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子宮肌瘤患者的護理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病因及發病機制
子宮肌瘤確切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生和發展與雌激素的長期刺激有關。雌激素可使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肥大,孕激素對子宮肌瘤的生長也有促進作用,故子宮肌瘤多見于育齡婦女,絕經后肌瘤停止生長,甚至萎縮。肌瘤的血運來自腫瘤的假包膜,當腫瘤生長快時血運不足,發生中心性缺血,造成肌瘤的變性。常見的變性有玻璃樣變、囊性變、紅色變性、肉瘤變及鈣化。
2護理評估
2.1病史
詢問患者生育史,是否有不孕、流產史,月經的經期、周期、月經量的改變,是否有長期使用雌激素的病史。若曾接受治療,應詢問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療效及用藥后的機體反應。同時注意詢問因肌瘤壓迫所伴隨的癥狀,并注意排除因妊娠、內分泌紊亂及生殖器官惡性腫瘤所致的異常子宮出血。當肌瘤增長較快或停經后仍有癥狀者,應警惕其惡變的可能。
2.2身心狀況
患者的癥狀和體征與肌瘤的大小、數目,尤其是生長部位關系密切,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僅在偶爾做盆腔檢查或B型超聲普查時發現。經量明顯增多可致貧血,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心悸、氣短等。評估患者陰道分泌物的性質、顏色、量及有無并發癥狀,如腹痛、下腹墜脹及肌瘤壓迫引起的大小便異常等。子宮肌瘤患者肌瘤體積較大時,尤其是漿膜下肌瘤者,可以在腹部捫到包塊;癥狀輕微或體積小時,往往容易被忽視。當肌瘤增長迅速,臨床出現典型的月經改變,甚至伴發繼發性貧血的全身性癥狀時,患者可出現焦慮、害怕心理,擔心肌瘤癌變,尤其是擔心手術后對生活方式的改變。注意評估患者對疾病心理反應的程度,對治療方案是否存在應對無助,了解其家庭成員的顧慮,丈夫的支持效應等情況]。
2.3診斷檢查
2.3.1婦科檢查:視診外陰一般無異常,如伴有肌瘤感染,尤其是黏膜下肌瘤脫出于宮頸口,表面有滲出或潰瘍時,可有陰道排液,伴有惡臭味。雙合診或三合診檢查發現肌壁間肌瘤或漿膜下肌瘤子宮呈均勻性或不規則增大,表面光滑。多發肌瘤者的子宮表面往往凸凹不平,呈不規則增大。帶蒂的漿膜下肌瘤可捫及質硬球狀物與子宮相連。黏膜下肌瘤患者的子宮多呈均勻性增大。
2.3.2輔助檢查:可借助B型超聲、探針探測宮腔深度和方向、宮腔鏡、腹腔鏡、子宮輸卵管造影等檢查,協助明確診斷。
3護理措施
3.1一般護理
評估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尊重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告知患者和家屬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手術或藥物治療都不會影響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讓患者消除顧慮,糾正錯誤認識,配合治療。
3.2常規護理
對出血多需住院的患者,護士應嚴密觀察并記錄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協助醫師完成血常規及凝血功能檢查、備血、查驗血型、交叉配血等。注意收集會陰墊,評估出血量。按醫囑給予止血藥和子宮收縮劑,必要時輸血、補液、抗感染或刮宮止血。巨大子宮肌瘤者常出現局部壓迫癥狀,如排尿不暢者應予以導尿;便秘者可用緩瀉劑緩解不適癥狀。帶蒂的漿膜下肌瘤發生扭轉或肌瘤紅色變性時應評估腹痛的程度、部位、性質,有無惡心、嘔吐、體溫升高征象,需剖腹探查時,護士應迅速做好急診手術前準備和術中、術后護理。保持患者的外陰清潔干燥,如黏膜下肌瘤脫出宮頸口者,應保持其局部清潔,預防感染,為經陰道摘取肌瘤者做好術前準備。經腹或腹腔鏡下行肌瘤切除或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按腹部手術患者的一般護理,并要特別注意觀察術后陰道流血情況。經陰道黏膜下肌瘤摘除術常在蒂部留置止血鉗24~48h,取出止血鉗后需繼續觀察陰道流血情況,按陰道手術患者進行護理J。
3.3健康教育
保守治療的患者需定期隨訪,護士要告知患者隨訪的目的、意義和隨訪時間。應3—6個月定期復查,期間監測肌瘤生長狀況,了解患者癥狀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和醫師聯系,修正治療方案。對應用激素治療的患者,護士要向患者講解用藥的相關知識,使其了解藥物的治療作用、使用劑量、服用時間、方法、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避免擅自停藥和服藥過量引起撤退性出血和男性化。指導手術后的患者出院后1個月回門診復查,以了解術后康復情況,并給予術后性生活、自我保健、日常工作恢復等健康指導。任何時候出現不適或異常癥狀,需及時隨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