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針刺傷護理實習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護理實習生100名進行調查。
1.2方法采取回顧性問卷調查。調查護生在實習期間針刺傷的發生情況及傷后的心理反應。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針刺傷發生的次數、時間、地點、操作過程、處理情況及傷后的心理反應。
1.3統計學方法問卷調查結果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用構成比、率等進行統計學描述。
2結果
2.1針刺傷發生情況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100名護生中,共有53人發生針刺傷,發生率為53%,共發生66次刺傷。
2.266次針刺傷的時間及地點分布在發生的66次針刺傷中,能被回憶起刺傷時間的只有34次,占51.52%。其中發生在實習前期(2012年5月~2012年10月)的針刺傷有23次,占67.65%;發生在實習后期(2012年11月~2013年3月)的針刺傷有11次,占32.35%。66次針刺傷地點分布。
2.3針刺傷發生的環節進針過程中刺傷6人次,占9.09%;拔針過程中刺傷25人次,占37.88%;處理用物過程中刺傷20人次,占30.30%;針帽回套過程中刺傷1人次,占1.52%;其他過程如加藥、整理床鋪中刺傷14人次,占21.21%。
2.4護生自我防護意識100名護生中有95人愿意參加職業安全培訓,1人不愿意,而有4人持無所謂態度。職業安全培訓效果。其中有2名患者患有乙型肝炎,占3.03%。針刺傷后接種疫苗者有8人,占15.09%。
2.5護生針刺傷后的心理反應。
3討論
3.1實習護生針刺傷情況針刺傷是一種皮膚深部的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意外傷害,在工作中被使用過的針頭刺傷是醫務人員最常見的職業傷害,且80%~90%的意外針刺發生在護理人員中,尤以臨床實習護生最多見。本次調查顯示:實習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由于各項操作不熟練,而部分的患者及家屬不信任實習生的操作技能,表現出懷疑的態度,這更加重實習生的心理負擔,引起緊張的情緒,提高了針刺傷的發生率。根據調查,發生在實習前期的針刺傷占67.65%,明顯大于實習后期(32.35%)。主要原因是護生進入臨床實習環境陌生、操作技術不熟練、缺乏臨床經驗所造成。表2顯示,在不同科室針刺傷的發生率具有差異。其中在內科及外科的針刺傷率(30.30%)明顯高于其他的科室,主要是由于內、外科的工作量相對比較大,護生在忙碌的護理工作中,若不能規范的操作與處置,被針刺傷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兒科是每位實習生都必須要輪轉的科室,但在調查中并沒有發生針刺傷,是因為護生的動手機會少、家屬不愿意讓實習生靜脈穿刺,而護生本身也不敢動手進行穿刺所致。護生在急診科的針刺傷率為4.55%,沒有因為“急、忙”的工作特點而提高,是因為急診科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危及生命,所以操作直接由臨床護士完成,從而護生的針刺傷發生率也較低。
3.2護生對于針刺傷的自我防護意識不足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或聚乙烯手套,醫務人員接觸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時可能減少50%以上。故證明在護理操作及處理醫療廢物時戴手套的重要性。而本調查顯示:發生針刺傷時有戴防護手套和未戴防護手套的構成比分別是6.06%、93.94%。另外,發生的66次針刺傷中,其中有2名患者患有乙型肝炎,但被刺傷的護生并沒有及時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護生在學校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卻缺乏職業安全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得實習護生對針刺傷不夠重視,導致護生自我防護意識的淡漠。
3.3針刺傷后的心理反應現已證實20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直接傳播。有關文獻報道,針刺或接觸污染血液而感染HIV幾率為0.3%,醫務人員被HCV污染的銳器損傷而感染的幾率為1.8%。根據文獻報道:我國醫護人員感染乙型肝炎的危險比一般人群高5~10倍。實習護生在針刺傷發生后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為恐懼、害怕、擔心。護生害怕自己會因此而感染血源性傳播疾病,有的護生往往會把發生針刺傷的原因歸結為自己工作粗心、操作技術不夠熟練,常會產生自責的心理,引起消極的情緒。有的護生在發生針刺傷后不知所措,其在生理及心理都承受巨大壓力時若無法尋求得幫助,會對護理工作產生恐懼感,因害怕再次被刺傷,不再積極主動地參加實習工作。
3.4護理對策
3.4.1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加強護生操作培訓針刺傷發生的原因與操作規范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護生在進入臨床前,學校可加強各項操作培訓,尤其是靜脈輸液及銳器物品的使用,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使學生掌握醫療廢物正確的處理方法,如針帽回套的不良習慣。另外,在實習期間,醫院加強實習生崗前培訓,科室帶教老師認真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以身作則,對實習護生的技能操作認真指導,以降低針刺傷的發生率。
3.4.2重視職業安全教育,加強職業防護意識徐輝等研究表明,對護生實習前進行針刺傷的防護培訓教育可降低針刺傷的發生率。護生應掌握在職業暴露后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建議:針刺傷后立即用流水沖洗傷口,用健側手從近心端向遠心端連續擠壓傷口,使血液排出。用碘酊、酒精消毒或3%碘伏消毒浸泡3min后貼上無菌敷貼,及時上報護士長或帶教老師,在1~4h內服用預防藥物,監測抗體,根據免疫狀態和抗體水平采取相應的處理。我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發區。護生在實習前可監測血中肝炎標志物,陰性者應及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做好自我防護措施。
3.4.3關注護生心理變化,給予必要心理支持護生在發生針刺傷后承受著極大的身心壓力,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帶教老師在護生剛到科室時,多關心學生,對于患有傳染病的患者,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前提下,需提醒護生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如發現實習護生被針刺傷,積極處理傷口采取補救措施,并主動關心護生,多與護生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開導及心理支持。使護生感到被理解和重視,減少針刺傷后的消極情緒,提高護生的工作積極性,從而順利完成實習任務。
作者:趙梅晶吳麗芳劉春鳳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