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蘇州花格窗裝飾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花格窗在蘇州地區的演變
宋代之前,蘇州地區的隔扇多為四抹頭,而明代多為六抹頭。直到明崇禎七年,次要建筑中的花格窗裙板和絳環板稍作雕飾,窗格簡單樸素,格心多“柳條紋”窗格,其中裙板起線腳,絳環板雕刻一些如意紋等。明代的花格窗重視功能,追求線條簡潔樸素。清代初期,統治者為了穩定政局,確定疆域,大力發展經濟。直到康熙之前,蘇州的花格窗工藝風格依然保留著明代古樸厚重之感。康熙之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穩定,審美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雍正十二年清工部頒發的《工程做法規則》,使蘇州的花格窗具有了很大的變化。而磚墻的出現減輕了柱子的承重,減少了蘇州地區的屋頂出檐,柱身變得細長,扶墻柱加密,廳堂高大寬敞、明亮,從而使蘇州地區的花格窗在尺度上比明代的高。另蘇州地區崇尚古樸之風,花格窗整體的紋飾比明代豐富多樣,同時紋飾自由組合的現象開始普遍起來,其中格心的雕飾更加華麗。到了乾隆年間,花格窗的制作更加精細,精巧雅美,雕刻的難度也加大。清朝晚期,由于受到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蘇州地區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嚴重的滯后。同時由于受西洋建筑的影響,蘇州雕刻藝術停滯不前,傳統建筑日落西山,甚至消退。太平天國運動之后,經濟衰落、政局不穩定,手藝人流散,蘇州府往日繁華的經濟景象消失不見,花格窗的發展也隨之急轉直下。清朝晚期,花格窗丟失了前期的本質之美,過度追求表面裝飾。民國時期,只有部分商人家庭中的花格窗還是雅麗、精致。
二、蘇州花格窗繁榮的社會背景
蘇州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并且蘇州地區的門窗在外檐下,木材在這種環境中極易被腐蝕,促使人們增強了對花格窗紋飾的追求。同時蘇州在歷史上很少發生戰亂,經濟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穩步發展,文化也得到了提高,使蘇州成了明清時期“衣被天下”的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如:康熙年間,蘇州各地的會館如云,工商繁榮,到了乾隆年間,物產富饒,景色秀麗。由于這些方面的因素促進了建筑業的蓬勃發展,花格窗的繁榮也自然順勢而為。而蘇州民眾的文化素質和地域人才密集度的提高,促使教育事業勃興,人才輩出、書院林立。同時,各地商人在蘇州的匯集加速了蘇州商品經濟發展的速度,也促進了收藏業的繁榮,蘇州成了中國古代書畫收藏中心之一。文物的收藏和鑒賞代表著商人的身份地位,為了經濟利益,商人也愿意在文化事業上投資。如:商人為了洽談業務、奉承官府,自己資助戲班或者聘請戲班,為戲曲在蘇州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并且有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商人,還出資建造寺廟、私家園林等,從而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圈,對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花格窗紋飾也有了多樣性的變化。商人、文人、達官貴人都聚集在蘇州這塊風水寶地上建造深宅大院。這為香山幫匠人提供了不斷施展才能技藝的舞臺,房主對藝術審美的見解和對“美”不斷的挑剔以及匠人為了生存,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創新,促進了花格窗雕刻技法的進步,使蘇州香山幫的工匠具有了“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
三、蘇州花格窗的藝術表現
1.紋飾題材的分類。清代花格窗的紋飾具有祈求吉祥、免難消災的含義,以吉祥語、神話故事等為題材,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愿望,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用借喻、比擬等雕刻表現手法,達到了圖案和吉祥語的完美結合。花格窗的紋飾主要包括:裝飾性、主題性兩大類。其中,裝飾類主要有:(1)清代乾隆皇帝非常鐘愛如意紋,他經常命工匠以如意為主題,加工制作各種工藝珍品。自乾隆之后,清代使用四合如意紋比較普遍,變化形式也比較自由、多樣。(2)為了達到以植物、花卉寄托理想或者精神的目的,蘇州工匠把自然界中的植物花卉雕刻在生活的周圍,大大地美化了生活空間。如:蘇州耦園的花格窗紋樣。(3)在裝飾題材和內容中,文字紋主要表達了吉祥如意、志向情趣等。如福、祿、壽、喜等。通過夸張、變形等手法,字體表現出很強的裝飾效果。另外,清代時期,文人明志一般都寄情于山水間,因此,清代的花格窗上經常雕有山水畫。(4)添加式組合紋樣是一種抽象文書的反復組合,紋飾組合自由度大,常見的組合類主要有喜上眉梢、福祿雙全等等。如:冰裂紋的線與梅花的面結合在一起,具有“亂中見整”的藝術效果。
