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脊柱損傷急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臨床資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經我院轉運和收治的126例脊髓損傷患者中,頸椎損傷45例,胸椎損傷51例,腰椎損傷30例。其中心跳呼驟停4例,5例由于現場人員未聽從調度指導而隨意搬動病人造成脊髓二次損傷,其余患者均為急救人員采用脊柱板轉運未造成新的損傷。
2.1現場傷情評估急救中心接到疑似有脊柱損傷的患者電話后,調度人員首先告知現場人不能隨意搬動患者,防止造成新的損傷。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確定環境安全后,立即對患者傷情進行現場評估。首先判斷患者意識、瞳孔、測量生命體征、呼吸道堵塞情況。若清醒患者,詢問其是否有頸、腰等部位的疼痛,以及肢體感覺、運動障礙等,凡懷疑有脊柱脊髓損傷者一律按脊椎骨折處理。
2.2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氧脊柱損傷患者口、鼻及咽喉部異物或因口腔內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救時首先應迅速清除這些部位的異物或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通暢。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易引起膈肌麻痹、呼吸肌無力,特別是高位骨折脫位更易壓迫延髓導致中樞性呼吸衰竭。應嚴密觀察這類患者的呼吸,備好氧氣、吸引器及各種急救藥品。若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立即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必要時行呼吸機輔助通氣。
2.3搬運對于疑有頸椎損傷的患者至少需3~4人搬運。由一名醫生應用“頭鎖”手法固定患者頭部并適度向上牽引,調節患者頭部位置,使鼻尖保持在正中線上,采用“托下頜”法將下頜上抬,另一名醫務人員上頸托,醫生始終固定患者頭部并發出翻轉命令,其他醫務人員按“原木滾動”的原則,將患者的頭、頸、胸、腰在同一軸向同時轉成側臥,由一名醫務人員檢查脊柱和背部無損傷后上脊柱板。頭部采用固定器固定于脊柱板上,然后用四條約束帶把患者固定在脊柱板上(位置分別為在胸與肱骨水平、前臂與腰水平、大腿水平、小腿水平),使患者不能晃動為宜。
2.4轉運途中的護理運送要求:力求快速,盡量縮短途中時間,對于頸椎損傷病員來說車速更要平穩,不要急剎車或突然提速。脊柱損傷的病員常合并其它嚴重多發傷。途中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若出現失血性休克征象護士必須馬上選用12號~16號留置針頭建立2條或3條靜脈通道快速輸液,快速補充血容量,確保輸液用藥通暢,維持有效循環。顱腦外傷病人給予降低顱內壓、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備好搶救藥品和器械。做好途中救護的搶救器材、藥品、物品準備,保證途中搶救工作不中斷。轉運途中一旦出現心搏停止,立即停車就地復蘇搶救。做好護理記錄及初步檢查記錄。
3體會
脊柱損傷患者在搬運時切忌采用“一人抬胸,一人抱腿”的方法。如果搬運方法不正確會引發二次損傷,導致或加重脊髓損傷,而使患者癱瘓甚至危及生命。使用脊柱板固定轉運脊柱損傷患者,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因搬運不當而造成的再次損傷,提高了院前轉運的安全性。頸椎損傷的患者常伴有呼吸道異物或分泌物堵塞導致窒息。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塊,切忌頭后仰,頭部使用頭部固定器固定于脊柱板上。抬擔架時盡量保持水平位,車速要平穩,不要急剎車或突然提速。準備好搶救器械和藥品,患者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立即氣插管或切開,就地搶救。對急救人員進行培訓,使其能熟練掌握脊柱損傷患者的正確固定搬運及頸托、脊柱板的操作方法。定期進行急救基礎知識的學習技能考核。此外,加強對社會公眾急救培訓工作,特別是警察、公共交通司乘人員、教師等特殊人群的培訓。急救人員到達救護現場前,電話指導現場人員不能進行盲目、不正確的搬運,以免造成新的損傷,減少致殘率及死亡率。
作者:王項菲王颯單位:沈陽急救中心沈陽軍區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