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少數民族木器制造藝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餐飲器具的造型藝術
伊犁雅思格族民間的木質餐飲器具,多數比較稚拙、淳樸。木碗、木勺會比我們使用的銅勺、銅碗厚好幾倍。而且,生活在草原森林中的牧民家中都會有一種特殊的木杯,人們叫它連體杯。常見的有兩杯連體、四杯連體等。據說,如果牧民家中來了尊貴的客人,他們會拿出這種連體杯,給客人倒馬奶酒,盛情招待客人。用這種杯子飲酒,選對角度,一次可以將連體杯中的全部酒一飲而盡。雅思格牧民每年都有兩次搬家的經歷,稱之為轉場,木質餐飲器具具有不易破損,便于攜帶的優勢,所以受到牧民的喜愛,因此其制作工藝才能得以流傳。
2.馬鞍的造型藝術
伊犁雅思格族馬鞍的設計通常是前高后低,男式的鞍頭較小,是一個類似猴頭的形狀,女式鞍前面是一個半月形的鞍頭。從造型、功用的角度來看,男式鞍與女式鞍的尺寸相比較來說,男式鞍相對要小一些。這樣設計為的是在馬奔跑時,男式鞍就會給馬減輕一定的負載力,從而提升馬的奔跑速度。再者,女人在游牧及轉場期間要長時間在馬鞍前部馱孩子,加上女人的臀部比男人大,所以,女式鞍的尺寸要比男式鞍要較大些。明顯區別于成人馬鞍設計構件的獨特之處在于,兒童鞍的“前后舌”構造是充滿著個性特點的,它們用木板條交叉架構,前后鞍頭都形成一個高高豎起的長度約50厘米,寬度約5厘米—10厘米的“十”形支架。這一造型不但可以從前后兩個方向對兒童形成保護,而更為獨特和關鍵的地方還在于,人們可以將兒童用布帶或繩絳綁在這個支架上,這樣的目的在于長距離的行旅如搬家轉場時,兒童不但可以安然的乘坐于馬鞍之上,而且可以安然的在馬鞍上睡覺。從整體造型來看,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兒童鞍的造型的話,那就是“乙”字型,它仍舊也是遵循前低后高的雅思格族馬鞍模式。
3.樂器的造型藝術
李安寧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經提到:樂器的造型藝術之和諧,是美好事物的特征之一。樂器經常展現在大庭廣眾之中,因此其造型必然要受到使用對象和環境的影響,需要與人相和諧,與環境相和諧。樂器的勻稱性和成比例性等,構成了樂器造型的和諧統一。伊犁雅思格族的民族民間樂器,遵循的也是上述原則,既:勻稱性、成比例性、對稱性、放射性等,而在造型上比較具有特色的地方在于,雅思格族對白天鵝的喜愛與崇拜,所以一些樂器的外形會按照天鵝的造型來設計。例如在冬不拉的款式中,就有一款叫做“白天鵝冬不拉”。總之,木器是伊犁雅思格牧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品,它見證著這里的人們的歷史變遷,同時,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發展與演進著。
作者:楊波單位: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