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固定矯治病患的口腔護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強心理干預,教育患者正畸矯治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初戴矯治器可能引起的不適、疼痛的程度、持續時間以及處理辦法等,鼓勵患者加強和家長以及主管醫生的溝通,增強信心以利治療的進行。
觀察方法每月復診時均記錄牙釉質脫礦指數(EDI)、牙齦指數(GI)、菌斑指數(PLI)、出血指數(BI)。
EDI分級:0度0計為0分,釉質表面光滑透明,沒有白奎色斑;1度計為1分,釉質表面出現輕度的白奎色斑,面積小于所在區域的50%;2度計為2分,釉質表面白壟色斑大于所在區域的50%,但尚未達到100%;3度計為3分,釉質表面白奎色斑占滿所在區域,或釉質表面出現齲洞。
GI分級:0級牙齦健康;1級牙齦輕度炎癥:牙齦色有輕度改變并輕度水腫,探診不出血;2級牙齦中等炎癥:牙釀色紅,水腫光亮,探診出血;3級牙齦嚴重炎癥:牙齦明顯紅腫,并有自動出血傾向。
PLI計分標準:PLI根據壓面菌斑的厚度記分而不根據菌斑覆蓋面積記分。用視診的結合探針的方法檢查,檢查是用探針輕劃牙面,根據菌斑的量和厚度記分。計分標準:0=齦緣區無菌斑;1=齦緣區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視診不可見;2=在齦緣或鄰面可見中等量菌斑;3=齦溝內或齦緣區即鄰面有大量軟垢。
BI:將牙周探針輕探至齦緣以下,觀察出血程度設。0度為無出血,1度為牙齲略有水腫但不出血,2度為點狀出血,3度為線狀出血,4度為出血溢出齦緣。
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研究中,治療前1周固定矯治患者的臨床牙周指數EDI、GI、PLI和BI值基本正常,牙齦狀況良好,牙齦色、形、質正常,探診無出血,安裝固定矯治器1個月后患者的EDI、GI、PLI和BI值均開始有輕度上升,隨著矯治的進行各項指數均呈上升趨勢(P<0.05)。部分患者出現牙齦輕度紅腫,菌斑堆積及牙齦輕度出血等癥狀。見表1。
正畸治療中,由于固定矯治器戴用時間較長,會對患者牙周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良好的臨床口腔護理措施是護理工作中必須重視的方面。有研究認為正畸固定裝置會影響口腔自潔作用[2],容易導致局部菌斑堆積、牙齦出血即牙齦炎,嚴重的甚至可以發展為牙周炎[3]。有些患者牙面有食物殘渣大量堆積,牙齦紅腫,菌斑大量存在于牙齒表面,牙齦輕觸出血,口腔異味明顯,有的出現假性牙周袋,齦乳頭、齦緣增生性肥大。固定正畸患者矯治期間并發牙周組織炎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初裝矯治器時,患者由于以往的刷牙習慣不能滿足戴用矯治器后口腔清潔的需要,加上口腔黏膜對矯治器的不適應,牙齦組織容易發生紅腫;(2)就診患者中,青少年學生居多,學業重,學習壓力大,甚至部分學習要求過于嚴格,加之這些患者自控力差,沒有養成刷牙耐心、細致的好習慣,導致食物殘渣存留,菌斑形成,引起牙齦炎癥[4]。(3)固定矯治裝置采用的的直絲弓托槽、各種矯治弓絲、直絲帶環、頰面管、舌弓等裝置妨礙了牙刷刷毛的進入和口腔自潔作用。
正畸固定矯治患者的口腔護理對策:加強口腔衛生宣教,教育正畸患者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間、刷牙次數等,引導患者少食過酸、過甜、過黏的食物同時囑咐患者家屬予以監督,減輕固定矯治器治療對牙周健康的不利影響。有研究表明,正畸治療后患者比沒有正畸史的患者齲病和牙周病患病率較低[5],原因與在正畸治療期間患者養成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及講過牙齒矯正牙齒整齊的排列有利于口腔內食物殘渣、菌斑等的清理。建議患者采用和合理的輔助手段以幫助口腔健康的維護。如合理使用含漱液輔助菌斑控制,減輕牙齦炎癥,采用牙間隙刷輔助清理較難清潔的部位,定期由正畸醫師監測口腔牙周健康狀況以早發現、早治療早期牙齦炎,防止牙周狀況的繼續惡化。矯治器選擇、設計要合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矯治附件,帶環選擇要合適以避免對牙齦邊緣的刺激,牙面粘結劑要處理干凈以防止殘留物質刺激牙齦,選擇超薄托槽、自鎖托槽、高質量的正畸弓絲等以利于口腔牙周健康的維護和保持。加強心理干預,提倡“人性化”舒適護理理念,設立零障礙溝通渠道,使患者在矯治過程中所有的疑慮和可能遇到的困難及時與正畸醫師溝通,同時鼓勵患者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增強信心使正畸矯治得以順利進行。
作者:楊秀慈唐枝趙暖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醫院口腔科河北省辛集市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