2.紋飾的演變。明末清初,花格窗主要以欞格圖案為主,風格古樸,紋飾簡單。如:蘇州東山楊灣上灣村明善堂的窗格。這個時期的花格窗雕刻以回紋、如意紋等簡單的植物紋樣為主,多局限于裙板和絳環板上,施雕構建講究,并和整體梁架和諧,樸素簡潔。清代中后期,經過康熙的整治,經濟得到了平穩的發展,到了乾隆時期,全國上下一片祥和,國豐民安。這種經濟的大發展也表現在了雕刻上,人物眾多、刀工圓潤流暢,構圖飽滿,一片太平盛世的繁華景象。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木雕和家具制作一樣,轉向了繁復、精細,開始脫離原先的大氣、質樸,建筑裝飾中的結子使用增加了裝飾效果。同時,雕刻題材具有了豐富的內容,在建筑的裝飾上,有人物故事、山水樓閣等。同治以后,受外來文化和玻璃普遍使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花格窗的紋飾又一次發生了轉變。其中,玻璃的使用使格心的基本組成方式發生了變化,影響到了格心紋飾的變化。這一時期,戰爭使人們生活艱難,流離失所,在生活裝飾中人們開始以連環畫的新式形式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如《西廂記》等。而民國初期,彩色玻璃的使用面積增加,花格窗的人物雕刻講究神態,比例準確,裝飾手法細膩,雕刻作品趨于繁瑣,雕刻內容的空間布局也更加合理,雕刻手法程式化。
3.花格窗紋飾的美學意義。相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文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更善于借助文字、圖像等媒介表達出來,因此,一些紋飾具有了“君子”的品格。如:梅蘭竹菊等。而受文人的影響,擁有社會財富和地位的商人,成了觀念轉變最快的一個群體。他們在選擇紋飾上,為了顯示出財富和身份地位的轉變,通過立體的圖像,追求一種華麗和繁復。而普通人的財力不如商人,文化修養不如文人,但是具有很強的跟隨性。因此,蘇州花格窗不僅制作精致、選材考究,使技術、藝術、審美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建筑技術的進步和審美水平。同時花格窗上的紋飾超越了單純裝飾意義,反映了人們的所思、所想。各種造型被匠人栩栩如生、精美生動地雕鑿出來,滿足了人們的審美要求,表達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善意祈求,構成了內容與形式完美的結合。同時看似簡單的紋樣排列,具有一種無聲音樂的節奏和韻律美,夾雜著移花接木、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體現出了對稱、重復、比例等韻律。另外,受中國哲學中的“易者,逆數也”的影響,藝術擴大了形式張力,產生了藝術升級。在紋飾布局上,蘇州花格窗匠心獨運,注重雕刻小細節,講究國畫中的留白。并且隨著光照的變化,既實又虛的窗格也會給人帶來無盡的想象。
4.蘇州花格窗的藝術特點。首先,清代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提高了匠人的社會地位,縮小了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的工匠和文人之間的鴻溝,出現了工匠“至有與縉紳坐者”的場景。同時,文人和商人的收藏之風,將三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文人希望自己居住空間達到一種空靈境界。受其影響,商人和市民階層也表現出了文氣,從而使花格窗的藝術也表現出了“文氣”。如:位于西山仁本堂新屋東花廳樓下的長扇上雕刻的山水裙板。其次,受吳門畫派的影響,花格窗的“秀氣”從紋飾的布局和細節的刻畫上透露出來,表達出了對生活的熱愛,脫離了“院體”畫派的套路,呈現了世俗化的傾向,題材多取自草蟲、花木等。格心木條與木條之間有疏有密,突出了主體,如:仁本堂西花廳兩側廂房上的“萬事如意花格窗”。結子呈間隔排列,富有節奏和韻律美。另外,蘇州從宋元以來就是中國手工業密集地之一,為了生存,民間匠人就要發揮自己的巧思構想,才能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由于市場需求的提高,為了節約成本,匠人往往會對材料進行精心的設計,如:香山幫匠人“巧”之說,工藝精巧細致,如《園治》中對門窗的各種欞條的搭交是“嵌不窺絲”。而仁本堂墻角上冰裂紋的使用,更能看出花格窗中的“巧氣”。
作者:張亮單位:貴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