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傳統裝飾藝術中的色彩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流行色最早產生是由上層社會和權威人士倡導的,它對人們起到暗示和引導的作用,人們的求異心理和趨眾心理促進了流行色的產生和流行。裝飾色彩的理性與感性。人們運用化學、生理學、物理學和心理學等科學知識去研究色彩,并對裝飾色彩藝術的整體表現形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由此可以看出裝飾色彩有系統的科學規律為依據,充分顯示了其理性的一面。同時,裝飾色彩可以輕松自如的左右人們的情感,它即使在完全抽象的情況下也能產生很強大的感染力,是一種最容易被接受的藝術語言。因此裝飾色彩與其造型相比更具有感性特征。
裝飾色彩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應用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木結構的建筑占據了很大的比重。為了美觀和耐久,也為了加強建筑的藝術表現力,我們可以看出古建筑木結構的部分都用色彩涂料進行了覆蓋,如屋頂、天棚、內部墻面和門窗等都被涂上了顏色,有的還進行了圖案和紋樣的裝飾,可以說中國傳統建筑是彩色的建筑。中國傳統建筑的裝飾色彩不僅表現了古建筑外觀的美,而且中國古建筑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體會到先前人們對色彩的寄托和信仰。如:北京天壇,它是祭祀性建筑,祈年殿的上檐以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中層為黃色,下層為綠色。藍色象征著天,黃色象征著皇帝天子,綠色象征著臣民。祈年的喻意在于祈求上蒼賜予五谷豐登,藍色的琉璃瓦用來象征高天[1]。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色彩藝術的特點:1)藝術表現寓于內容要求。中國古建筑的色彩首先表現在封建禮制上,宮廷建筑強烈的色彩顯示了其至高的地位,而廟宇、陵墓建筑的色彩則較之平淡,普通民居建筑的色彩更趨于單一。2)多樣寓于統一。中國傳統建筑中宮廷建筑的主色調是紅色和黃色的暖色調,園林的主色調是灰、綠、棕色,天壇則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復雜華麗的各類建筑,其色彩都會統一于一個色調之中。3)對比寓于和諧。在中國古建筑中,同時在一座建筑上出現許多的互補色、對比色是十分常見的,其對比非常強烈。這種繁復的建筑裝飾色彩,不但沒有使建筑顯得雜亂無章,反而使建筑的基調更加的和諧與耐人尋味。
使用建筑材料的原始本色是早期室內色彩的基本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天然顏料引起人們的關注,色彩的使用由最初的以巫術和種族繁衍為目的的功利主義,轉變為以保護材料為目的,后來又發展為以室內裝飾性為目的。這些充分說明了人類社會在不斷的進步,人類的審美意識也在逐漸的成熟。中國傳統的室內裝飾有的濃重熱烈,有的古樸淡雅,體現了色彩的豐富多樣。中國紅氤氳著古色古香的秦漢氣息,沿襲著燦爛輝煌的魏晉脈絡,延續著盛世氣派的唐宋遺風,流轉著獨領風騷的元明清神韻[2]。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精髓,也高度概括了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歷史。中國藍以青花瓷中的藍色為代表,結合青花瓷的形狀,被認為是家居裝飾中中國風的典型代表。在中國傳統的家居點綴中,明黃色出現的頻率居多,在現代家居色彩應用中土黃、琉璃黃的使用比較廣泛。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黑色不是絕對的純黑色,而是在裝飾中體現穩定性的深色或者重色,其代表是水墨黑。“羊脂玉”是玉中的極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吉祥如意,其色澤白而不寡,是中國白的典型代表。中國紅、青花藍、琉璃黃、水墨黑與玉脂白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色彩的典范。
中國傳統家具的色彩應用
家具主要有三種色彩:1)材料自身的色彩,如木材、石材、金屬等材料都有其本身的色彩;2)附加材料的色彩,如作為鑲嵌材料的貝殼、金銀、象牙等被運用于家具基材上使家具呈現出不同的色彩;3)人為加工所上的色彩,如家具經過工藝之后的油漆色。材料自身的色彩體現了家具的“質”,附加材料的色彩和人為加工的色彩體現了家具的“文”。中國傳統家具在色彩的使用上較為純凈,形式十分清晰,有主有次,這種置色方法使傳統家具的色彩之美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來。在附加色彩的運用中也要考慮它在社會秩序中的作用以及它的象征意義。夏商周時期的家具色彩呈現青色,多為青銅家具。根據一些漆器殘片的考證,當時的漆器色彩絢麗鮮明,多為紅底黑花,漆面烏黑發亮[3]。春秋戰國時期的家具是漆木家具,以紅色和黑色為主色調,采用彩繪裝飾,莊子崇尚自然的思想和屈原的浪漫主義情懷對這個時期的家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秦漢時期,是中國漆器家具的黃金時代,特別是漢代的漆木家具,其數量之大、品種之多、分布地域之廣泛,繁榮之景令人驚嘆。隨著裝飾工藝的較快發展,其家具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色彩,如出現了紅、黑、金和灰綠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長期混戰的時期,各處分裂割據現象嚴重。同時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了家具的發展。由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家具裝飾上打破了紅、黑兩種色調,出現了以綠沉色等多種色調為主的格局[4]。五代時期家具的色彩以繪畫形式出現,很多畫家在屏風上作畫。宋代中國雅文化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士大夫階層十分注重心性品操的培養,所以紛繁的色彩不被欣賞和青睞。家具置色比較單一、多采用沉靜的顏色[5]。元代的家具基本是對宋制的沿襲。明代家具在用材上摒棄了傳統的白木和軟木,改用深色的硬木[6],如黃花梨木、鐵力木、烏木、紫檀木、雞翅木等。其中黃花梨木的色澤橙黃明亮,帶有閃點和美麗的棕眼,賦予了家具流暢的線條和純正質樸的藝術美感。而紫檀木的色調沉著,色性偏冷,采用棕紅或者紫黑色[7],經過精雕細刻之后,家具顯得精妙絕倫,受到那些講富麗、好豪華的人們的追捧和喜愛,特別是迎合了清朝宮廷貴人的心態和需要。總體來說,明清家具中多用黃色和紫色,它們象征了富貴,有時也輔以金色、銀色等中性色。
結語
裝飾色彩藝術的呈現,與政治、經濟、宗教、地域文化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它是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在審美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神意志的體現,不同時期的社會形態、政治形態、經濟狀況,以及學術思潮都會在裝飾色彩藝術中得到直接或者間接的反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在重視前人藝術創造和人文積淀的同時,更加彰顯出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特殊而珍貴的意義。本文希望能為設計者提供一些可參考和借鑒的因素,讓更多的藝術家們來關心這個話題,并深入下去,為中國傳統裝飾色彩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張蘭俠朱毅楊帥單位: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