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失血性休克患者手術室急救護理效果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每位患者都符合失血性休克的診斷標準,并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19~68歲,平均(41.1±2.8)歲;開放性損傷13例,閉合性損傷27例;因交通事故而意外受傷21例,因高空墜落受傷8例,因銳器損傷6例,因其他原因受傷5例;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18~69歲,平均(41.0±3.0)歲;開放性損傷14例,閉合性損傷26例;因交通事故意外受傷22例,因高空墜落受傷7例,因銳器損傷7例,因其他原因受傷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損傷類型、損傷原因及其他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而所有患者在本研究和家屬的知情同意下,并已簽署了有關知情同意書,經醫院有關部門審核批準通過。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急救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病情觀察護理以及輸血護理等,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的手術室急救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對患者進行優質的手術室急救準備護理
當手術室收到手術通知單之后,相關醫護人員必須立即準備手術過程中所需要到的一切物品,包括手術器械、輔料、搶救藥品物品(氧氣、大量膠體晶體液、水床、冰帽、加壓袋等),檢查電刀、吸引器、自體血回輸裝置、除顫儀等處于完好備用狀態,這樣,患者一到達手術室就可以使用,保證手術可以順利進行。聯系血庫,做好供血和配血。同時,配合麻醉師有效準備好相應的手術麻醉用品,連接好三通管等。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立即建立兩條以上粗大靜脈通道,并有效配合麻醉醫師進行深靜脈置管,從而保證手術治療過程中的輸血操作、補液處理、麻醉給藥處理以及各項監測儀的合理應用。失血性休克患者液體輸入量大,輸入的液體應遵循先晶體后膠體的原則,輸液速度根據患者的血壓、心率、尿量等隨時進行調整,并注意有無輸液反應的發生。其最突出的問題,是有效循環血量銳減而導致組織灌流不足,故補充血容量是治療失血性休克的首要措施,尤其在嚴重失血性休克的早期。休克患者大多呈昏迷狀態,神志不清,煩躁不安,所以安全有效的體位安置非常重要,要保證患者舒適,處于功能位,避免神經受壓,又要符合手術要求,對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患者要尤其注意制動,正確搬運患者,減輕疼痛,防止意外傷害。器械護士需要提前30min洗手上臺,認真檢查各種器械和物品,并且與巡回護士快速且準確地清點手術器械和紗布、縫針。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手術進展,主動并且及時傳遞器械和物品,與手術者默契配合,必要時充當助手,幫助顯露手術野,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另外,手術室護士要持續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心率變化情況、心律變化情況、呼吸變化情況、動脈血氧飽和度情況及尿量情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當患者的氧飽和度小于85%的時候,可以借助面罩實施加壓給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癥狀。在對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吸氧護理的過程中,必須及時清除患者的口腔以及咽部的嘔吐物和分泌物,防止患者出現窒息的情況,做好患者呼吸道的護理工作,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是關鍵。
1.2.2對患者實施抗休克急救
患者抗休克的急救,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嚴格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靜脈補充血容量和相應的流體平衡快速輸液,全血或血漿,充分補充患者血容量,具體措施:首先采用碳酸氫鈉糾正患者酸中毒情況;其次是進行輸血:給予半小時內需要輸入的1000ml的新鮮血液,穩定患者的循環血量,輸血的時候應先靜脈注射含10%的葡萄糖酸鈣的液體l0ml,防止枸櫞酸中毒。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中心靜脈壓,可以在此期間短暫提升患者的血壓,便于手術的順利開展。此時,還要對患者的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并發癥進行預防,觀察患者的末梢循環、皮膚溫度等情況,并做好記錄,及時匯報醫生和麻醉師。在自體血的回輸過程中,手術室護士必須要嚴格執行規范化的無菌操作原則和三查八對制度。針對開放性創傷患者,其自體血液可能會被污染,因此不能進行自體血液回輸。出現空腔臟器破裂癥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會存在內出血現象,所以也是不能進行自體血液回輸的。
1.2.3對患者實施手術室麻醉監護急救護理
當手術順利結束后,患者麻醉還沒有清醒時,手術室護士需要將患者轉移到相應的麻醉監護室。這種情況下,患者往往意識模糊,并且其血壓情況、呼吸情況、心率情況以及脈搏情況都相對不太穩定,麻醉室的監測護理工作堅決不可以放松。手術室護士必須要持續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尤其是心電圖的檢測。如果出現異常反應,應立即匯報醫生并且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另外,手術結束,由于術中大量沖洗和輸入大量液體,很多患者會有低體溫情況發生,所以做好患者相應的保暖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和對比。1.4統計學處理利用SPSS18.0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研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搶救成功的患者39例,搶救成功率為97.5%,對照組中搶救成功的患者32例,搶救成功率是80.0%,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人體大量失血后會導致血管內血容量急劇下降,血管容納能力失調,引發循環功能衰竭等現象,血液灌注能力下降,導致全身性代謝功能紊亂。失血性休克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休克類型,一般情況下患者的病情都是非常危重的,而且患者病情發展速度很快。所以在手術室急救護理過程中必須要防止并發癥的出現,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在對患者進行急救處理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要按照規范化的急救護理程序進行操作,保證急救護理的規范化,護士長或者是經驗相對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指揮人員,這會促使患者搶救成功率大大提升。大多數失血性休克患者失去意識,患者家屬沒有心理準備,產生恐懼、焦慮,將所有希望寄托在搶救醫生和護士身上,無形中增加了護士的心理壓力。護士遇到患者休克等意外情況時,應保持冷靜,積極配合醫生開展搶救工作。手術室護理人員穩定的心理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術、高度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責任感是搶救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具體來說,在對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優質手術室急救護理的過程中,手術室護士可以通過對患者實施手術室急救準備護理、抗休克急救護理以及麻醉監控護理干預等措施,保證在護理工作上分工明確,搶救工作順暢有序,從根本上提升患者失血性休克的搶救成功率。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搶救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失血性休克患者實施優質的手術室急救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搶救成功率,效果顯著。
作者:袁歡歡 單位:南通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