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音樂教學互動模式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教學事業的發展,形成了諸多的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其中,互動模式的應用就備受青睞,其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當中有著良好的表現。能夠營造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支持學生更為高效的學習。由此,本文就將初中音樂教學當中互動模式的構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相關內容的明確,來為互動模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提供借鑒與支持。
關鍵詞:互動模式;初中音樂教學;應用
近年來,互動式教學依靠其顯著的特征與優勢在諸多的教學模式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教師們開展課堂教學時的一個重要選擇?;幽J较?,充分尊重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表現出更高的知識吸收率。且相較于單向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互動模式能夠大幅提升教學效率,并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從而將師生間的互動延伸至課堂之外,來支持預期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
一、對學習目標加以明確,支持互動教學的有效開展
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之前,要求音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內心想法與興趣所在加以明確,并結合課程內容的核心思想,來確立具體的學習目標。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對愉快、輕松課堂氛圍的營造,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使其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的學習當中來。考慮到部分學生在之前并未正式接觸過音樂課,在音樂學習的概念上未形成系統的認知,從而片面的將其作用局限在輔助教學的層面。由此,就要求音樂教師通過互動教學這一模式,來促進對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并力求通過有效的問答互動,來增進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如在進行曲子《牧歌》的教學時,音樂教師可通過在課堂上播放該曲子的方式來達到聚焦學生注意力的效果,使其更為專注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之后,教師可做出適當的詢問,如剛才的所聽、所想等,當學生準備不足時,則可再播放一遍曲子,這一教學做法的目的在于為互動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的思考中形成正確的音樂認知,且過程中學生將自身思考的結果同教師給出的答案加以對照,及時查漏補缺,從而使音樂教學更具效率。
二、開展有效的互動教學,促進學生自主性的提升
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而言,學生音樂學習動力的建立就顯得至關重要。這是由于此時恰為音樂學習的分水嶺,一些學生因較差的自主性,而逐漸喪失對于音樂學習的樂趣。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互動模式就成為一個有效的應對手段,音樂教師能夠依靠科學的互動來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心理,并通過對學生表現的觀察,和在互動中對內向學生的適度傾斜,來使音樂學習的范圍覆蓋到所有的學生,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大幅的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也獲得了有力的保障。如進行歌曲《奧林匹克風》的教學時,教師能夠將歌曲乃至其背后的故事傳達給學生,并讓他們感受到人們心中奧林匹克的重要地位。且在音樂賞析的過程當中,音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觀察,部分學生因在音樂欣賞時會有一些其他的無關動作,這很可能是學習欲望降低的表現,這時,就要求教師通過適當的心理引導,來使音樂教學覆蓋到每一個學生。
三、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使互動模式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開放性的教學是新時期初中音樂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這就要求教師應當通過對自由、愉快、民主、輕松課堂氛圍的營造,來在師生之間搭建起良性互動的橋梁,且在大多時候,教師可以走近學生,并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更好的拉近彼此的距離。教師是音樂課堂的指導者,她帶領著同學們徜徉于音樂的世界,并用不斷更新的知識來持續豐富學生的儲備。與此同時,教師又是音樂課堂的參與者,她同學生們一起享受著音樂世界所帶來的美好與喜悅。依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當師生間建立起彼此信賴的友好關系時,學生就會更加主動的同教師相處,并更樂于去聽從教師的教誨。且在和諧、平等、熱烈的課堂氛圍當中,學生往往能夠表現出更強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課堂當中,教師需要給予性格內向的學生更多的鼓勵,讓他們大膽的去表達自己。對于初中生而言,正值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鼓勵的態度和語言上的肯定,能夠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信心,使其能夠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更好的提升自己。
四、確保音樂活動課與互動教學的有效開展
音樂活動課是在音樂課堂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其能夠支持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表現出更加靈敏的創造思維。在活動課當中,首先要做的便是基本教學任務的完成,之外便是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活動,且這一過程當中活動的主動權更多由學生來進行支配。如在進行打擊樂教學時,音樂教師在指導學生對鑼鼓點進行設計之外,還能夠和學生一同參與到打擊樂器的演奏當中來,也可在學生演唱時進行伴奏。以純打擊樂的歌曲《老鼠娶親》(絳州鼓樂)為例,在這首歌中,應該讓學生體會到器樂演奏和身心肢體的互動,曲目本身具有極強的戲劇性、音樂性、語言性、生動性,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所以教師在帶入的時候,要給予一定的情感體驗,讓視聽藝術在教學中得以結合,指引其用畫、演、說、打擊樂伴奏等不同的方式來對樂曲進行表現。這一活動方式,是對文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樂曲中所蘊含情感的理解,也增加了學生對藝術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楊忠明.淺談初中音樂唱歌教學的興趣培養[J]音樂時空,2017,(5):77
[2]尤志會.音樂課堂有效教學情境創設芻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6,(2):4
[3]周硯馨.音樂欣賞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J]科教導刊,2017(14):135-136
[4]林琳.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探析[J]北方音樂,2016(7):125
[5]陳天翠.基于音樂元素的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探析[J]學周刊•教育科學,2015(1):217-218
作者:陳瓊環 單位:溫州市鹿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