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代審美影響下的裝飾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裝飾藝術中美的法則
(一)、在對稱與均衡中去尋求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在中國傳統的裝飾之美,大多是以對稱形式來表現的。但是在整個藝術的創作中,絕對的對稱形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對稱式的裝飾顯得非常的呆板,也顯得過于規則,但是這種呆板和規則正是符合古代的傳統封建禮教的形制要求。即使在藝術的設計中利用了均衡的形式,一般來說還是會去追求一種飽滿和圓滑的,不存在自由發揮的空間。上述說的均衡指的就是一種不完全的對稱形式,它的形態可以適當的變化和被調整,但是還是會依據一條大致的對稱軸,讓它在視覺上可以達到一種量的平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代的裝飾藝術上很大程度的使用了均衡的形式,將均衡形式充分地發揮了出來,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去追求一種空靈、自由的境界。這個追求很大程度的改變了傳統的裝飾藝術,但是也將傳統藝術中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充分地表達了出來,達到了一個表現層次的最高化。
(二)、對重復與漸變的衡量,發揮喜好多變但是不重復的特性在人類的生活中存在非常多的形式重復的裝飾藝術,人類的身體構造也是一種形式重復的裝飾藝術,因為人類的身體是由許多的細胞重復排列構成的。就算是大自然的花草樹木的生長也遵循著這個規律,但是在裝飾藝術中不存在絕對的重復。目前我國的專業的裝飾藝術設計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漸變,漸變形成的結果非常的多樣化,也很靈活多變,極具新意和保有秩序感,同時還創造出一種神秘的視覺感受。在中國傳統的裝飾中,不管是它的形式還是它的色彩,都貫徹了漸變的元素,漸變其實是一種人類偏好的表現,是對自然界物質形態的照相模仿。就像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著非常明顯的漸變規律,它是一種大自然寧靜規律的體現,不存在喧嘩、跳躍的因素。同時,漸變還可以產生一種前后層次的關系,在相對嚴謹的構圖中去探索微妙的變化。漸變可以有效的加強裝飾的整體效果。在傳統的裝飾上,由于在技術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色彩也不是很豐富,裝飾的需要不能很好的被滿足。但是漸變可以使單調的色彩發生豐富多彩的變化,強化色彩本身的魅力和色彩相互組合的感染力,這樣就可以在本樸素的色彩搭配中去創造出一種華麗的裝飾效果。目前,裝飾藝術已經很好的融入了漸變的因素,并且可以很好的應用漸變原則。在裝飾圖案設計的過程中,就擁有了跨度更大、漸變層次更強的跳躍性,單元圖形的相似感較少。同時,隨著各類型的圖形藝術處理軟件的出現和發展,讓漸變手法更加容易實現。漸變是一種具有重復特性的變化形式,在一個原有的形態上去進行進一步的大小、方位的變化,可讓裝飾藝術變得更加的活潑、有序。
(三)、重視韻律與節奏,創造一個唯美的環境韻律與節奏需要得到充分地重視,韻律與節奏最早出現在音樂領域中,韻律主要體現旋律、風格和基調。在音樂的世界中,節奏是變化的體現,也體現著音符和音符之間存在的旋律,節奏感越強,那么音階的差距就會越大。同樣的道理,在裝飾藝術中造型形態之間差別越大,產生的節奏感就會越強。在目前的裝飾藝術中,被表現出來的是較為纖細的、輕緩的韻律以及節奏,主要帶給人一種舒緩的感受,是快節奏的生活中的一種閑適的補充。如果可以在裝飾造型的過程中巧妙的運用韻律與節奏,就可以讓人感受到設計者營造的唯美的氛圍。
(四)、統一和變化中去追求個性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個事物中是存在變化和統一兩個方面,是一種共性和個性和諧共處的表現。統一指的是把那些變化的元素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的風格,并且達到一種和諧的視覺效果。變化指的是,在裝飾藝術的過程中存在的設計元素的多樣性,是一種語言或者是形體,這種語言和形體可以將美充分地表示出來。例如我國古代的銅鏡、藻井、漆器等很多標志性的事物都體現出中國圖案的變化和應用的統一法則。只要我們將圖案的明暗、方圓、多少、長短、大小、近遠等互為矛盾的內容統一起來就可以產生千姿百態的裝飾效果。這是將美表達出來的根本性的法則,同時也是裝飾設計的最終目標之一。
二、結語
在已經有的審美觀之下,當代裝飾藝術是傳統裝飾藝術的傳承和進步,主要是在統一與變化、韻律與節奏兩個方面的傳承。傳統裝飾中主要是應用對稱重復的形式來去實現美的表現,但是卻顯得非常的規則,甚至是呆板。在那個工業非常的不發達的時代,手工業是一種主要的生產方法,批量生產和個別生產都不可能讓制造出來的物品達到一個統一標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工業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加快了人類的現代化步伐,可以通過機器來大規模制造形態相似的物品。人們對對稱形態的美逐漸的失去了興趣,因為人們已經對這些形態的統一、對稱、重復已經產生了視覺上的疲勞。所以,人們將自身的注意力逐漸的聚集到變化的形態上去,被那些極富個性化以及日新月異的手工業產品和藝術形式所吸引。這是當代裝飾藝術追求個性化的具體表現,這種追求將會一直的發展下去,讓裝飾藝術作品可以散發奪目的光彩。
作者:張小瑋單位:山西旅游職業學院旅游文化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