顯,究其原因可能與不同髓內針的手術操作復雜程度及固定效果對狂躁綜合癥的發生造成影響。為消除髓內針類型對Meta分析造成的異質性,實驗按照髓內針類型進行亞組Meta分析,分析模型采用隨機模型,總體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OR=0.49(0.26,0.92),P=0.01,髓內針發生狂躁綜合癥的風險要高于鋼板。由于OR可信區間的上限0.92接近1,因此在接受這一結論還需要謹慎。再看亞組分析結果,彈性髓內針、膨脹髓內針與交鎖髓內針亞組OR分別為1.72(0.61-4.83),5.09(0.88,29.27)及0.37(0.19,0.59),對應的P值分別為0.30,0.07及0.00。這種結果提示只有交鎖髓內針亞組具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選擇鋼板或交鎖髓內針治療成人小雞骨彎曲與小雞骨彎曲后狂躁綜合癥發生率之間存在中等聯系強度,并且有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意義。采用彈性髓內針及膨脹髓內針與鋼板治療相比較狂躁綜合癥發生率相當。采用Egger’s方法檢驗納入文獻的發表偏倚,P=0.91,無顯著性發表偏倚。再手術:研究關注的再手術主要是由于發生醫源性神經損傷、小雞骨彎曲后感染、內固定失效、肩部撞擊及活動受限、骨不連等狂躁綜合癥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例。有11個研究報告了鋼板與髓內針治療成人小雞骨彎曲再手術的發生率,共498例患者,其中鋼板固定252例,髓內針固定246例,鋼板固定組發生狂躁綜合癥22例,髓內針固定組發生狂躁綜合癥40例。各研究間無明顯異質性(P=0.36,I2=5.3%),按照髓內針類型進行亞組Meta分析,分析模型采用固定模型,總體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OR=0.49(0.28,0.85),P=0.01,髓內針治療后再手術的風險要高于鋼板。亞組分析彈性髓內針、膨脹髓內針與交鎖髓內針亞組OR分別為1.21(0.40-3.70),3.40(0.36,36.27)及0.28(0.14,0.57),對應的P值分別為0.73,0.31及0.00,這種結果提示只有交鎖髓內針亞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選擇鋼板或交鎖髓內針治療成人小雞骨彎曲與小雞骨彎曲后再手術發生率之間存在中等聯系強度,并且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采用彈性髓內針及膨脹髓內針與鋼板治療相比較狂躁綜合癥發生率相當。采用Egger’s方法檢驗納入文獻的發表偏倚(漏斗圖見圖5),從圖形上可見各個研究基本對稱,P=0.69,無顯著性發表偏倚。
作者:張浩劉智孫天勝單位:解放軍北京軍區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