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對設計美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學科,其中包含的美學元素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加以重視,進一步發揮它在環境設計之中的作用。現圍繞其教學對美學鑒賞能力和運用情況進行探討。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設計美學;美學教育
0引言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組成部分。良好的環境設計除了可以有效美化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還可以在相應的藝術手段之下優化環境設計,使大眾在生活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人們在不斷追求美和設計的過程中誕生了設計美學,目前,設計美學已經完全滲透到了設計的各個方面,不管是哪一種設計作品它都可以從設計美學的角度去進行評析和欣賞。環境藝術設計在我國起步相對比較晚,經過一段的發展過程之后也漸漸變得更加完善和成熟。該學科綜合性相對比較強,所涵蓋的學科種類也都非常多,同時每一個學科既相對獨立又是相互關聯的。但是作為一種設計類的學科,環境藝術設計的作品也與其他設計作品一樣,它對于美的標準也都包含有技術、形式、藝術以及功能等多個方面的美。
1設計美學之于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性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包含有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內容,是一種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腦力勞動。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會依照自身的專業知識、設計經驗、技能水平以及視覺感受等有效運用色彩、材料、空間、結構以及施工技術等方式創造出新型的造型特點以及空間品格[1]。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滿足大眾的基本功能需求之外,還要促進和人心理、生理之間的協調性,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大眾以及業主的基本審美需求。這要求所有設計人員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高層次的審美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對藝術審美的表達能力。在目前物質豐裕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注重視覺上的享受,同時也更為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適性,由此進一步激發生活情趣。設計工作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審美能力,在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傾注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情感,從而讓更多的人去接受設計人員自身的思維、構想、情趣以及時尚。
2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美學基礎薄弱
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將來勢必會從事和藝術設計相關的行業,如果沒有接觸過美學,或者是接觸得比較少,就會導致美學素養缺乏,最終無法設計出美的作品[2]。對于一件藝術設計作品來說,除了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以外,還必須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以及審美品位。倘若一位設計師的欣賞水平比較低,設計出與大眾審美相適應的作品,如果都不了解美學,那么又怎樣去創造美。在我們國家美術教育是從幼兒園就開始的,但是在九年義務教育之中,美育課程在現實之中并沒有獲得很大的改觀,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也都是為了應付高考而開展的一些素描及色彩訓練,這對于高等教育之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缺憾,所以這就需要在大學期間強化對設計美學的教育。如果在這期間還是沒有實施相應的美學教育去提升大家的審美能力,對于該專業的學生而言是無法有效提升其專業綜合能力的。
2.2設計構想和表現力薄弱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的臨摹作品相對比較優秀,但是只要讓其自主構思某一個景觀小區或者是設計某一個室內空間就會非常困難。設計經驗缺乏或者是平時接觸得比較少就會導致在自主設計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到吃力,無法依照客戶的基本需求去表現。這樣一來最終作品的表現力就會相對比較弱一些,同時也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因為目前大學生們普遍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比較深,所以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大家的創新能力以及設計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都比較匱乏,由此最終設計的作品都比較膚淺。有些學生雖然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在真正去做的過程中卻不能將其完整地表達出來,不論是運用哪一種繪制方式,最終的作品和想象都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3提升美學素養與審美能力的措施
3.1將設計美學與環境藝術設計相互結合起來
開設有關藝術欣賞以及設計創新欣賞的相關課程,或者在校內建立美術館,將一些世界名畫以及設計作品展示出來供大家欣賞。經常舉辦一些美術作品的展覽,或者是組織大家一起去參觀藝術展會和博物館等,讓大家能夠充分了解到現階段國內外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基本情況。多給予學生們感悟優秀作品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提升大家的審美能力。在進行欣賞教學的時候,還必須特別注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與傳統元素之間存在的聯系,將其設計形式要素、文化內涵和藝術之間相通的地方充分認識到,并可以有效融會貫通傳統藝術,使其中的精華可以有效融入目前的環境設計之中去,進一步開拓創新思路,以此提升創造力與審美能力[3]。比如可以在設計現代景觀的時候將傳統園林藝術之中的美凈化提取出來進行創新應用等等。這種方式除了能夠有效提升大家的審美能力之外,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大家的創新思維,使其可以熟練地運用設計元素去進行創造性的設計。
3.2強化實踐操作與技能訓練
要提升大家的審美能力,除了對古今中外的優秀畫作進行鑒賞之外,還可以通過強化自身實踐操作水平的方式去提升。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把其他人作品之中比較好的創意以及表現形式等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去,并在相關理論指導之下實現實踐與想象的綜合發展,這樣一來學生的創作能力、創新思維模式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技能訓練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積極運用理論知識去提升自身的實踐水平。
3.3加強造型能力培養以實現良好的藝術表達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進行三維空間的塑造。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造型能力的訓練和手繪、計算機效果圖的表現,有效解決大家對于材料的理解,樹立起正確的肌理色彩審美取向,進而實現對空間結構形式的有效塑造,進一步促進景觀設計課程以及室內設計課程的學習。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強化對學生們分析、想象和觀察等能力的培養,有效激發大家的創作欲望,對于提升設計水平及審美層次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確保大家最終都能夠感受到真正的美,進而創造出來更美的空間形態。
4實踐中對設計美學的運用
4.1加強樣式美和功能美的運用
在進行該學科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大家學會將樣式美和功能美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之中去。這是因為這兩項是環境藝術設計之中的重點,它也是促進設計最基礎的美學力學理論,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只有確保功能和樣式的美,才可以將設計美學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樣式美是其設計的外在表現,比如造型、色彩等,它主要是要滿足大眾的視覺需求;功能美是設計的內在功能,需要和大眾的使用需求相符合。在具體設計的時候這兩種美是相互促進,所以必須要同時兼顧,不能有所偏倚。
4.2加強藝術美和技術美的運用
在進行該學科教學的時候教師還應該讓大家學會將藝術美和技術美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之中去。這主要是因為這兩項美在藝術設計之中與上述兩種美具有同等的價值,只是其依據的角度有所不同。樣式美與藝術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感性美,就是依照大眾的生活對環境藝術的感受而實施的審美工作;而技術美與功能美則更趨向于理論性的審美,是站在專業的角度上對其設計進行的一種審美標準[4]。藝術美的重要前提就是技術美,它是設計工作者在實際設計作品的時候通過對環境設計因素的平衡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效果,它是對形式美的一種深化,是設計工作者通過學習,將原本空洞的樣式美漸漸轉化成為藝術美,實現最終提升環境藝術設計質量的目的。
5結語
設計美學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來說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認識當下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去幫助他們充分了解它在該學科之中的具體作用,有效培養大家的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并指導其在設計實踐之中充分掌握藝術與技術、功能和樣式之間的基本美學關系,漸漸學會運用這些關系,從而提升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身存在的審美價值,確保其設計和大眾審美需求的吻合性,以此提升該課程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安茹.淺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54.
[2]石珂.淺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高校教育中的改革與思考[J].農家參謀,2018(14):156.
[3]朱力.基于藝術設計美學理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審美探討[J].時代教育,2018(9):159.
[4]于海燕,王珺潔.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美學理念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12):77-78.
作者:李瓊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