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藝術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語言藝術制約著教學效果,是優化語文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充分發揮語言“蜜”的作用,就要做語言的有心人,善于用藝術化的教學語言震撼學生心靈,把語文知識及抽象道理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地傳授給學生,給學生帶來審美愉悅。在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方面,許多語文名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上海的于漪老師語言生動,詞采豐富,感染力極強;遼寧的魏書生老師,語言自然流暢,幽默生動,富于哲理;北京的寧鴻彬老師,語言親切自然,層次清楚;上海的錢夢龍老師,引章摘句妙語連珠,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魅力。人們都想掌握和使用好語言這個工具,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更應掌握好這個工具,提高課堂的語言素質,為學生創造一個活潑輕松的學習環境。具體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一、課堂教學語言應規范化,富有感染力
教師是學生崇拜的偶像,同時也是語言上的模仿榜樣。因此,教師在傳播知識,介紹事物,描述場面等方面的語言必須準確、規范,確實能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學生看來,教師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課堂語言的規范化主要包括:第一,教師必須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如果一位教師只會用方言土語教學,那么即使他妙語連珠,也算不得規范化語言。以我所在的明光市為例,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同學在語音方面就普遍存在著問題。比如“老師”這個詞,很多學生會把“師”讀成(sǐ),也有把“藥”錯讀為(yuě)的,把“腳”錯讀為(juě)的。如果教師不注意去糾正這些方言字詞,甚至在教學中使用這些方言土語,無形之中,就給學生起到強化作用,這對我們的教學是極為不利的。其次,教師的課堂語言在遣詞造句方面不要有錯誤,如果教學語言用詞不當、不合語法、有歧義或費解,便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而且還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例如有的老師這樣點評學生的回答:“這個同學的解釋,有人不同意,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這個同學的話有人認為是錯的,而我認為是對的;還是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因為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就有歧義,令人費解。模糊不清的表述,只能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達不到教學目的。
二、注意語調變化,提高課堂語言的表現力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善于語言表達的人,當別人對他的講話不理解時,他并不是將剛才說過的句子反復講,而是變換為另一個句子,另一種語調,從另一種方式再加以進一步的闡述,直至聽者滿意。這正如馬卡連柯所說,一個教師“不能運用聲調是困難的。”聲調是我們進行工作的一個工具。一個能夠動聽地、清晰地教學的老師,他的聲音就該像雨水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把知識一道帶進去。而在現實中,有人就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我們的老師都是音樂家,都用一個調,都彈同一個曲子———催眠曲……”評價是褒是貶,不言而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師忽視了語調。相反,記得以前聽說過一個故事:有個意大利演員登臺表演,從一數到百,這么簡單的數字被這位藝術家表演得有聲有色,因為他運用了非同尋常的多變的語調,結果觀眾聽著這些數字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同樣的道理,聲調的高低,語調的變化,語速的快慢,停頓適當等,這無疑都是教學語言所必須注意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與結構安排,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學語言的節奏,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意味雋永的內容,表達宜緩,以便學生接受,消化,但也要緩而不松;對內容淺顯和次要的,表達宜快,甚至不妨跳躍;在教學的高潮處,表達宜強;而在教學的起始和各環節的承轉銜接處,表達可較平緩些。總之,教師要根據講述內容的需要,處理好聲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語調的變化,使自己的語言同講述內容協調,并把感情傾注在聲音之中,這樣說出的話富有音樂性,就會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共鳴,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語氣委婉,循循善誘
在教學中,使用委婉含蓄的語氣說話,采用循循善誘的指導方式,能鼓勵學生克服種種心理上的障礙,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學生在課堂上答問完了,最關心的是教師的表情。教師聽學生答問時應該面帶笑容,認真耐心地聽下去,聽完后說話力求委婉,有分寸。學生答錯了,教師的臉色不應當給學生難堪,應當和顏悅色,婉言指出毛病的所在。例如學生答案籠統,教師就可以說:“哪個同學能把問題的范圍再縮小些?”學生的答案含混,教師就提出:“同學們想一想,能不能再說得具體些?”等等。總之,教師盡可能的不要用命令等生硬口氣說話,以保持語言的彈性、柔性,這對于處理好師生的關系也是有好處的。
四、教學語言應注意隨機應變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處于錯綜復雜的狀態,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敏銳地發現問題,適應千變萬化的形勢,靈活及時地用合適的語言來駕馭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有敏捷的思路,善于順著學生考慮問題的軌跡,找出癥結所在。要尊重學生,因勢利導,言語要溫和,更不能因一時難堪而指責學生。同樣,教師在上課時,常會遇到學生對自己的講解有不同意見,這時不要忙于解釋,應該心平氣和地讓學生發表意見,互相討論。這時,學生間互相辯論,教師仔細聽取雙方的意見,取長補短,等同學再也提不出新的看法時作出小結。這樣做,使學生得到滿意的答復,而且也發展了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應隨機應變,妥善處理好意想不到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總之,教師要想勝任自己的教學工作,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語言的素質,在實踐中不斷揣摩運用,加強語言基本功訓練,錘煉和規范教學用語,提高自己駕馭課堂語言的能力,使課堂教學語言日趨規范、純潔,這是當好一名語文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條件。當然這么做,需要老師課下花費大量的時間做準備,更需要老師有足夠多的耐力和毅力,但為了滿足自己對高效語文課堂的追求,我們要永遠在路上!
作者:高月 單位:安徽明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