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手術全期護理的效果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一2011年6月164例擇期手術患者,一般狀況較好,溝通良好(無精神疾患病史)。其中男84例,女80例,年齡10~70歲,平均57.5歲。
1.2分組方法
2組患者均由研究者擔任巡回護士,對其進行手術全期護理或單純手術配合護理,護理人員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患者按照手術日期單號分為全期護理組進行手術全期護理,手術日期雙號分為對照組進行單純手術配合護理,各選取82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均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進行,麻醉過程中均未使用鎮(zhèn)靜劑。2組患者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全期護理實施方法
1.3.1術前
巡回護士攜手術通知單到病房訪視患者,了解基本情況;向患者及家屬做自我介紹,說明訪視目的;傾聽患者對手術的期望、感受;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況等;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當日的相關程序,讓患者知道訪視者在手術當日會來病房接其往手術室,并且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都會陪伴在其左右,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
1.3.2手術
巡回護士在交班結束后,推手術推車至病房,與病房護士進行患者身份、手術部位、術中帶藥的確認;確認手術前準備:禁食、禁飲,除去首飾、假牙等,并在手術患者交接本上簽名。同時勸導家屬在病房等候,告知有事會致電病房護士轉告,減少手術患者對等待在手術室門口家屬的擔心。然后護送患者至手術間再次與麻醉醫(yī)生、手術醫(yī)生核對患者身份、手術部位。通過簡短的交流排解患者的焦慮,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1.3.3手術中
巡回護士除了配合麻醉醫(yī)生對患者實施腰硬聯(lián)合麻醉.還需用語言和肢體語言,如撫摸面額、拭去眼角的淚、握手等,減輕患者的不適和疼痛感。耐心陪伴在患者身旁,給予安慰,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直至手術結束。
1.3.4術畢
巡回護士將患者安全護送至病房,與病房護士進行詳細交接包括皮膚、輸液、管道、術中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等。同時對患者和家屬做些簡單的健康宣教。
1.3.5術后隨訪
手術實施3d后,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后回訪,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意見及建議,并評估患者傷口愈合情況,記錄在手術訪視單上。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觀察指標為心理、生理兩方面評判2組護理效果的差異。心理指標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法(SAS)進行焦慮評分,該量表是一個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用于評價焦慮患者的主觀感受。20個項目得分相加得基礎分,基礎分乘1.25得標準分。評分標準:標準分低于50分者為正常,50—60分者為輕度焦慮,61~70分者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者為重度焦慮,得分越高焦慮越重;生理指標則采用測定術前1d訪視前患者的血壓、心率和人手術室后麻醉前的血壓、心率進行比較;另外術中觀察2組患者配合程度,術后進行手術護理滿意度調查來進行比較。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將研究的相關數據均輸入臨床醫(yī)師統(tǒng)計學助手V3.0,進行t檢驗、x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訪視前、麻醉前心理指標得分比較
術前1d訪視前和入手術室后麻醉前分別對患者進行焦慮評分。訪視前2組患者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訪視后麻醉前2組患者焦慮評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2.22組患者訪視前、麻醉前生理指標比較
術前l(fā)d訪視前和人手術室后麻醉前分別對患者監(jiān)測血壓、心率。訪視后麻醉前2組患者收縮壓和心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2.32組患者主動配合手術程度與手術滿意率比較
術中觀察2組患者配合程度,術后隨訪并進行手術護理滿意度調查。2組患者主動配合手術率和滿意率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3.1全期護理對手術患者焦慮的影響
手術患者的焦慮大多來源于不了解手術的相關知識,片面夸大手術治療的危險性,有些甚至把手術當成“生”與“死”的關口,還有些擔心增加經濟負擔等。本研究結果顯示,全期護理組患者麻醉前焦慮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因為在術前訪視時護士對患者態(tài)度和藹、主動、熱情,先消除陌生感,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有關知識,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尤其突出強調患者在手術中的有利條件。使患者確信醫(yī)務人員對其病情非常熟悉,對其手術也極端負責,從而減輕焦慮不安。
3.2全期護理對手術患者血壓、心率的影響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當然會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比如:血壓增高,心率加快。本研究結果顯示,全期護理組患者麻醉前收縮壓和心率的改變明顯小于對照組。因為在術前訪視時除了向患者講解手術的有關知識,同時也非常重視與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針對患者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用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一定的交流技巧去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使其感到醫(yī)務人員是可信的,能夠給他提供幫助,會跟他一起應對手術。
3.3全期護理對患者術中主動配合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全期護理組患者主動配合手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這個全新的陌生環(huán)境,作為手術室的護士,要有極大的同情心,用溫和親切的語言、熟練輕柔的操作來增加患者接受手術的心理承受能力。術中需留置尿管、引流或需在其身上使用儀器者,應向患者說明,使其不至懼怕。同時護士一直陪伴在患者身旁,與其進行語言或非語言交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從而愿意主動地配合手術。
3.4全期護理對手術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患者的滿意度是一項反映優(yōu)質護理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全期護理組手術患者滿意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全期護理通過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隨訪三方面連貫系統(tǒng)的護理,不僅增強了護患關系的融洽度,還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復0通過術后隨訪,還得到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來改進護理質量,同時也使整個護理隊伍的素質得到提高。
4小結
通過對2組患者的心理、生理、術中配合和滿意度等指標進行綜合比較,充分說明只有單一的術前訪視,或只重視術中的護理而沒有配套的護理服務流程進行跟進,根本滿足不了“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服務的需求。而手術全期護理更符合整體護理的服務要求,因其突出了包括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給予患者生理、心理兩個方面援助的護理重點。對手術患者實施全期護理使患者在手術室產生的心理壓力明顯降低,可以使患者具備更好的心理、生理條件配合手術,大大提高圍術期護理質量和手術患者滿意度。對手術患者實施全期護理使手術室護理與病房的整體護理得到了貫通,是現代化護理模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