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教師語言藝術的高低,反映著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影響著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言語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上課時的腦力勞動效率。”因此,教師應該十分重視掌握高超的語言藝術。畢竟,教師語言藝術是教師言傳身教、做好教育工作的工具,是教師“過河”的船和橋,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斷提高能力,并形成健全人格。如何才能擁有很好的語言修養并充分發揮教學語言藝術的教育功能呢?
一、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言為心聲。”要想語言美,基礎在于心靈、人格美。因此,教師能否很好地運用語言藝術,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教師只有熱愛,才能教會學生熱愛;只有善良,才能教會學生善良;只有誠信,才能教會學生誠信;只有感恩,才能教會學生感恩;只有奉獻,才能教會學生奉獻……古語說:“什么樣的先生教什么樣的學生。”只有當教師在心底擦亮真、善、美的火花時,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總之,教師只有擁有了最美的人格,才能擁有美好的語言藝術,才能擁有美好的課堂。而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就是要發揮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師自身的人格去滋潤、去涵養、去提升學生的品位和素質。
二、要有積極的情感投入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土壤里。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試想,如果語文教師都缺乏情感,缺乏情感投入的言語傳遞,他又如何去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鳴,去感染、征服受教育者的心靈?他又如何去激勵、喚醒、鼓舞受教育者?
三、要有相應的語言風格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格”指特定的教學任務、體裁內容、教學對象、教學過程等,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語言風格。語文課堂教學,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對不同內容、不同情感、不同時段的課文教學,導以相應風格的言語。或感情奔放,或深情款款,或直抒胸臆,或委腕含蓄,或華麗典雅,或樸實無華。這樣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趣,導之以法。另外,還應注重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調變速,對重要內容的表達有意重復,以引起學生注意;當學生被無意注意分散時,音量可驟然提高或略作停頓,用以排除外界干擾,還可借用具體的言語,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而不是一味斥責。
四、要有機智的臨場發揮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尤其是教學過程中,有許多不可預見的情況發生。面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教師可靈活機智地調動語言要素,完成教學步驟的牽引、過渡。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術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地做出相應的變化。”在學習文言文單元時,老師點一學生答題,學生半天不吐一字兒,老師責備道:“嗯?可不能這樣沉默不語呀。”有學生冷不丁冒出一句:“沉默是金!”教室里立時炸開了鍋。批評學生嗎?效果不一定好。老師靈機一動,用他們學過的《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句子予以反擊:“可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呀!”一言既出,學生笑,頃刻又被震住,不得不佩服老師的機敏諧趣。且這句話一經化用,不僅緩解了課堂氣氛,而且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說教,委腕地指出了不積極答題的弊處。
五、要有恰當的教學態勢
除了以聲音作媒介的教學言語外,還有一教學語言工具:態勢語。態勢語是輔助教學語言進行有效表達的重要手段,是教學語言的必要深化和充實,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課堂上,教師或頷首,或鎖眉,或頓足,學生就會在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中強化對課文的理解,領略文章的音美、境美、意美。可以說,恰當地運用態勢語,不僅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關系,而且具有表達思想、潤飾語言、表露感情和調整行為等功能。教學語言藝術是一盤棋,而教師是棋手。要下好這盤棋,需要語文教師注重加強自身人格、學識方面的修養,并注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各種契機,運用語言藝術,使語文課堂變得活潑、嚴謹、有序、高效,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智力,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出真正適應時代、國家需要的杰出人才。
作者:王清華 單位:江西省上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